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公共数据开放的政府主体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节旺  杨雪 《现代情报》2019,39(10):127-135
[目的/意义]在大数据时代,随着公共数据开放的逐渐深入,政府在数据开放过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方法/过程]文章从公共数据开放的现状出发,提出政府在理论层面的主体责任以及在实践层面具体履行职责的优化思路。[结果/结论]公共数据开放过程中政府主体责任的优化思路主要包括拓宽数据来源、加强平台建设、消除数据孤岛、研究开放数据的商业发展、构建需求驱动型数据公开、以大数据贯彻"创新驱动发展"和推行数据开放试点制等。  相似文献   

2.
李瀛  杨芮 《情报杂志》2023,(1):152-157
[研究目的]构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隐私管理框架,旨在为政府部门数据隐私管理提供思路,提高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隐私保护水平。[研究方法]探讨我国政府数据开放所面临的隐私保护困境,通过对发达国家隐私管理框架的梳理与分析并结合我国开放数据实践,构建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隐私管理框架。[研究结论]从制度创新、隐私科技和隐私管理实践3个方面出发构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隐私管理框架,分别讨论了每个环节的核心管理要素、流程及工作要点,为政府部门系统地开展隐私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在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数据开放过程中涌现了大量数据安全问题,深入分析该问题的成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有助于充分发挥政府数据的价值,助力数据安全治理。[研究方法]借助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对政府数据开放流程进行分析,归纳出其中存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数据储存中的过程风险、数据开放后的数据滥用及安全事故后的影响失控等数据安全隐忧,而后综合分析上述问题在价值理念、制度规则、运作流程及保障体系层面的产生原因。[研究结论]针对以上症结,应采取强化观念指引、完善制度规则、创新体制机制及提升技术水平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以消解数据安全隐忧。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对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利用政策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数据增值利用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构建“政策外部结构—政策主题—政策工具”三维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利用政策进行内容分析,并对各省颁布的数据开放利用专门性政策进行了深入比较。[结果/结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利用政策存在专门性政策缺失、工具使用结构不合理、政策效力低等问题。建议地方政府重视专门性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优化政策的工具结构,同时中央政府可参考地方先行实践经验,尽快推进国家开放政府数据增值利用体系的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对政府开放数据社会化利用实践较为先进国家(地区)促进利用具体措施进行调查,旨在为我国促进政府数据的社会化利用提供经验及启示。[方法/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丹麦、韩国等十国的政府开放数据平台进行调查,总结出6种促进开放数据社会化利用的具体措施,并参考开放数据晴雨表从准备、实施、成效3个模块解析其先进经验。[结果/结论]最终得出面向我国促进政府开放数据社会化利用的启示:建设开放数据文化环境,提升全社会的参与能动性;系统设计多样的高质量措施,提高社会化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可持续的行动机制,保障促进措施发挥成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开放政府数据质量问题影响数据价值释放,成为开放政府数据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方法/过程]通过对开放政府数据评估相关的代表性中英文文献、国际和国家标准、重要国际评估项目的文本分析,使用修正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开放政府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选择北京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发布的数据作为实证研究样本,使用专家评议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北京市开放政府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结论]从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对开放政府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与讨论,并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7.
