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敏 《精武》2012,(33):22-23
体教培合巳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趋势和方向。本文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基于体教结合的江苏省乒乓球业余训练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4.
从高校体教结合的目标及观念的转变和羽毛球项目体教结合的形式与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实行灵活多样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业余训练培养体系及规范管理,建设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促进校园竞赛的开展是解决羽毛球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有力保障。通过体教资源的深度融合,建立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条龙"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新体系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对体教结合模式进行简要概述,在结合江苏省"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为改善其"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1  
根据目前业余训练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指出大中小学课余训练一条龙模式将与体育俱乐部社会化模式并存,体教结合是我国培养和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体教结合"作为解决运动员后顾之忧的主要途径,在我国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运动精英的传统模式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特别是各级体育部门数十年呕心沥血构建的基层业余训练网络举步维艰,面临必需的改革.随着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体育发展方式由局部超前转变为全面关注民生,"体教结合"因行业间的生硬契合而效果欠佳,将转向拓展体育公共空间的"分享运动"新途径,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构建体育新制度的基础保障,使培养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业余训练在普惠、公平的框架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地级市"教体结合"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典型代表"南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表现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率得到保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冲金率稳中有升;运动员学、训矛盾得到初步解决;加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形成了多样化训练格局;竞技体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整合;建立了科学选材的运行机制和网络体系。管理保障、训练保障、经费保障、社会保障等机制的健全促进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周刚  贺凯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134-136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于"足球后备人才"和"体教结合"进行了再次的定义,从更广义的概念上去揭示体教结合的真正意义与目的;通过对现行"体教结合"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方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文献查找、阅读,找到目前国内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优势,了解近2年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四川省多个地市州业余体校的教练、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四川省个别项目的专业队教练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因素,并借鉴世界体育强国的一些培养模式,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四川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新思路,对新时期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探索性见解。  相似文献   

11.
程霄玉 《体育科研》2012,33(2):89-90
1围绕“双核”目标,引领体教结合 推进体教结合,关键是体教两家思想要统一、目标要双赢。上海市黄浦区体教结合工作紧紧围绕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这两个核心目标,从制度设计层面就’着力推动文化教育、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实践既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又能更好地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赢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内涵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看似相同,其实内涵截然不同,它们决定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两种机制。当前推行的“教体结合”是在“体教结合”未能实现其既定目标的情形下提出来的,“教体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引导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传统的“教体分离”模式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培养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3.
"体教结合"的本意就是把文化教育和学校体育、业余训练结合起来,构建起以体育部门为主体,以体育重点校及各级业体校为依托,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将文化教育和业余训练相结合的模式。20多年来,我国各地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积极推行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文体并举的人才,为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篮球后备人才业余训练"体教结合"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利用江苏省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使江苏省篮球后备人才业余训练体制进一步科学化、先进化,探索一种适合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体教结合"的模式,为省队、国家队、国内外高水平的俱乐部队输送现代型人才是我们的研究目标.逐步建立起"小学-中学-大学"(体教结合)一条龙的训练体制和培养制度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体教合作、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战略思路,加强体教结合,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促进广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努力形成以附属竞校为龙头、建立以地市为单位的羽毛球业余训练网点基地的体育培养结构。1羽毛球项目体教结合的发展思路及方向根据羽毛球项目业余训练的实际情况,应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以选拔、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以贯彻全省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业余训练工作按照"体教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成绩共用"的指导思想,发挥竞技体育的育人功能,广泛开展中、小学校业余训练,积极发现、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使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由小到大,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具体做法是: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为保证体教结合工作的正常开展,体育局负责业余训练的组织、管理及训练工作,并从体彩公益金中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浙江省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资源状况、浙江省传统"三级"训练网络的运作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基本状况的分析、浙江省体育传统学校现状的分析和讨论,阐述浙江省在"教体结合"培养竞技后备人才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一些矛盾及问题,并提出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我国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教结合模式框架。提出:应坚持并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建立并完善两种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完善体教结合的法规、政策等,把握体教结合进程。  相似文献   

19.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教结合"还是"教体结合",看似文字表述上的一点点差异,其内涵却截然不同,它们决定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两种模式.论文在辨析两个概念本质差异和各自产生的根源基础上,论证了推行"教体结合"模式的意义,认为:"教体结合"模式下的学校竞技体育是当今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双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地区青少年武术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为进一步推动苏州市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