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西欧中世纪时期是封建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的西欧封建贵族主要是以骑士作为主导,骑士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贵族.骑士阶层的形成不仅代表着日耳曼部落的逐渐封建化,而且也代表着基督教会权力的发展和扩张.通过考察中世纪基督教会在骑士贵族的形成中的作用,可以清晰地了解日耳曼传统与基督教会的作用如何融合,并最终促成具有特色的西欧封建化.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与城市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中世纪基督教的主要活动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是基督教促成了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城市中行会组织的起源也有一部分的基督教教因素,而9—14世纪的教俗之争给城市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但中世纪的反基督教、反教廷教会的异端运动也主要以城市为中心,并最终酝酿成为席卷整个西欧的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向近代资本主义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在西欧中世纪居于“万流归宗“的地位,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实行神权统治和精神专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但必须同时看到,在中世纪早期的社会动荡中,又是基督教全力担负起了挽救和传播文明火种,为痛苦挣扎中萌生的新文明提供模式和方向的历史重任.因此,对基督教在西欧中世纪文明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应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4.
一、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背景 古典文明灭亡后.由野蛮的日耳曼人结合罗马因素建立起来的中古西欧文明.在其文明初期,呈现了一片黑暗的景状。是罗马基督教会洗礼了野蛮的日耳曼人,给欧洲带来了文明之光。早期基督教会的主教和僧侣在中世纪的经济复苏中.喊着“工作就是祈祷”的口号,率领人们开垦荒地,发展生产,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基督教的崛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典奴隶制衰落和中世纪社会诞生这样一个转折时期里,基督教给西欧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影响.基督教不是古典文化的毁灭者,而是古典传统的继承者和中东古代多神教文化的集大成者;不是西欧中世纪愚昧的标志,而是这种普遍愚昧状态之下的文明的象征;不是政治混乱的制造者,而是这种混乱局面当中的秩序的代表.此外,基督教在更新西方人的伦理观念和刷新西欧社会风气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对早期基督教应基本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6.
在基督教与现代科学兴起之间的关系上,迪昂的观点是开创性的。他认为基督教对现代科学的兴起是完全必要的,具体表现为:基督教的理性批判精神产生了适合现代科学兴起的思想氛围,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在科学方面是有创造性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天才们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继承性。迪昂的观点改变了人们对“黑暗中世纪”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7.
公元5—15世纪是西欧的封建社会时期,这一千年是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期。中世纪西欧的王权和教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中世纪西欧历史重要的内容。这一时期,西欧世俗王权与教会是并存的两大政治力量,二者时而勾结合作,时而冲突。封建社会确立初期,教会依附并支持世俗政权。自10世纪开始,教会实力不断增强,教皇开始与世俗君主争夺西欧最高统治权的斗争。13世纪教权达到顶峰。中世纪后期,教权在与强大起来的英法王权斗争中失败,教权最终从属于王权。  相似文献   

8.
