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报告文学这一新品种的产生,是近十几年的事情。随着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变化,文学领域里报告文学的兴起,激励着电视工作者去用电视的方法更及时、更生动地反映时代的声音,寻找到的比较合适的方法就有电视报告文学这种表现形式。苏联文学家狄尼雅诺夫说过:“正常诗学的每一个‘畸形’,每个‘错误’,每个‘出格’都是一种(或潜在的)新的结构原理”。电视报告文学正是电视纪录片的一个“畸形”,是文学领域中报告文学的一次“出格”。电视工作者首先从报告文学作品中改编出了一批电视  相似文献   

2.
两点意见     
请勿滥用感叹号近年来在报刊上,常可见到感叹号的一种新鲜用法,就是连用很多感叹号。例①你也是对人民的犯罪!我们也不会再受你的骗了!!……恢复人格!!!不要执迷不悟了!!!!(《报告文学》1986年第2期,第40页) 句末用感叹号,一般只用一个就可以了。有时为了表示强烈感情的递升,连用三个,当然也无不可。但象上例这样连用四个,似无必要。  相似文献   

3.
星期天,几个搞新闻工作的同志在一起谈天,大家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谈到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涉及到报告文学是否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以及怎样理解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等问题,讨论得十分热烈。现在把讨论经过扼要整理如下,向同行和读者请教。报告文学也必须完全真实甲:近几年来,许多记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好的报告文学。这些作品反映了现实斗争生活的各个侧面,刻划了许多先进人物的光辉形象。不少作品传诵一时,  相似文献   

4.
报告文学,辞典皆曰为现代文学的一个品种。 不知怎的,我总觉得这个文学品种在中国一出世就不大正常。因为,在中国流传的报告文学的滥觞之作,却不是中国人写的。捷克人基希的《秘密的中国》、墨西哥的作家爱密斯的《中国──冒险家的乐园》之类,开中国报告文学的先河。 其实,一开始落后也没什么。鲁迅说“拿来主义”,我们把它拿来、走向正常、走向发展也就是了。事实也是如此。从夏衍的《包身工》到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国出了不少好作品。特别是《哥》文出现以后,掀起了中国的报告文学热,甚至出现了《报告文学》这样专门的刊…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活动”的评奖赛中,一等奖获得者11人中竟有7人是从事新闻工作的。由此使人想到目前新闻记者走穴报告文学或客串报告文学已成日益普遍的趋势,此现象用多棱镜去透视,是是也?非也?可反映出五光十色、莫衷一是的光泽,但有一点是似乎可以肯定的,即记者已不满足于目前报上一般的新闻报道,有时想把一些新闻集中处理一下,提出更深刻一点的见解,这就是有人在“冰冻新闻效应”之类文章中提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报告文学,辞典皆曰为现代文学的一个品种。 不知怎的,我总觉得这个文学品种在中国一出世就不大正常。因为,在中国流传的报告文学开山之作,都不是中国人写的中国事。捷克人基希的《秘密的中国》、墨西哥作家爱密斯的《中国——冒险家的乐园》之类,坐上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头把交椅。 其实,一开始落后也没什么。鲁迅说“拿来主义”,我们把它拿来、走向正常、走向发展也就是了。事实也是如此。从夏衍的《包身工》到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国出了不少好作品。特别是《哥》文出现以后,掀起了中国的报告文学热,甚至出现了《报告文学》这…  相似文献   

7.
编辑审美创造需要形象思维,这种需要贯串于编辑活动整个过程,也贯串于这一过程的每个阶段。人们对不同的编辑活动阶段,曾有人就某一具体编辑工作做了细碎的划分,但从编辑活动共有的必备阶段来看,可以简要地分为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完成阶段。这几个大的阶段活动的基本内容,可分别称为:从选择到构思、从设计到加工、从校核到定型。各种不同的传播形态、传播品建造的不同目标和条件等,会使这些阶段的  相似文献   

8.
在新兴媒体不断崛起的大背景下,纪实文学的理念、表达方式与传播形态都在发生变革,报告文学开始朝着视频化、音像化方向延伸和拓展,电视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传播样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其中有部分电视媒体已将电视报告文学作为纪录片创作的深化模式和有益补充。笔者将从电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真实性和艺术性三个层面入手,对此作一番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抓拍的具体方法艺术无定法,抓拍的方法也没有什么死规矩,但大体的规律还是有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一、关于抓拍的对象: 抓拍联系着两个方面:一方是摄影者;另一方面是被摄者。抓拍是否顺利,成果如何,受着这两个方面的制约。有时感到很轻松、很顺利地就抓拍到生动照片,有时却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拍不成,即使拍了也不  相似文献   

10.
曾晋华 《新闻窗》2009,(1):50-51
报告文学和新闻是两个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文学形式。报告文学从新闻中脱胎而来,真实性是它们共有的灵魂。本文拟重点分析报告文学和新闻对于真实的不同重构。  相似文献   

11.
左联期刊与报告文学的"联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左翼传播媒介的左联期刊与作为新兴文体的报告文学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了一次联姻,其具体表现就是左联期刊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对报告文学的强烈需求以及报告文学对左联期刊的传播依赖。  相似文献   

