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无论一个大学具有多么悠久的历史,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必须不断更新才能更上时代的脚步,大学才具有生存的价值和发展的潜力。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反映了大学管理层乃至更高层次的教育管理者的观念和思路。人才培养导向和就业导向是左右大学课程设置和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关键所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受到旧的教育观念和课程体系的惯性影响,在当下已表现出了不合时宜,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理念对于体育课程改革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高职体育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符合新时期高职体育教学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对于提升高职体育课程的效率和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概述,归纳行动导向教学法对高职体育教学的启示,分析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改革高职体育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课程论的角度入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进行了基本的剖析,分析了大学体育的真义及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回顾了我国课程改革中几种传统的大学体育课程模式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大学体育改革的未来走向.文章认为: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化中,大学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它也必须适应改革的潮流,才能使我国大学体育更加切合学生的需求,才能使大学体育能够自觉地、充分地满足新时期的社会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就业困境下高校教育运作"就业导向机制"的形成为切入点,以中医药院校普遍开设的学科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业特点的共性,与体育课程中具备相应职业要素的项目进行耦合分析,建立了职业技能化的体育课程改革体系的模型,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构想及操作建议,得出了在平衡中医药院校体育总体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局部的、补充型的职业技能化体育课程改革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工作过程导向和成果导向是目前国内公认的两大课程改革的指导理论。就成果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在改革目标、改革路径、改革内容、改革所需配套条件及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后指出,各高职院校需要对这两种指导理论有透彻的认识,并综合考虑地方经济水平、自身硬件条件、师资队伍和产学结合的基础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课程改革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6.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系统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包括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标准与课程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确定职业能力测评内容与标准等,将从根本上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办学理念,推动职业教育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十分重视体育人才的培养,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就是进行体育人才培养途径的导向研究。导向包括创新体育教育理念、优化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育人才选拔理念,优化体育人才的选拔模式。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大学体育课程管理思想的影响,大学体育课程的考核未能根据体育自身的特点在课程考核评价的管理上做出相对有效的改革,使得大学体育课程考核管理制约和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课程考核管理制度,并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而不断的丰富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和日本两国大学的公共体育课程陆续开始改革,相较于日本,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步伐稍显缓慢,改革内容也相对保守。课程设置上,目前,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统一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制定,即大学一、二年级公共体育课为必修,但日本大学目前已此无硬性要求。课程形式上,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要求开始多于15个体育项目,而日本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采取“理论+实践”模式。课程考核上,我国沿用百分制,日本采取等级制。通过对中、日两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比较发现,日本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部分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引起了专家、学者乃至学生的关注。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相关问题对体育教育专家及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体育课程组织形式和体育课评价方式等问题上,大学生与专家意见高度统一,俱乐部制及出勤、技评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体育课评价方式将成为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而体育课程内容应保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围绕《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对高校一线体育教师学习贯彻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和改革实践活动进行研究。认为,充分发挥不同专项体育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和铸魂育人优势,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多措并举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做好做实体育课堂教学案例,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效果。尽快建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评估体系,为制定地方化、校本化评价标准提供权威指引。在课程思政统一性的要求指引下,自主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差异性建设,注重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建设,建立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地方化、校本化体育课程思政激励机制。旨在通过传递基层体育教师的声音,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校本化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其课程改革发展趋势,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寻求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及发展的因素,根据各因素本身影响度的大小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使各高校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从而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综合分析法等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明确,课程结构呈开放性、内容呈广泛性,课程教学方法日趋科学化,课程评价趋于理性化。但在体育课程改革中育人为本还没有成为指导体育课程改革带有全局性的教育理念,体育课程结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连贯一体的育人体系,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做到协调统一等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旨在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是推动高校课程改革的原动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建构主义作为面向21世纪创新性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正在成为指导当前中国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工具。真实复杂任务情景的设计与直观再现,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体育课程的直观性和实践性,使其更有可能成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高校课程改革的急先锋。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借建构主义理论之力可以在当前国家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大潮中发挥学科独特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改革的重心应放在基于解决真实问题的真实情境的系统创设以及有关情境所必须的背景资料的提供上。这是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场重大挑战。它不可能是在传统体育课程的基础上修修改改,而是一场可能动摇传统体育课程根基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我国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状况,以及在人才市场条件下高等体育院校教育如何发展等问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和文献法.研究表明,体育院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有一定的压力,甚至存在就业危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发展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建议在人才市场条件下,高等体育院校在发展战略、培养目标、课程等方面进行变革,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92所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呈时代性、教育性、健身性、民族性、娱乐性、多样性等多元化发展趋势.武术类内容仍然是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设置的主干内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巨大的挖掘和发展空间,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创新和研发为高校教学所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与拓展,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选编与现代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相一致的,构建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健康性与娱乐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体育课程体系为我高校教学所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从哲学的角度探讨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主要内容是:“同而不和”的弊端及历史经验;“和而不同”的学术理念。通过研究,以期对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方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献资料调研、比较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从大学生生命发展的视角进行人本改造,并在人本改造的基础上,实施科学与人整合的基本方略。以期为体育课程教学从真正意义上担负起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命提供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中日两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目标进行比较与分析,旨在为我国体育课程开发提供参考.中日两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目标的相同之处:体育课程目标取向以行为目标为主,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同之处:课程总目标与目标层次的设定不同以及体育课程具体目标的内容侧重点不同.建议:体育课程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3个方面,一是社会需求对体育课程的期望,二是学生的体育需求,三是体育学科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光体育是旨在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一项体育事业,在全国大力推行阳光体育的背景下,对高校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切实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