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本文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提出相应干预方法和策略,为相关院校和部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北大学和保定学院221名在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保定市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率为31.2%,高年级、来自农村、家庭贫困的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高年级、农村以及贫困家庭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女大学生作为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以其特有的敏感,对社会的种种变化作出了迅速的反应,然而女大学生自身年轻又敏锐,往往使她们成为某些观念与行为的先行者.作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身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自然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比独生女和非独生女大学生;城市和农村女大学生;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和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来探讨当代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社会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所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社会性别理论新的方法论视角审视当下女大学生的创业问题,通过将大学生性别差异纳入决策主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营造鼓励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及推动家庭实行"双性化"教育模式等发展路径,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创业,实现其创业梦想。  相似文献   

4.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以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极大关注。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就应当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作为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以其特有的敏感,对社会的种种变化作出了迅速的反应.然而女大学生自身年轻又敏锐,往往使她们成为某些观念与行为的先行者。作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身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自然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比独生女和非独生女大学生;城市和农村女大学生;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和理工科院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来探讨当代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昌霞 《科教文汇》2009,(16):72-72,80
当代男、女大学生仍然存在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男女大学生对不同性别的职业期待有着趋于一致的评价,但男性大学生较女性大学生更为显著。文章并就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的影响和高校如何开展好大学生两性平等就业教育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韩亚梅 《科教文汇》2011,(13):172-172,17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社会及大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实际,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几条原则,以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唐琦 《科技风》2023,(5):157-159
大学生是即将迈入社会的群体,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的观念塑造功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利于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和未来发展。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价值观塑造的对策进行阐述,希望对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术华 《科教文汇》2013,(22):190-191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徐琳  吴君民 《科教文汇》2020,(13):16-18
本文从分析独立学院女大学生的性别优势和劣势出发,探究这一群体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角色定位困境、心理困境、机遇和资源困境,并提出高校应从激发内生动力、施行分类培养、争取社会支持三方路径入手,加强女大学生自信心重塑、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营造多方联动的适切性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强  宗茜 《科教文汇》2012,(36):171-172
在就业形势、性别歧视、传统观念的多重困扰下,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其成因,研究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改善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李俊茹 《科教文汇》2014,(4):187-189
目的:分析地方:校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对728名地方: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心理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占总数的65.385%;女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显著低于男生;本科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显著低于专科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均显著低于理科生和艺术生。结论:地方:校应针对大学生的性别、学历、年级和学科等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袁维新 《科教文汇》2012,(33):185-185,203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面临经济、生活、学业和就业等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辅导对策,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奕 《科教文汇》2012,(17):180-181
"以人为本"理念是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潮,与高校的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开展息息相关。目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中存在着"以人为本"理念缺失,导致工作开展效果不佳,难以取得突破。要实现创新性的发展,则必须依托"以人为本"理念,突破传统模式,构建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真正做到"为广大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16.
周存君 《科教文汇》2011,(22):176-177
贫困生是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因素,贫困生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与帮扶,有助于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实现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吴红金 《科教文汇》2012,(35):174-175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情感世界的冲击十分剧烈,使他们产生了诸多情感问题,主要表现在:政治情感、道德情感、就业情感和两性情感等方面.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之外,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高校、家庭的情感教育缺失也是造成大学生情感问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郭立军  陈献莉 《科教文汇》2011,(5):188-188,194
由于社会环境与趋势、学校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溺爱及大学生自身等原因,使得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职业选择理想化、功利化、社会责任感缺乏以及心理素质差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可通过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明确其职业价值观;开展人格教育,提高职业选择的独立性;引导大学生个人注重心理健康,增加自我调节能力等方式来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19.
吴洋 《科教文汇》2011,(34):178-178,186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心理健康的分析,找出了目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主客观因素,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应掌握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积极寻找疏导途径,发挥好自身优势,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未来更好地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20.
庄炯梅 《科教文汇》2014,(34):207-209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健康认知和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的个体素质教育,也是全面关切大学生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教育。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样态表现出过度形式化、内容肤浅化和方式简单化倾向,严重制约其教育功能的实现。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需要高度关注大学生集体与个人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不断提高其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