12.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作品中具有鲜明个性的一支。它是兼有新闻性与文学性的一种新闻体裁。 通过报告文学作品,人们能够及时地、生动地看到现实生活发生的急剧变化,感到时代前进的步伐。 随着我国的日益繁荣富强,报告文学发展很快,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生动地描写人们瞩目的问题,或是探幽索微切中时弊,特别是关于当代先进人物风貌的刻画,极易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报告文学在我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不但数量多,而且从思想到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3.
怎样提问?     
邢红霞 《青年记者》2006,(8):105-106
提问,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身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探究并掌握提问的艺术,是一项基本的技能要求,也是看家的本领。怎样写采访提纲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将“三个阶段”作为基本采访方法之一,十分具有可操作性,这三个阶段同我们平常认识事物的进程一样,即:第一阶段,初步完成对某事物的横的认识,以达到对此事物现状的完整的了解。第二阶段,在横的认识初步完成之后,进一步深入到对事物的纵的认识,即达到对事物的历史的完整的了解,在了解历史之后,当然又加深了对现状的了解。第三阶段,在横与纵的两个大方向的认识完成之后,则要侧重完成变的…  相似文献   

14.
写报告文学就要采访,采访是一门艺术。关于报告文学的采访分几个方面来讲。第一、采访的敏感性。我认为这是报告文学作者首先应具备的素质。我们说诗歌是感情的艺术,小说是一种虚构的艺术。我们也可以说,报告文学创作是一种发现的艺术。文学门类彼此是有联系的,但因特色不同,要求也就不同。写报告文学的作者必须善于发现。这就规定作者的素质,必须具备敏感性。哥德有一句著名的话,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话,那就是讲(大意),不要说现实生活中没有诗意,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诗人有足够的本领,在惯见的、平凡的事物中能够发现,带有诗意的发现。哥德所发现的带有诗意的、带有眼睛的特  相似文献   

15.
题材是作者写进作品的材料,是作者写作的对象。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是写报告文学重要的一步。报告文学写的是真人真事,但并非生活中所有的真人真事,都可以写报告文学。必须善于选取能够表现时代精神的人和事,作为报告文学的题材。选材抓住时代精神报告文学反映时代精神,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富有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特色的人和事,报道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成功的报告文学作者,都注意选择现实生活中一些重大的矛盾冲突和感人肺腑的人和事作为题材。也只有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题材,才能充分表现我们伟大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关于报告文学的社会功能,也是一个长期存有争议,有待探索的问题。当前,主要有两种功能论,即新闻功能论和文学功能论。新闻功能论认为,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法写的报告。它的社会功能在于报告,主要是传播新闻信息,进行舆论宣传。有的将这种功能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直接的宣传功能;二是理论的指导功能;三是社会教育功能。文学功能论认为,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法反映新闻题材的一种形式,虽有一定的新闻性,但它如同文学一样,“是通过文学鉴赏起作用的”。“缺乏艺术鉴赏价值,就不是报告文学”,而且断言,“报告文学的文学功能在逐渐增强,新闻功能在逐渐减弱,文学功能将取代新闻功能,使报告文学进入艺术王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反映和报道这个新时期的新人物、新事件,需要采用消息和通讯,也需要采用报告文学。本文着重谈谈自己在学习报告文学写作中思考的一些问题,向同行和通讯员同志求教。什么是报告文学?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报告文学,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随着时代的前进,也在发展着,变化着,完善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报告文学异军突起。在歌颂和反思两个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社会功能。这一期间,不光出现了一些好作品,而且有了专  相似文献   

18.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的两重特色。它是一种年轻的文学样式,敏捷的文学样式,如美国进步作家基希所说,也是一种危险的文学样式。危险,但吸引着记者和作家们去尝试,在于它有着特殊的魅力, 这里只想从写作的角度,讨论报告文学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今年三月间,在人民日报編輯部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召开的报告文学座談会上,着重談了两个問题,一是报告文学如何最迅速地反映現实,反映当前的革命斗爭的间题,一是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問題。在真实性的問題上,我认为报告文学应該完全真实。这里說的真实,是指生活的真实,而不是指艺术的真实。报告文学的內容要完全符合真人真事。当然,其中某些极其不重要的細节,是可以有变通的余地的。例如采訪某个人物时,当时说的原話沒有記得很周全——事实上有时候这些原話很难記得十分周全。可以由作者根据記忆所及来写。但这也不叫“合理想像”。除此而外,其他就要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尤其是写真人真事的报告文学,既然宜布为真人真事,就更不能做假了。发表在报紙通訊版上的报告文学,应該是完全真实的,真人真事而且真名,事实不能虛构,描写不能浮夸。这点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上说,报告文学和通讯是有本质区别的。报告文学这个词儿的主语是文学,报告只是它的定语;而通讯不折不扣地是新闻。既然报告文学是文学,这就决定了它允许想像,因为想像是文学的翅膀,不允许想像是谁也写不出文学来的,不管是什么文学。也就是说,报告文学允许在细节上虚构;而通讯必须绝对真实。如此说来,报告文学和通讯之间的界限是很清楚的,可谓泾渭分明。可在实际上,在写作实践中要把二者严格区别开来并不那么容易。首先,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