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7~2011年中国发表SCI眼科学研究论文和综述共计5027篇,其中国际合作论文1775篇。5年间眼科学研究国际合作论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增长率达144.14%,国际合作率稳定在35%左右。国外作为第一研究机构,与中国合作较多的3个国家分别是美国(571篇)、英国(71篇)、澳大利亚(56篇)。中国作为第一研究机构,合作较多的前3的国家同样为美国(1480篇)、英国(287篇)、澳大利亚(225篇)。同时对国内外机构合作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选择1978~2007年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发表的SSCI论文,通过对其数量与趋势、研究机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学科分布、平均影响因子等指标进行定量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大陆SSCI论文发表具有如下特征:总量相对偏少,但数量逐年上升;高校在国内机构中占有优势,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合作论文与国际合作论文比例较高,且呈上升趋势;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一样在经济与商业管理领域、心理学领域的论文数量最多等.研究结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从科学计量学角度看近十年中国科技合作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WoS和CSTPCD数据库,分析了2003-2012年间中国科研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参与的区域和国际科技合著论文,从而研究了近十年来中国科技合作的态势。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从中国科技合作论文的学科、地区、机构类型、合作伙伴等方面对我国近十年来科技合作的整体趋势、合作规模、合作类型等态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的合著论文数量及其在全部论文中所占的比例逐步趋于稳定,合著论文的比例大体将稳定在近90%的水平。在合著论文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论文篇均作者稳步呈增长态势,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仍然是科学研究方式的发展方向。各种合著类型的论文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同一机构内部人员合著的论文产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同省不同机构合著论文的比例保持在近20%的水平;省际合著论文所占比例保持在14%左右。美国、日本、英国一直是我国科技合作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其地位在近十年来的科技论文合著中基本保持稳定。随着与大陆交流的不断密切,香港也成为了科技合作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4.
基于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和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CIE)文献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主要国家和研究机构在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产出及其研究影响力、研究热点方向等,并重点分析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国际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美国的论文数量最多,英国和美国的论文影响力较高,日本各方面接近平均水平,俄罗斯有关地球科学研究的论文占其本国科研论文的比例高于其他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重视地球科学研究,但论文的国际影响力总体还偏弱。中国的地球科学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影响力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表现突出,但在国际合作和高影响力论文产出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5.
美国海军研究局、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实验室以及马里兰大学等著名机构的一些专家,在2006年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中,采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对中国的核心技术能力进行了评估。由于核心技术能力的含义很广,在他们的研究中只涉及了其中一些方面,如中国的重点研究领域,重点研究领域的论文产出,重点研究领域与其它国家相比的相对质量等。报告在对中国的科技核心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就一些关键领域将中国与美国、中国与印度以及中国与澳大利亚进行了对比。现将主要观点介绍如下:一、中国的研究论文总数在增长,但影响仍不高过去十几年来,中国的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对全球范围内主要国家和地区数据管理机构的建设情况展开调查,旨在为我国组建国家数据局的背景下探索我国数据管理机构的职能优化提供参照。[方法/过程]调查中国、欧盟、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管理机构,梳理与整合有关职能描述的文本内容与相关实践,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国家与地区数据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设计情况。[结果/结论]欧盟、英国和澳大利亚形成了相对明确的主导机构,职能侧重有所差异;美国以灵活的委员会形式推进工作;我国设置了行政力量相对充分的主导机构,更具全局性的职能设计,国家与地方可形成系统联动的组织架构。基于此,从厘清数据治理和管理职能指导机构设置、参考域外实践经验以充实机构职能内容、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化导向扩展数据对象、以推动职能落实为目标优化机构设置思路4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数据管理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2011年科学基金资助情况进行总体分析,选择了SCI论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以及澳大利亚。研究发现中国的基金论文比例最高,2011年77.79%的SCI论文均得到了基金的支持。而在篇均基金数上,中国和西班牙平均每篇基金论文都受到了超过2.7项基金的资助,日本篇均基金数相对较低,只有2.14。通过对资助机构进行统计研究,总结出基金资助机构的三种模式:单一机构主导型、两机构主导型、多样化型。  相似文献   

8.