石晶  李苗 《情报探索》2024,(4):24-31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我国政府数据开放政策的注意力配置情况及不足,进而优化政策制定。[方法/过程]基于2013—2022年我国省级政府发布的98份数据开放政策文本,运用NVivo 11和ROST CM 6.0软件分析注意力配置情况。[结果/结论]总体上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政策注意力呈现初级开放阶段(2015年以前)、重视利用阶段(2016—2019年)、深度利用阶段(2020年至今)的演变特征;政策工具的使用存在不均衡现象;政策主题主要集中于数据开放与建设、数据安全与保障、数据利用与发展层面,在不同层面政府偏好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中,应强化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比例,提高政策科学性;优化政策工具的内部使用结构,创新政策要素;深化数据质量类别的工具使用,克服供给困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引入风险管理思想,从隐私风险控制角度来对政府数据开放进行研究,力图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发展以及政府大数据隐私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对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控制的概念进行梳理及必要性论证,分析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动态,从风险管理理论、多元公共行政观理论来探讨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提出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控制研究的基本思路。[结果/结论]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控制的研究应基于隐私风险识别、隐私风险评估、隐私风险控制措施等多维视角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孙浩  陈美 《情报杂志》2021,(2):161-168
[目的/意义]从政策法规的角度,调查荷兰政府开放数据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为我国政府开放数据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的研究方法,以荷兰为例,通过对文献资料和网站内容的调查,获取一手资料分析荷兰政府开放数据政策法规的形式和内容,阐述荷兰政府开放数据政策法规的进展,梳理政策意义、政府开放数据原则、政府开放数据标准、政府数据发布流程、政府开放数据的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荷兰政府开放数据的政策法规特点。[结果/结论]提出完善开放数据标准、深化政府数据开放理念、加强组织保障、制定统一的指导方针、建立政策和法律相互支撑的制度保障体系、关注政府数据开放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宁 《情报杂志》2022,41(2):160-168
[研究目的]梳理我国公安数据开放的政策过程,并对公安数据开放现状进行评估,分析公安数据开放面临的障碍和改进举措,为构建“数据警务”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方法]以上海等8个城市的公安局在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开放的公安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梳理,就开放的数量、主题、范围、授权和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和评估。[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发现,由于顶层设计缺乏刚性约束、数据过度保密、数据碎片化和数据标准不统一等现象,公安数据开放尚处于初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安数据进一步开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刘瑾 《情报探索》2020,(5):82-90
[目的/意义]总结地方政府数据开放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旨在提高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水平。[方法/过程]以广东、山东和贵州3省为例,对3个省份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进行研究,分为省级平台和市级平台纵向维度(包括部分统一型、统一开放型和省市分离型)、市级平台横向维度(包括"阶梯分布"型、"全面开花"型和"以点带面"型)两个维度。[结果/结论]以山东省为代表的统一开放型模式效果最佳,能够实现市级平台"全面开花"。在此基础上,提出成立大数据管理部门,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平台功能,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重视数据开发和利用等建议,为各地政府数据开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针对韩国开放政府数据展开研究,为推进我国开放政府数据进程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韩国为例,通过对文献资料和网站内容的调查,获取一手资料阐述韩国开放政府数据的发展历程,探讨韩国开放政府数据管理体制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韩国开放政府数据的特点。[结果/结论]提出完善开放数据管理体制、加强开放数据管理、注重国际合作、优先开放关键数据集、构建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在国家层面明确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背景,政府开放数据的政策研究旨在明确政府开放数据面向资产化利用的政策支持与优化策略。[方法/过程]基于文本分析方法,对省级的政府开放数据相关政策展开调查,确认政策制定情况与面向资产化利用的政府开放数据内容要点。[结果/结论]通过梳理,政府开放数据政策以战略规划明确资产化利用导向、以基础规范建立资产化利用基础、以专门规定确定资产化利用行动,同数据资产化利用的关联可解析为政府开放数据多维驱动数据资产化利用的连续性建构、数据资产化利用多元推进政府开放数据拓展。由此,对政策的优化方向展望为夯实专业规则系统之下的政策基础、拓展数据治理框架下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陈美  梁乙凯 《情报杂志》2022,41(2):169-175,168
[研究目的]从隐私风险防控的角度,调查荷兰政府开放数据的隐私保护实践,为我国政府开放数据和隐私保护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利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荷兰为例,获取一手资料阐述荷兰政府开放数据中隐私风险防控的经验,对政府开放数据中个人隐私保护政策法规、隐私风险应对的数据处理规范与机构进行分析和概括。[研究结论]荷兰开放政府数据的隐私风险控制的优势在于,注重数据存储安全、关注数据聚合、个人数据保护制度比较灵活、强化国际合作;劣势在于,隐私保护政策缺乏更新、政府数据收费政策模糊、没有任命国家首席数据官、内政和王国关系部承担的决策和咨询责任非常少。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个人信息保护的政策法规,确定个人数据处理原则,完善个人数据处理机构。  相似文献   

15.