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确立了其在西欧社会中的合法地位,并且在基督教内部产生了教派斗争。自诩为正统的罗马教会把所有不服从其统治的反对派都称之为“异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异端所指代的内容不同,教会对待异端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建立了有关“惩罚异端”的神学理论,世俗政权与教会联手对异端进行打压,异端运动与基督教正统之间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斗争。异端运动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运动,它与经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时期的异端运动虽斗争的形式不尽相同,但都对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造成了威胁,对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西欧中世纪早期,基督教会积极支持妇女修道,因而出现了妇女修道的“黄金时代”。10—11世纪,改革后的教会极力排斥妇女,妇女修道随之急剧衰落。克吕尼、西多等修会最初敌视妇女,拒绝与妇女相联系,但是后来逐渐改变态度并向妇女敞开了修行的大门。从11世纪晚期到13世纪,普雷蒙特、吉尔伯特等采取双重体制的新修会在初创时期满足了广大妇女的宗教需求,但在其扩张结束后又逐渐限制妇女入会。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和各修会都对妇女修道表现出既接纳又排斥的矛盾态度,这种态度的思想根源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盛行的矛盾的"妇女观"——既厌恶妇女,又推崇贞女。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是指西欧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的历史时期,有人将其称为“黑暗的中世纪”,主要是因为曾经的罗马帝国文明已渐趋衰败,伴随着“民族大迁徙”,日耳曼人相继建立起了一批国家,主要有莱茵一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王国、英格兰地区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建立的诸王国。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西亚和欧洲长期陷入宗教冲突与战争。然而,在东亚的闽南泉州,多种宗教却长期和平相处。究其原因,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宽容、兼容与并蓄。泉州的多元宗教文化,特别是宗教与民间信仰借“佛”立足和发展,又通过“佛生日”的民俗祭祀仪式,使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至今。如何合理保护民间信仰原生态的土壤,是当今保护闽南文化生态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修道院与中世纪前期的西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前期的西欧文化普遍衰落,古典文化残存.基督教会垄断了文化和教育.修道院是传播基督教精神和研究学问的中心,那个时期绝大部分有教养的欧洲人为修道院学校所培养.修士们传抄和保存了古典拉丁文著作,推动了学术的发展,使各个文化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修士的活动对中世纪西欧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西欧的修道院在经济上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后期逐渐走向衰落。原因在于它以封建庄园制为基础,随着自然经济的瓦解而解体;它的封建化、世俗化倾向侵蚀了其神圣的职能;与罗马教廷之间的依附关系,使其发展为民族国家的异己力量,其巨额财富成为世俗权力集团凯觎的对象,是民族国家剥夺打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晚清"第一通晓学务之人"的张之洞,经历了中世纪的"欧风美雨",希冀用"中体西用"的理念来挽救日薄西山的清朝。他一生除积极创办近代企业之外,其文教事业上的成就也为人所共识。特别在学前教育上,张之洞亲自参与拟定了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推动了学前教育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西欧天主教教区收入可分为地产收入、行使宗教职能而获得的收入和司法收入。不断增加的教区收入一方面提高了僧侣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对西欧中世纪中后期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腐蚀了教会,使天主教会成为批判的对象,直接导致西欧中世纪中后期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大学的“原点”,从文化的视角对中世纪大学及其运作进行了分析。基督教文化是贯穿整个中世纪的主线,基督教的影响也贯穿于中世纪大学组织运作的整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7.
晚期古代是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书写古代世界结束和中世纪生成的主导概念和模式,中世纪早期史的研究也向诸多传统假设和论断提出挑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系列新论断显示了价值观的再定向。从古典文化本位论到多元文化论、从政治史和制度史到宗教文化史、从民族主义到欧洲主义,反映了晚期古代和中世纪早期史研究领域新的价值取向。晚期古代说、罗马世界转变说、连续说等,无疑包含当代价值,具有当下关怀。价值观的再定向,显示了20世纪后期以来欧美历史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紧密而复杂的关联,呈现出史学与时代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早期,英国的阅读文化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受到宗教文化的制约而发展缓慢,但到中世纪晚期时,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在英国的兴起,阅读文化凭借着民族语言——英语的普遍运用而得到较快地发展。阅读文化的发展促进着思想和知识的传播,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加强文化联系而塑造共同的文化心理,也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进程。阅读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图书出版制度的变革,而图书出版制度的变革又进一步解放了阅读文化,使阅读文化逐步走向繁荣。阅读文化的发展对于知识的传播、思想的培育、道德的培养、技术的传承和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塑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所有这些都汇聚成文化的力量推动着英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国家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欧洲中世纪时期"骑士精神"盛行一时,到了中世纪晚期逐步走向衰落,其原因在于采邑--庄园经济的衰落使骑士制度逐步瓦解;战争的平民化和雇佣军的盛行使骑士队伍萎缩;基督教的腐朽弱化了"骑士精神";不适应军事和战争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骑士制度衰亡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骑士制度衰亡的原因非常复杂,它不仅包括经济原因,也包括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和骑士集团内部败落等方面的原因,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相互关联,成为西欧中世纪后期社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