张思光  沈小白  段异兵 《科研管理》2006,27(5):71-76,22
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基本上都来源于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但公共研究机构缺少开发产品和开拓市场所必需的足够资金、人才和经验。因此,发展生物技术需要建立密切的公共研究机构与企业伙伴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国转基因水稻的案例研究,分析中国转基因水稻研究机构分布、专利与论文、合作状况与动机等,揭示生物技术发展中公共机构与企业伙伴关系的形成及其特点,最后提出通过伙伴关系促进研究成果商业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中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特征。【方法】 整理并分析ESI数据库中眼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国家分布、合作情况、基金资助、机构分布、热点主题词等信息。【结果】 184篇眼科学高被引论文分布在18种SCI眼科学期刊上,其中Ophthalmology发表论文数最高(99篇);大多数眼科学高被引论文具有多位作者、多个机构及国家合作和多项基金资助的特征;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国别排名前3国家分别为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我国作者发表高被引论文4篇;高被引论文的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英国的眼科机构。目前全球眼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主要是视网膜疾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黄斑变性。【结论】 ESI数据库中眼科学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分析有利于国内期刊编辑了解当前全球眼科学发展态势和研究热点,也为国内眼科学者的科研选题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绩效评价研究的元分析:2006~20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价是当前政府工作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国内主要期刊近年来刊发了大量的政府绩效评价论文.基于2006-2010年CSSCI收录的关于政府绩效的151篇研究论文,从评价理论、评价主体、研究对象和评价方法四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系统的政府绩效评价理论体系;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是主要的评价主体,公众及社会组织的参与度相对较低;研究对象涉及全面绩效、政策绩效、财政绩效、项目绩效、电子政务绩效、创新绩效等6个方面;评价方法主要侧重于定量分析与通用管理,实证方法运用较少.基于研究,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拓展评价主体和研究对象领域,全面促进政府行政效率提高和绩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以国家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为基础,中科院开展的院地合作,为国立研究机构科技资源与区域发展的结合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本文归纳了中科院院地合作的四种基本模式,并以院地共建研究机构为例总结了中科院在院地合作的空间布局、功能布局和学科布局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与沿线国家展开了广泛的科技合作。本文借助Web of science 和ESI数据库对中国与64个“一带一路”国家的高被引合作论文进行研究,包括合作论文总量、高被引论文的数量、占比、产出国家和研究机构、载文期刊和基金、研究方向等,以了解科技合作的进展状况和优势学科。结果发现,论文总量、总被引频次、H-指数和高被引论文数量显著正相关,论文数量和论文质量都存在不均衡性,中国更偏好与地理位置较近、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的一带一路国家合作。高被引论文的数量表现出逐年增加的总体趋势,并且近两年的高被引论文同时也是热点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于化学、物理、工程、医学等优势学科且多分布在SCI的top期刊上,中国科学院是高产机构,中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未来的科技合作发展对策,本文的研究发现和结论能够有利地推动高质量合著论文的产出、增加科技合作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十二五"期间受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支持并已晋升为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优秀青年人才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与"十二五"期间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并到岗且到岗时年龄不满35岁(含)的海外青年人才,在基金项目支持、主要青年人才计划资助以及顶级期刊科研论文产出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国内本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情况,探讨影响本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及加强本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4.
行星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第一次国际深空探测热潮。行星科学是研究太阳系内与系外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和行星系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科学。行星科学以深空探测为主要研究手段,由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天文学等学科交叉产生。当今世界美国成为独一无二的行星科学强国,缘于其率先建立了行星科学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科学引领深空探测的发展思路。当前国际上处于第二次深空探测热潮的上升期,我国的深空探测事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然成为崛起中的深空探测大国。但是,我国的行星科学学科尚未建立,亦无人才培养体系,无法匹配和支撑国家深空探测战略规划的实施。行星科学学科建设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成为深空探测强国和行星科学强国的瓶颈。因此,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有条件、有能力、有优势率先建成行星科学一级学科,继而带动相关高校共建中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和引领未来深空探测计划,推动我国成为行星科学强国。对比美国行星科学发展历程和当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办学模式的优势,有望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5.
