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图书馆承担着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服务的职责与使命.在文化背景下,文章阐述现代图书馆是“人与文化”共同建构的统一体,是“人与文化”的共同存在.图书馆的文化意义在于促进“人文化成”.在文化语境中,对图书馆和“人与文化”的共同建构进行学理探究,提出推进共同建构的策略,揭示共同建构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范式主导着一个学科的价值取向和未来趋势,也决定着一个学科实践探索的逻辑途径和生存样态.图书馆学科关怀性思维,以人的“文化成长”为逻辑起点,以“关系性”存在为研究范式,以“建构性”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基本途径.文化哲学视域下图书馆学科的关怀性思维转向,为解决现代性场景下图书馆学科发展悖论提供了有价值的内生性线索.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哲学的贫困在于未能立足于现实的图书馆实践,对图书馆存在的诸多普遍性问题没能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力指导。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改革与转型,开放知识服务的创新与提高已迫切需要现代哲学理论的指引。基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图书馆哲学理论建构既是中国特色图书馆学形成的基础,也是中国图书馆学走向世界最合适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著名图书馆情报学家兰开斯特在20世纪下半叶提出的图书馆消亡预言和21世纪初至今iSchool联盟的使命陈述和研究文献为分析对象,采用福柯式话语分析方法,分析这两组语料对“图书馆”和“图书馆情报学”的意义建构策略及结果。研究发现,对于“图书馆”,兰开斯特的预言将场所性、机构性打造为其核心定义要素,隐性成就了“图书馆=实体图书馆”的意义,排除了图书馆立足于其功能进行形态转变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图书馆”消亡的未来。对于“图书馆情报学”,iSchool运动话语持续地将其建构为“受实体图书馆机构视野局限的,以图书馆员培养为目标的,缺乏就业竞争力的狭隘学科”,并因此赋予其iField发展战略以合法性。这些学科流行话语及其意义建构,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本学科的两大核心概念——“图书馆”与“图书馆情报学”,潜伏着十分严重的学科/职业自我消解风险。图2。表5。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应该树立“人的发展引导图书馆发展、图书馆发展制约人的发展、图书馆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的观点.“以人为本”应该是人的目的性和图书馆服务所采用的手段、方法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以人为本”和“以书为本”是对立统一的,图书馆在服务实践中应把二者同时统一起来;把二者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或做法歪曲了主体和客体相互依赖、辨证统一的关系.图书馆应该实现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应用于大学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中,为我国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应用构建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从后现代构建主义知识观变革所生成的“智慧”理念为基础和出发点,分析图书馆服务在后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价值转向和机理特征,以“转知成慧”为目标探讨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理论系统建构方案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繁荣农村文化,推进我国主流文化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有利于保证主流文化建构中“大众性”、“民族性”、“传统性”及“现代性”特征和内涵的成立,大力推进乡镇图书馆建设对我国文化的顺利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及其服务模式有利于推动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的建设。从以人为中心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认识论和乔哈里视窗模型可以发现,智慧图书馆用户需求包含“已知—已知”需求、“已知—未知”需求、“未知—已知”需求和“未知—未知”需求。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图书馆可以提供智慧服务,并促进用户智慧跃升。其实现智慧服务的突破口就在于“未知—已知”和“未知—未知”服务的开发,以及从“未知”到“已知”状态的转化。未来智慧服务应该更专注于解决用户“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和“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融合与重构:智慧图书馆发展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图书馆是当下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一种重要的图书馆发展理念。目前,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多是在“技术至上”的原则下展开,尚未从根源上去探讨什么是图书馆“智慧”以及人在知识获取中需要怎样的智慧支持等问题。历代图书馆在服务重心变迁中呈现出以知识与技术为推动力、不断根据用户需求变化而变革的核心理念,本研究在分析人在智慧活动中的本质规律及其对图书馆的核心需求后,提出融合“资源”“人”“空间”三大核心要素,构建智慧环境以支持用户智慧活动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理念及服务模式。智慧图书馆未来发展应在构建个体智慧图书馆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大图书馆”智慧共同体努力。图3。参考文献42。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图书馆事业进入转型阶段,全球开始涌现出一大批探索未来发展的创新图书馆及项目,它们在对图书馆整体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同时,推动了从“书的图书馆” 向“人的图书馆”的转型。所谓“人的图书馆”,在理念上,提倡以人为本,以满足人对信息的需要为出发点;在服务上,开展与全媒体时代相适应的各类信息和知识服务;在管理上,更加注重整体效益、品牌营销和协调合作。