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嘉玥 《宁夏教育》2023,(Z1):28-30
“县管校聘”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流动的重要改革路径,对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增强中小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城乡师资相对均衡等具有重大意义。“县管校聘”因涉及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学校和教师利益的再分配,政府就要通过着力加强“县管校聘”改革整体推进的统筹力度、提升“县管校聘”政策执行的监管水平、健全完善校园治理体系建设等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有效推动“县管校聘”改革工作落实落地、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
朱胜国 《中小学校长》2020,(3):13-17,21
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实质是引入内部竞争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县管校聘”作为一项新的公共政策,蕴涵着效率与公平两种行政伦理,务必妥善处理二者关系,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实行“县管校聘”,需要我们综合考虑编制、职称、待遇各方面因素,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程序公正,对后进教师进行指导帮扶并予以人文关怀。与此同时,优化学校布局,整合薄弱学校,深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放管服”改革,促进“县管校聘”从良策到良方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部委     
正教育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强化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建设,教育部最近颁布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意见》提出,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县(区)域内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公开招聘和聘用管理办法、培养培训计划、业绩考核和工资待遇方案,规范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源自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以及教师专业自主权,其中尊重教师“专业自主权”是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基本前提,对于激活教师专用性人力资本及其育人主体价值起到关键作用。在“县管校聘”教育政策下,存在忽视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专业空间,削弱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等问题。因此,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权应突出教师专业权力特征,完善“县管校聘”工作方案,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营造公平竞争教学氛围,强化教师权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县管校聘”是对教师资源配置行政权力的整合,是新时代政府公共职能的显著体现。“公共性”向度可以从根本上解释我国现阶段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逻辑框架,就是政府要求教师以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形式提供公共服务。“县管校聘”面临困境的本质是“公共性”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策缺少法源性支持、机制架构引发利益相关者间的博弈以及伦理品质的流失等。“县管校聘”的有效执行需要教育公共性理念的合理复归,通过确立教师职业专业性与公共性统一的法律地位、推进区域整体化治理、构建多主体协同的有效模式,同时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提升教师资源配置活力等举措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县管校聘”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管理的创新性改革。解决“县管校聘”目标群体——教师的“制度适应”问题,是推进“县管校聘”制度落实的着力点。提高教师对“县管校聘”制度的适应性,是破解制度管控下“教师逆流”难点的关键思路,也是实现刚性配置中教师资源最优化的核心举措。制度适应理论视域下,教师适应“县管校聘”制度是文本与情境相互牵制的过程,是从试探拒斥到主动嵌入的动态行动。从文本与情境的静态适应出发,重点关照教师与制度互构过程中的动态适应,是消弭教师与制度鸿沟,提升教师适应,推进“县管校聘”落实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针对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浙江日前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9个方面的措施,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并为城乡教师均衡配置提供政策支持。这些措施包括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组织实施乡村学校教师定向招聘,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推动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等。按照"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浙江将鼓励有需要且有条件的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贺州市的三所中小学校为例,论述该市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后,学校开展竞聘、考核、任用等有关工作的做法与成效,促进形成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协调平衡的良好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四川省成都市日前出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用"制度,加快优秀教师向基层、向乡村流动。"县管校用",就是教师的编制、晋升、工资待遇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项由县级教育部门统一管理,而学校则主要负责教师的使用、考核等事项。这一试点使教师由"学校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缩小了校际、  相似文献   

10.
宋亮  涂皓  陈健  张秀红 《教育》2015,(1):25
关键词解读2014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意见》的出台,是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加强县(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统筹管理,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1.
钟景迅  柳镁琴 《教育研究》2023,(10):137-144
“县管校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政策,其目的是希望通过教师合理流动实现县域内优秀师资的均衡配置。然而,在推进优秀师资在城乡均衡配置的同时,少部分难以满足聘任要求及不适合从教的教师,需要引导其有序退出教师行列。一个理想、有序、高效的教师人事制度,应该是有进有出,既能源源不断地提供优秀师资,又能实现师资有效良性流动的体制,而我国当前教师退出机制的缺失成为影响“县管校聘”政策顺利实施的瓶颈。构建可行有序的教师退出机制,需要建立清晰的教师退出的领导、督导和问责机制,健全教师退出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具有人情味的教师退出保障机制,提升基层教师对教师退出机制的理解度和支持度。  相似文献   

12.
完善教师教育体系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中央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财政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编制标准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制定本地区的实施办法。各地要核实教职工编制 ,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 ,加强编制管理。近年来 ,我市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作了大量工作 ,发展很快 ,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的普九 ,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我市教师队伍总的来说还是质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强化统筹领导、强化制度设计、强化岗位激励、强化考核监督等四个方面,论述贺州市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举措、过程及初步成效,呈现整市(设区市)推进该项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哈尔滨新区实行校长职级制、教师"区管校聘"、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区管校聘"和绩效考核制度,作为重要的教育管理改革举措,旨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完善学校人事管理方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深入调查,在总结新区"区管校聘"和绩效考核制度落实情况的基础上,从现状问题、发展成效、优化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思考,提出建议性意见,为激发教师动力、增强职业自信、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县管校聘制度旨在通过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来赋能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但在试点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农村教师参与边缘化、选岗被动化、竞聘薄弱化、人际紧张化等问题.从县管校聘制度的价值设定出发,聚焦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三方协同"治理机制、"四级联动"沟通机制、"五维并举"发展机制、"六优增值"评价机制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为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适需、分布均衡、结构合理、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四川省以教职工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为重点,以教师考核制和校长任期目标制为基础,以教师服务期制和教师交流轮换制为手段,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一、改革的基本历程。2000年,以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通知》(川府发[2000]31号)为标志,我省全面推开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通知》就我省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编制管理、用人…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度教育工作会议日前结束,会议指出:“十五”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时期,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中小学编制新标准,推进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和中小学用人制度改革,调整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从管理体制上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的法律制度,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当前各地应当抓住重点,尽快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要依法完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管理体制。依照《教育法》、《教师法》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及教师调配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21日至25日,江西省教育厅会同省人事厅、省编办和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一行5人组成调研组,就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及教师调配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江西省“以县为主”管理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的体制基本确立;通过核编定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进一步精简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调配交流等的管理职能尚待进一步到位;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偏紧,学校班额过大,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的矛盾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9.
“县管校聘”战略意图在于解决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师资配置不均的问题,把教师从“单位人”向“系统人”转换,从而促进县(区)域内教师的良性流动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通过对钦州市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反馈的问题进行问题导向,寻找适合本土的解决教师流动管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推行中小学教职工聘任制已成为当前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与积极性的发挥源自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其最佳手段在于推行全员聘任制。 各地在实行中小学教师聘任制方面都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但成效并不明显。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四个机制"的制约: 第一个制约是"管理机制部门化"。目前,政府编制、人事等有关部门对中小学教职工招聘录用、职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