葛敏  刘丽 《情报探索》2020,(1):47-54
[目的/意义]为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及完善学科布局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ESI数据库中国产出的高被引论文为样本,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论文的产出、国际合作率和集中度、国际合作类型及其影响力差异、国际合作倾向以及合作主导性等方面开展分析。[结果/结论]中国ESI高被引论文的产出仅次于美国,国际合作论文现已成为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合作广度不断增加,但与不同国家合作产出高质量论文的数量差异较大;国际合作的主要类型为双边合作,但多边合作产出引用增长量最高;虽然中国在各学科主导率差异较大,但在大部分国际合作论文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深化全面战略合作的新形势下,坚持问题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共建中科院广东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需求迫切、意义重大。该服务中心定位于成为中科院创新资源服务广东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网络型总部枢纽服务平台,通过汇聚中科院创新单元,协同联系广东重点部门或机构,加快构建覆盖广东全省的中科院广东科技产业创新体系,提升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水平,为广东建设科技创新强省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张忠华  刘云 《现代情报》2013,33(7):125-129
使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1993-2012年间在我国大陆地区发表的7 606篇期刊论文,以评估国内气候变化的研究趋势。研究发现,气候变化相关论文和期刊数增长明显,论文涉及学科主要是基础科学,中国科学院是发文最多的机构,北京是发文最多的地区,气候变化、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化是研究的焦点,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分析表明,气候变化研究在国内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王武林  龚姣  王成金 《资源科学》2020,42(11):2075-2091
当前北极航线已成为全球航运研究的重要议题,梳理其研究脉络及发展态势,对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北极航线相关文献为数据基础,使用CiteSpace绘制国内外北极航线研究的合作网络图谱和关键词共现图谱,阐明北极航线研究的知识结构关系与演进规律。结果显示:①国内外北极航线研究分别开始于2007年和1991年,在2014年和2015年成为研究热点,国内研究文献年度分布趋势与国际后两阶段基本一致;②各领域学者积极参与研究,国内外发文量最多的学者分别是李振福(大连海事大学)和Ehlers S(俄罗斯科学院),研究以个人为主,团队合作较少;③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和Russian Acad Sci(俄罗斯科学院)分别是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的核心,各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跨区域、跨部门合作较少;④文献关键词词汇类别日趋多元化,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北极航线研究主题集中在北极航线经济可行性、北极航线对经济贸易和海运网络的影响、北极航线通航环境与安全、国家北极航线政策与实施等方面,国内外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未来北极航线领域可能出现的研究热点有北极航线与冰上丝绸之路融合、航线人文环境、航线安全、联合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and their greater integration into human life, more ethical challenges emerge. The problem became more salient when the world''s first genetically edited babies were born in China in violation of existing ethical rules. Although the responsible researcher He Jiankui was sentenced for imprisonment for three years last December,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ethics and the challenges in China. Has China set up a sophisticated research ethics system? For research ethic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are there uniqu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Can the dominant ethics principles primarily developed from life science research be equally adopted in the emerg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t an online forum organized by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and through subsequent correspondences among forum participants, NSR Executive Editor-in-Chief Mu-ming Poo and guest moderator Hepeng Jia asked three scientists and three bioethicists or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to examine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ethics in China. Weiwen DuanPhilosoph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Junjiu HuangLife scientist focused on genetics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Renzong QiuBioethicist at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Qiang SunLife scientist and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I) of clone monkey program at Shanghai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China Yi Ze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ientist at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Xiaomei ZhaiBioethicist a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China Mu-ming Poo (Chair)Neurobiologist at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Brain Science and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China Hepeng Jia (Co-chair)Professor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at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China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内蒙古库伦旗和贵州水城县是中国科学院的定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主动发挥热心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从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两个方面,在库伦旗和水城县构建"一个纽带两个基地",开展了以"科学"特色为核心的"科教帮扶"新模式的探索。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在库伦旗投入资金200万元用于改善教育环境,资助300余名优秀师生到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参与"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活动;在水城县开展"科普阅读进校园""科学快车"等科普活动;在库伦旗和水城县培训各级教师7 521人次,有效提升了当地师生的科学素养。未来,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还将对"科教帮扶"的模式和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构建精准结对的共同体,以期实现"科教帮扶"的长期化、稳定化、实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