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氰基乙酸乙酯、二硫化碳、硫酸二甲酯在乙醇钠作用下反应制备中间体2-氰基-3,3-二甲硫基丙烯酸乙酯(1),中间体1经过β-苯乙胺胺化反应得到2-氰基-3-甲硫基-3-(β-苯乙胺基)丙烯酸乙酯(2),最后,中间体2与乙醇胺、正丁胺和环己胺等进行反应,合成了2-氰基-3-取代氨基-3-(β-苯乙胺基)丙烯酸乙酯类化合物(3),化合物结构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氢谱、碳谱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2-(2-氯乙基)-5-氯-6-苯基-3(2H) -哒嗪酮和相应的醇为原料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经付-克烷基化、闭环、取代、消除、醚化五步反应合成了5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的2-(2-烷氧基乙烯基)-6-苯基-5-氯-3(2H) -哒嗪酮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经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  相似文献   

3.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16个2,4-二氨基-6-甲基-7-取代苄氨基喹唑啉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进行了研究。随机挑选13个化合物作为训练样本集,采用3个输入参数,建立了2,4-二氨基-6-甲基-7-取代苄氨基喹唑啉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得到相关系数R=1.0000,标准偏差SD=0.0041,剩余的3个化合物作为预测样本集,用于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得出的相关系数R=0.998,标准偏差SD=0.0407。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比较精密的拟合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2-氨基-5-(4-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和取代苯甲酰氯的酰化反应,合成了6个5-(4-甲氧基苯基)-2-芳酰胺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2a~2f,其结构用IR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利用3-氯4-氰基5-异噻唑肼与各种芳基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1-(3-氯4-氰基5-异噻坐氨基)3-芳基脲,产物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表征。研究表明反应与芳基异氰酸酯上苯环所连的取代基有关,吸电子基有利于反应速度的提高,这与此反应属亲核加成反应机理是一致的。企图利用荒基异硫氰酸酯与3-氯4-氰基5-异噻唑肼反应合成类似结构的芳基硫脲未获成功。  相似文献   

