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代发展的新形势,赋予思政课建设新任务,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新要求。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枢纽课程,担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使命。高精尖思政课的全力打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政教育事业的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程培养,不能离开思政课教师这个关键抓手。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责任,扮演好“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思政育人大先生角色,需要持续提升五个方面的职业素养,努力做到“政治站位有高度”、“知识视野有宽度”、“理论阐释有深度”、“课堂讲授有温度”、“科学研究有精度”。  相似文献   

2.
打造思政“金课”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政课教师是打造思政“金课”的主力军,在打造思政“金课”过程中,必须在打造“大先生”、打开“大格局”、讲活“大道理”、激发“大能量”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对于建设“大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思政课教师讲课能力,需要在知识素养、教学技巧及氛围营造上下功夫,实现“有话讲”“会讲课”“能讲课”,以持续有效地提升思政课教师讲课水平,有效推进“大思政课”构建。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道理,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思政课守正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理直气壮办好高校思政课,必须全面系统把握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势”“道”“术”,切实做到“审势”“明道”“优术”有机统一,既要科学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道理的历史大势与现实境遇,构筑新时代高校思政治课讲道理的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也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还要创新教学样式,争当思政“大先生”,善用“大思政课”,发挥协同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铸魂育人的责任主体。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思政课教师要系统掌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和精神实质,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站在思政课全局的高度,明晰每门思政课的功能和定位,选准选好二十大报告与各门思政课的结合点,形成合力;创新教法,在“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上狠下功夫,增强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成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是指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专业课教学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作为隐性教育与思政课的显性教育互为补充,形成育人合力。成人高校学生大规模在线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师应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运用大数据、智慧教育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培训,开展教师课程思政评选,健全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发挥主体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专业课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善用“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的“大思政课”蕴含大视野、大师资、大资源、大历史观、大格局等丰富内涵。善用“大思政课”需找准着力点,抓主要矛盾,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经师”与“人师”、统一性与多样性、历史与现实、价值与知识等五对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明确“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升理论水平;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质与量的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学生鉴往知来把握历史主动;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教师要想方设法打造站位有高度、选材有热度、思维有深度、情境有温度、课堂有趣度的思政课,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思政课“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重要途径。“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社会大资源挖掘不够“深”,“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实践教学、搭建资源平台力度不够;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思政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明确方向和具体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明青 《人民教育》2022,(17):26-28
<正>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上好“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要担负起的时代责任。一、领悟“大”之要义,把牢大思政课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可以看出,大思政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思政课,  相似文献   

11.
梁杰 《河南教育》2023,(5):28-30
高职院校讲好“大思政课”意义重大,有着坚实的理论和现实依据。高职院校讲好“大思政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学与实践的关系、教材与教法的关系。讲好“大思政课”,要从教师提升“内功”、打造“营养丰富”的思政课堂、改进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力提升。  相似文献   

12.
邹勤  张震 《教育探索》2023,(3):64-67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辉煌史诗的精神密码,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学理依据在于二者价值导向贯通、思想来向互通、内容倾向融通、行动指向共通。伟大建党精神以其执着精神、担当精神、无畏精神和无私精神为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价值引领。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中“讲准”“讲清”“讲实”“讲活”,须坚持教学目标与顶层设计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鲜活史料与活化教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善用“大思政课”,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还要在社会生活中讲,“大思政课”“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深化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改革的内在要求。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场域“大思政课”“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核心要义和重要遵循,探索将“大思政课”引进思政“小课堂”又走入社会“大课堂”的课堂转化机制,形成高中思想政治“小课堂”与“大思政课”在内外联动中螺旋上升的立体式发展形态,对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育人实效、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改革创新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还要争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要善下“大功夫”,不断提升能力水平;突出“新动能”,彰显课程精彩;统筹“多引擎”,协调各方力量,做塑造学生高尚品格、良好品行和高雅品位的“大先生”。  相似文献   

15.
不同职业不仅有不同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也会形成不同的职业美感.思政课教师除了一般教师的身份,还是学生的思想引路人、信仰铸魂者和真善美播种者,体现了“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美感.信如磐石、学而不厌、教之有道和动之以情分别是思政课教师职业美感的底色、源泉、根基和灵魂.思政课教师要以信如磐石之美、学而不厌之美、教之有道之美、动之以情之美,生成并提升职业美感,让教学成为师生共探美的旅程、共享美的盛宴.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关键之举。运用比喻进行说理是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一种重要方式。高校思政课用好比喻说理应坚持政治性和教育性相统一、学理性和通俗性相统一、精准性和情景性相统一的原则。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聚焦典型性比喻说理,探索思政课教学创新之“术”;善用鲜活性语言艺术,阐明思政课育人之“道”;塑造生动形象的场域,拓展思政课理论之“学”。  相似文献   

17.
“大思政课”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蕴涵和鲜明的实践特色。一方面“大思政课”理念蕴涵着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基本遵循,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育人路径、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育人情怀、国内与国际相统一的育人视野、课上与课下相统一的育人阵地。另一方面,“大思政课”理念凸显了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鲜明特色,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向互动、内容整合与形式创新的有效链接、问题导向与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引加强思政课实践育人,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价值导向、激励导向,着力推动思政课实践育人内容的有机整合、载体的多维建构、目标的内在衔接、评价的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18.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指引和现实要求。“老西藏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两者在价值导向、内容倾向、行动指向三个方面高度契合。“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争当大先生以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重塑大课堂以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搭建大平台以强化“大思政课”育人功能,创新大评价以落实“大思政课”育人效度等方面,提升“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湖湘红色文化与思政课具有天然契合性.湖湘红色文化为思政课提供丰富资源,思政课为创新湖湘红色文化传播搭建平台.思政课讲好湖湘红色文化故事,要坚持“有意思”与“有意义”相统一、“有道理”与“析道理”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要从构建一个故事库、打造一个团队、用好三个阵地着手,破解思政课讲好湖湘红色文化故事之局.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文化思想总体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反映党的理论创新与思政课建设同步发展的时代需要,而且对思政课教师发展提出新的期待和要求。思政课教师应该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汲取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教育智慧,争当思政课“大先生”,以自身的专业发展撬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关键支点,弘扬中国独有的教育家精神,以“首要政治任务”和“新的文化使命”为统领,聚焦思政课教师发展的核心课题;以“七个着力”为切入点,明确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