齐艳红  徐丽辉 《现代情报》2009,29(1):134-143
[目的/意义] 对当前中外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运行方式及保障机制的实证对比研究,有助于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建设与发展。[方法/过程] 以各国Data.Gov平台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从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数据层、平台层、管理层3个层面,分析各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整合与利用机制、开放与协作机制及管理与评估机制的现状。[结果/结论] 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加快完成各省市试点工作,早日建成基于CKAN的国家级Data.gov专业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从原则的角度,调查国际组织和国外政府开放数据的原则支持,为我国开放政府数据制度构建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国际组织和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为例,通过对文献资料和网站内容的调查,获取一手资料阐述开放政府工作组、阳光基金会、八国集团、开放知识基金会提出的开放政府数据原则,评析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的开放政府数据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开放政府数据原则的制度建设。[结果/结论]明确开放政府数据原则适用的范围和形式,成立专家组着力推进开放政府数据原则实现、推动开放政府数据原则应用的国际合作、在已有成果和经验基础上推动原则实施、设置违反开放政府数据原则的处罚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孟雪  郝文强 《情报杂志》2023,(2):134-141+174
[研究目的]数字经济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建构面向数字经济发展的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创造系统,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改善政府数据开放实践,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方法]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创新要素、创新主体、创新机制与创新环境等维度建构面向数字经济发展的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创造系统。[研究结论]在政府数据开放的过程中,数据供给者、数据开发者、数据消费者等多元创新主体,通过创新平台与数据流动进行协同合作,实现数据要素与资金、技术、人才要素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18.
吴金鹏  韩啸 《现代情报》2019,39(3):77-85
[目的/意义]作为国家治理方式之一的开放政府数据,正在全国城市中扩散,本文旨在研究开放政府数据在我国城市层面的时空演进规律和政策扩散机制。[方法/过程]将城市内部特征和外部因素整合成一个理论框架,对2012-2018年间40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事件史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扩散在时间维度上经历了缓慢扩散期和迅速扩散期;在空间维度具有邻近效应、梯度效应和集聚效应;在扩散路径呈现纵向"吸纳——辐射"和横向"竞争——学习"两种特征;在扩散机理上,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制度环境与竞争压力的影响最大。[创新/价值]研究揭示了开放政府数据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与规律,丰富了现有研究,为开放政府数据进一步扩散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赵龙文  黄锐敏  方俊 《情报杂志》2023,(11):183-191
[研究目的]对政府开放数据价值实现能力评价进行研究,旨在为政府开放数据价值评价研究提供新的评价角度和思路,同时为后续政府数据开放工作指明建设重点,推动政府开放数据的价值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该文采用扎根理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使用Nvivo 12plus软件对2014年1月-2022年1月期间与政府开放数据相关的国家级政策文本进行编码,提炼出可用于评价政府开放数据价值实现能力的指标,并通过关键指标筛选和信效度检验论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研究结论]最终确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直接和间接两个评价维度,包含效益、数据、技术、参与和制度法规5个一级指标及其下的18个二级指标。研究表明:促进开放数据价值实现应重点关注数据质量和数据应用、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以信息隐私保护为主的制度法规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狄振鹏  姜士伟 《情报杂志》2022,41(2):155-159,118
[研究目的]探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开放与公民隐私之间的矛盾问题,旨在推动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方法]针对政府数据开放所带来的隐私权可能遭受侵害的风险,论述了导致该风险的原因,包括法律体系滞后、主体权利与义务不明确、信息管理体系存在不足等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构建分类分级的数据开放法律体系,促进主体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以及明确数据开放的方式,明确政府进行数据管理的范围,强化数据管理的约束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全国性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