6.
以苯酰氯为原始材料,经过取代,加成,关环反应,合成了(-)2-苯甲酰基-4-苯基-2-噁唑啉,通过质谱,1HNMR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旋光仪测得目标化合物的比旋光度为-5.81。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6,(6):94-98
5,10,15,20-四(4-氨基苯基)卟啉的合成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根据传统Adler方法,以4位官能团(酰氨基,硝基,卤素)取代的苯甲醛与吡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缩合,所得卟啉中间体再进一步水解或还原或者氨化可得目标产物;二是由无取代的苯甲醛与吡咯缩合得到5,10,15,20-四苯基卟啉,该中间体再经外围硝化,还原得到目标产品.综合两种方法,第二类方法步骤虽多,但是原料价格便宜,操作简单,更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合成(3S)-1-[(R)-2-羟基-1-苯乙基]-3-甲基-2-哌啶酮的新方法。创新点:以常规化工原料D-苯苷氨醇为主要原料,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合成重要的药物中间体(3S)-1-[(R)-2-羟基-1-苯乙基]-3-甲基-2-哌啶酮及其同系物。该方法中的甲基化步骤较常规甲基化步骤减少1当量s-Bu Li的用量,更环保和安全。方法:利用D-苯苷氨醇的空间位阻作用,在六元环内酰胺中引入具有特定光学纯度的手性甲基。在甲基化过程中,用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对羟基进行保护,以减少仲丁基锂的用量。结论:以工业易得的δ-戊内酯及D-苯苷氨醇为初始原料,探索合成3-甲基-2-哌啶酮类物质的新方法。新方法中对仲丁基锂的消耗量与常规方法有所不同。当羟基受保护时,甲基化1当量六元环内酰胺(化合物7)消耗1.5当量而非2.5当量仲丁基锂,甲基化产物脱掉醇羟基保护基,得到(3S)-1-[(R)-2-羟基-1-苯乙基]-3-甲基-2-哌啶酮(化合物1)及其非对映异构体(3R)-1-[(R)-2-羟基-1-苯乙基]-3-甲基-2-哌啶酮(化合物8),二者摩尔比为1:2.5。通过重结晶或柱层析的方法可对二者进行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9.
在微波辐射和无溶剂条件下,以2-羟基萘甲醛和乙酰乙酸乙酯或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利用环境友好的K2CO3作催化剂,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快速简便的合成了2种3-取代苯并香豆素(3).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优化工艺条件为:2-羟基-1-萘甲醛用量20mmol,乙酰乙酸乙酯或丙二酸二乙酯40mmol,无水碳酸钾用量0.0552g,微波功率300W、温度100℃,无溶剂条件下微波反应3min,平均收率可达82.2%(3a)或85.7%(3b).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新型离子液体载体1-(6-氯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的简便、高产率的合成方法。先以氯取代醇和氮杂环化合物(N-甲基咪唑、吡啶)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带有羟基的功能化离子液体中间体,然后选择其中在室温下呈液态且对于空气和水稳定的1-(6-羟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与氯化亚砜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新型离子液体载体1-(6-氯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合成的4种中间体及目标产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1H 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无水YCl3与 1-环戊烷基取代茚基锂以 1/2的摩尔比在四氢呋喃 (THF)中反应合成了二 ( 1-环戊烷基取代茚基 )钇的氯化物 ( 1-C5H9C9H6 ) 2 Y( μ -Cl) 2 Li(THF) 2 ,产物经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环戊烷基取代茚基钇的氯化物 ( 1-C5H9C9H6 ) 2 Y( μ -Cl) 2 Li(THF) 2 与碱金属胺盐的复分解反应 ,合成了新的取代茚基稀土胺化物 ( 1-C5H9C9H6 ) 2 YN(SiMe3) 2 产物经元素分析和1HNMR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用希夫碱(Ⅰ)在无水三氯化铝(AlCl_3)或二异丙胺锂(LDA)与氯化锌乙醚溶液(ZnCl_2·OEt_2)存在下加成于腈类化合物,制备了一些新的4-氨基-1-氮杂-1,3-丁二烯(Ⅱ)。用N-氯琥珀酰亚胺(NCS)和N-溴琥珀酰亚胺(NBS)与带有3-位烯胺氢原子的化合物Ⅱ合成了3-氯(Ⅲ)和3-溴(Ⅳ)衍生物。全部化合物Ⅱ、Ⅲ和Ⅳ都经MS、~1H和~(13)C NMR定性,文中给出了其MS、~1H和~(13)C NMR数据。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 8 -喹啉偶氮显色剂 7-(8-喹啉偶氮 ) -8-羟基萘 -1 -氨基 -3 ,6-二磺酸 (7-QAH)的合成。研究了其与Co(Ⅱ )的显色反应。在pH4.7的缓冲体系中 ,试剂与Co(Ⅱ )形成绿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648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 .6× 1 0 4L·mol-1·cm-1,钴量在 0~ 1 2 μg/ 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14.
8-氮杂双环[3,2,1]辛烷衍生物是多种药物分子中的重要活性基团,特别是3位取代产物其药效更加明显。以2,5-二甲氧基四氢呋喃、3-羰基戊二酸、苄胺等为原料,通过环化、N保护、交叉偶合,合成了桥环上3位取代的产物8-N-叔丁氧羰基-3-硼酸频哪醇基-8-氮杂二环[3,2,1]-2-辛烯。其中间体产物和目标产物的结构经1H NMR、LC-MS和元素分析表征确认,为进一步后续反应形成药物分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18,(5):54-56
为解决PHC生产过程中由2-甲基-3-甲氧基吡啶酮与三氯氧磷反应生成2-甲基-3-甲氧基-4-氯吡啶的收率低、污染大、成本高的问题,本研究以偶极矩大的1,2-二氯乙烷(D=6.20)替代偶极矩小的二氯甲烷(D=3.80)作溶剂,并将三氯氧磷改为一定速度的滴加。实验结果表明:1,2-二氯乙烷与2-甲基-3-甲氧基吡啶酮的最佳质量比为7.5、三氯氧磷的滴加速率为40g/h,在85℃下反应10h,通过减压旋蒸和萃取,得到的产物2-甲基-3-甲氧基-4-氯吡啶的收率为98.02%,含量97.59%。说明大极性溶剂1,2-二氯乙烷更有利于烯醇式结构体(2-甲基-3-甲氧基-4-羟基吡啶)的存在和含量的提升,从而促进了2-甲基-3-甲氧基-4-氯吡啶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以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硝化、酯化及还原得到5-氨基间苯二甲酸乙酯,再与8-羟基喹啉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利用溴代十六烷取代得到烷基化合物,最后与己二胺发生取代反应合成了5-[8-(十六烷氧基)喹啉偶氮]-1,3-苯二甲酰二己二胺,利用IR、UV-vis和1H NMR对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7.
2-(2-氯乙基)-5-氯-6-苯基-3(2H)-哒嗪酮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易获得的苯和糠氯酸为原料,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经三步反应合成出2-(2-氯乙基)-5-氯-6-苯基-3(2H)-哒嗪酮.化合物的结构经 1HNMR 和13CNMR谱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以1,4-苯二酚和4-甲基、4-正丙基取代的苯甲酸为原料,通过室温氯化、酯化的方法,合成了二个4-烷基苯甲酸苯二酚酯液晶。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及MS得到确认,化合物的液晶相通过DSC及POM(偏光显微镜)确定。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具有热致液晶性,呈典型的向列项纹影织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增加皂类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的总数,可以提高其抗硬水性能,为此,在亲油基与羧基之间引入烷氧基,该研究以甲基丙烯酸和十二醇的主要原料,采用加成,酯化,取代,皂化四步法合成3-十二烷基-2-甲基丙酸纳,其中,杂多酸对酯化反应起到了催化和阻聚双重作用;相转移催化剂用于取代反应,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产率。  相似文献   

20.
以氯化碘(ICl)为催化剂,通过苯胺、乙醛酸乙酯与炔反应制备了喹啉-2-羧酸乙酯类化合物.各种炔、苯胺与乙醛酸乙酯均能顺利反应,产物收率为57%~94%.讨论了底物取代基与产物收率的关系,确证了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