本文从理念、服务和管理三大变革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出发,阐述图书馆工作的重心从“解决藏用矛盾为主”向“以人为本”理念转化的过程,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图书馆事业从重数量向重质量、从重投入向重效益的方向发展,更加重视图书馆的全媒体服务和多元素养教育等建议。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智慧”一词本源的探究,对智慧图书馆的核心理念进行重新解读和认知重构,认为应在技术赋能的同时更注重内容创建。智慧图书馆的本质是以人的智慧为本,以智能技术为辅,通过智慧化的知识管理和智能化的环境创设,促进人的智慧的激发生成、记录保存、交流利用,并构建起融合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专家智慧库”,赋能图书馆新业态。智慧图书馆发展经历“一自两智”三个阶段:自动化阶段更侧重于机器替代,智能化阶段更侧重于人机交互,智慧化阶段更侧重于人智激发,本质上是从图书馆的智慧化走向智慧的图书馆化。元宇宙技术为图书馆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行机遇和发展空间,应正确厘清智慧图书馆和元宇宙技术应用的辩证关系:一是元宇宙技术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催化剂,可以促进两者融合发展;二是元宇宙技术应多元呈现但需不忘本源,在智慧图书馆中适度应用;三是元宇宙技术可以助推智慧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在规划中要放眼全局。最后构建“专家智慧库”的实现框架,将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平台+”和“空间+”四大要素融入智慧图书馆,实现对传统图书馆的全面超越。图1。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图书馆即教育,图书馆也需要积极塑造先生文化,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提供积极引导。论文阐述了“大先生”与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关系,介绍南京大学图书馆塑造“见书见人”的图书馆“先生文化”的主要做法,提出构建弘扬“先生文化”的高校图书馆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儒家管理思想与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哲学中的“以人为贵”、“为政以德”、“和为贵”的管理思想,对于构建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具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何金丽 《出版广角》2016,(10):58-60
图书馆资源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其建构需要综合信息环境、图书馆、读者三方面因素。泛在化信息环境下,读者需求与阅读方式的转变,促使图书馆进行资源建构的变革与创新。本文从树立现代资源建构理念、实施读者决定采购权策略、实现纸电同步融合、创新网络资源建构方式等方面,阐述图书馆资源建构变革路径,以期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人本思想是图书馆管理的灵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曾召 《图书馆论坛》2006,26(3):163-164
人本思想是突出人在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至少应体现在“以读者为本的服务思想”和“以实现馆员自身价值为本的管理思想”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崔薇  秦晓珠 《图书馆》2021,(4):33-3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都在关注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文章从知识社会学视角考察我国农村图书馆70余年的建设发展历程。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图书馆从原点出发,历经下沉、勃兴,是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状况的反映。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完善提供了智力支撑和力量源泉。未来的农村图书馆应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农村社会现实需要为基础,互动型、多元化、建构性的知识中枢。  相似文献   

18.
姚璐 《图书馆建设》2024,(1):155-163+175
英国研究型图书馆联盟发布的《2022—2025年战略》主旨核心在于服务科研;愿景是将英国研究型图书馆联盟打造成在业界和学界公认的有影响力的领导者;使命是助力研究型图书馆议程的制定和知识经济的更广泛发展;职能包括召集、代表、支持、倡导、合作;围绕“图书馆转型”的五大工作策略为“研究型图书馆的角色”“数字转型”“开放学术”“文化和遗产”“集体馆藏”;未来工作所要遵循的主题为“平等性、多样性和包容性”“权利、版权和许可”“基础设施”。结合国内图书馆发展实际,我国研究型图书馆应以战略规划高位引领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以服务创新推进图书馆开放获取升级,以数字转型优化馆藏资源建设,以发展联盟探索图书馆集体馆藏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以“高校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为主题的“2020年山西省高校图书馆年会”在山西临汾市召开,大会报告以析解时代背景、明确图书馆责任、制定规划的重要意义、探析行业趋势、描绘业态新样貌及探寻图书馆发展抓手为主线展现图书馆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陈凌以“大馆藏与大发现、大服务与大数据、大平台与大联盟”的宏伟愿景展示了未来图书馆的新样貌;杨新涯报告以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最佳实践和深刻研究为山西图书馆发展树立了先思先行的典范;肖珑以“升维思考,降维行动”的方法论为视角阐述了山西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宏观愿景和微观规划;弓培林以心无旁鹜,砥砺前行——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决心和信心呈现了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担当和谋划。山西两位馆长现身说法,为大家讲述了“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性和规划编制的实操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梳理了Living Library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并探讨了图书馆利用Living Library开展知识服务的天然优势、基本思路和策略,指出Living Library“以人为书”,创新了图书馆理念,拓展了图书馆服务方式,是新时期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