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文章基于对手机制造行业三家公司的案例分析,探索了企业如何利用创新网络提高创新活动的绩效。文章研究发现:企业网络能力的强弱会显著影响其创新网络的实力水平,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能力来改变自己在网络中的地位并提升创新网络的实力,并积极利用创新网络中的创新资源以提升自身的创新绩效。同时,文章还发现:短期来看企业创新网络实力和其技术能力有相互替代作用;但长期来看,企业技术能力才是取得良好创新绩效的保证。文章在网络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路径方面扩展了已有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协同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企业开放式创新的能力要素--网络能力和技术能力,提出了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两种能力要素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以及两种能力要素协同高度发展下的企业创新绩效最高,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经典统计分析方法验证了相关假设.  相似文献   

3.
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交互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M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企业的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处于中度耦合、低度协调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两重视角,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的14262份问卷实证检验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与创新网络的所有子效应,对不同技术子能力的影响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提高产业集聚程度、构建和完善创新网络平台对于提升集群企业竞争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企业集群的动态能力源于创新网络的知识积累与技术创新。社会资本能够促进集群中创新网络的形成,加快创新。科技园区是我国的高技术企业集群,由于社会资本缺乏,大多数园区未形成创新网络而难以产生集体效率,并且过于依赖外国技术。我国政府应通过制度创新创建社会资本、提高科技园区本土企业的技术能力,形成内部学习网络以产生动态能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能力: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邢小强  仝允桓 《科学学研究》2006,24(Z2):558-563
网络能力是网络环境下企业核心能力在战略与管理层面上的拓展,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随着网络对企业经营与创新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网络能力研究已经成为创新研究的新热点。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网络能力的概念与内涵、结构层次与影响因紊进行归纳与分析,以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如今的网络经济时代,中国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不再单纯地只体现在技术能力层面上了,还表现在企业要打破组织边界,通过各组织间的合作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当企业绩效日益受企业网络能力影响的状况下,怎样去系统培养企业网络能力则成为探讨的焦点。在文献分析和对制药企业的定性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对于网络能力的构建、维护和利用,发现企业的商业战略和内部技术能力对企业网络能力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雯  夏清华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47-1855
基于网络嵌入的视角,本文探索大学知识溢出驱动的技术创业过程中,企业通过对学术与产业网络嵌入来构建创业能力,获得成长动力的机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新探索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所组成的双元创业能力是创业企业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并转化为成长绩效的内部关键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在向学术与产业网络的关系嵌入与结构嵌入中,创新探索能力得到了更显著的提高,对企业成长绩效的促进效应也更积极。并且,创生属性的特殊性导致大学衍生企业(USO)与产业衍生企业(CSO)的双元创业能力构建模式呈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创新网络中的异质性、匹配度与能力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资源观与网络嵌入观整合,提出一个系统分析框架,并定义了异质性与匹配度类型,通过对调研企业的抽象化数据处理,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索了资源异质性如何影响企业的合作创新行为及能力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在不断扩展的创新网络中合作时,要素(技术距离、产业距离、规模等)异质性产生匹配度的动态变化,当匹配度处于合理水平时才能形成互补性优势,从而产生持续动态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企业网络能力禀赋对创新型企业的影响为切入点,在证明网络能力四个维度:愿景能力、构建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和关系控制能力对创新型企业存在显著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战略的创新导向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扰动作用,并应用调研数据对这种作用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战略的创新导向在网络能力与创新型企业间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高的战略创新导向会增强网络能力对创新型企业的正向作用;而低的战略创新导向则会弱化网络能力对创新型企业的正向作用,甚至可能使这种作用的方向发生逆转。这表明企业在战略层面强化创新导向,引导资源向创新活动集聚,促进组织内崇尚创新的氛围的形成,才有利于网络能力禀赋与战略的匹配,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谢雷 《科教文汇》2011,(28):39-40
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离不开网络。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时代都会孕育和发展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范式。在这个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里,大学生的培养需要依据网络进行自我教育,而且大学生自制力比较强,他们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高校设施全面,机房、图书馆、网线一应俱全,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运用网络进行自我教育。鉴于此,本文对网络条件下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本土风险投资机构间的网络联结对退出方式的影响进行研究。运用清科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数据,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网络位置对退出方式有显著的影响:(1)若包含所有投资轮次,风险投资机构的网络中心性越高,通过IPO或M&A退出的可能性越大。(2)若仅包含通过IPO或M&A退出的投资轮次,风险投资机构的网络中心性越高,通过IPO退出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资源的耦合与聚类分析是网络信息计量学方法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其基本概念,并以案例的形式陈述了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4.
蔡淑琴  张星 《科研管理》2010,31(1):126-133
摘要:社会网络作为影响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研究和实际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对企业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社会网络(ESNSMOI)进行研究,以提高企业的市场机遇信息搜索能力。首先分析了ESNSMOI的特性,接着提出四种类型的ESNSMOI,并对其功能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某银行的ESNSMOI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侧重于外部商业环境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提出了企业绿色创新的5个驱动因素。以资源型企业为样本,在137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运用SPSS17.0软件及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驱动效果。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外部网络支撑、创新的不确定性、政策预期和管理者的机会感知会渐次影响到企业的绿色创新,共解释了绿色创新变动的58.1%。将绿色创新划分为产品、过程和管理3种表现,按照驱动难度由小到大依次为管理、产品和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金融活动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首先分析了网络及网络经济的特征,网络化对国际金融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了网络化时代国际金融中心可能的发展趋势,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文波  王浣尘 《预测》2000,19(4):31-36
本文讨论了信息网络环境中城市演变趋势。世界城市网络体系正在形成,城市内部集聚功能走向分散化,多功能社区成为未来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提出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和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编目馆员在网络环境下的职能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子 《现代情报》2009,29(9):169-17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和核心业务的发生转变,编目工作也向编目服务的社会化、编目对象的多元化和编目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等方向发展。编目人员的职能转向书目数据的质量控制、非书资源的编目、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与信息服务等新的领域。编目人员必须调整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网络地方文献资源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网络地方文献资源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地方信息的重要来源。本文分析了网络地方文献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并从信息资源组织的角度探索网络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local and foreign labor mobility in India by modeling one regional and one global network, each of which captures the inter-organizational mobility of inventors. Our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network shows that, within India, the productivity of inventors does not improve when they move from foreign to Indian organizations. In the global network, we find that Indian organizations remain located in the periphery as a result of employing a small number of inventors from foreign organizations. However, in the instances when inventors are hired from foreign organizations, they are able to produce patents with a higher impact in comparison to inventors hired from other Indian organizations. Furthermore, when the inventors are hired from abroad, the impact of their patents is even higher in comparis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innovation and policy in the emerging economy contex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