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出版广角》作为广西的刊物,我对它实在太了解了。我在广西从事出版工作26年,见证了《出版广角》15年来创办、发展和越来越有影响力的过程。在广大编辑眼中它就是我们做好出版工作的"了望哨"和"广角镜",是编辑案头必不可少的专业刊和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2.
正最早接触到《出版广角》杂志,是在一家出版社的编辑那里,因为自己是独立出版人,所以更重视行业的动态和信息。仔细品读后,感觉跟美国的Publishers Weekly是同类的专业杂志,所以这几年几乎每期都阅读。一本杂志的成长和命运我认为除了有专业人掌舵,更重要的是杂志本身的专业性。《出版广角》就是这样的刊物,每期的"新观察"主打出版行业的新动态,这个栏目常常让我看到行业的前瞻性并深受启迪,是一个引领出版人认清趋势的栏目;而"专题"  相似文献   

3.
转脸我也是出版界的老人了,"广角"创刊之时我在念大学,即使把我从事出版的年份提溜到我编辑自己第一部诗集的1999年,对于"广角"来说我也是后生。这么一份新锐的老刊物,贯穿了我从接触出版到随后的出版生涯,在刊与人之间似乎发生了某种分说不明的关联。记得我的观点第一次见诸"广角"是在2008年  相似文献   

4.
《出版广角》愿意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做一期专题,没有任何条件,让人感动。因此,编辑嘱我写几句话作为卷首,我几乎没打折扣就答应了。  相似文献   

5.
因为忙于出版社的杂事,之前我很少有时间对自己从事的出版工作进行研究。确切地说,真正在外省的出版科研刊物上发表文章,是从《编辑之友》开始的。记得在《编辑之友》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在北京一次论坛上的讲  相似文献   

6.
在《出版广角》这些深邃、敏锐、犀利、独特的精品文章的背后,我深深体味到了编辑们的素质与担当。  相似文献   

7.
《中国编辑》2015,(2):6
《中国编辑》杂志作为编辑出版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始终关注出版领域内的每一次变革,为出版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2015年,结合编辑出版工作发展新形势,《中国编辑》杂志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栏目进行整合,从而使刊物能够更好地坚持学术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反映新使命、新实践、新经验、新问题。现编辑部发布征稿启事,欢迎您根据本启事要求为我刊撰写论文。一、稿件内容要求1.稿件应符合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  相似文献   

8.
陈生明1981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20年来他在不同岗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目前电子出版行业中是获得国家级、国际级奖项较多的编辑之一。1999年他被《出版广角》杂志评为中国出版业产生影响的百位人物之“电子出版排头兵”。 1981──1987年,陈生明担任江苏  相似文献   

9.
岁末年初,微博微信里面的朋友圈最热的话题莫过于记录一年中的感怀时刻,同时晒出"我的新年签"。接到《出版广角》编辑的约稿"我与出版这一年",我的第一反应便是拒绝。因为时间紧张,订货会和年底总结在即,很多要事、琐事都要安排处理,而且这样一个题目也不便草草了事,梳理工作、整理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是一件省时省事的差事,何况是对过去整整一年的回顾。除了这点,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这一年于我,  相似文献   

10.
贴近读者     
编辑同志: 我在平顶山市兴州机械厂从事共青团工作,厂宣传干事李书亚看我写作有些基础,便给我一本《新闻爱好者》,说:“这本杂志不错,你看  相似文献   

11.
姚凤林 《出版参考》2006,(10X):22-22
2005年一本名叫《聊吧》的杂志逐渐被广大读者熟知,并且发行量节节上升。该杂志何以一鸣惊人,编辑部特邀请从事杂志出版多年的老编辑介绍其成功之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我与《出版广角》的编辑和领导的相知相识均是在他们出版社开展调研或采访或召开有关业务会议等活动中相遇而结交的。每每交流,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执著的追求和责任心、事业心,待人的热情和真诚,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编辑的时代使命和出版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编辑的使命和创新一直是不同时代的编辑出版人时时思考并不断实践的重大课题。这里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我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已经30年了。在我的编辑出版生涯中,现代出版史上的两个案例对我影响至深,并一直规范着我整个编辑出版工作和行为。  相似文献   

14.
《编辑学刊》的记者来信,希望我写一写《万象》杂志背后的故事。我暗自一笑,因为正是在约稿前不久,我离开了辽宁,也离开了《万象》,不再担任这本小众杂志的主编。两件事情的偶然碰头,让我的思绪翻滚了好一阵子。《万象》是我从事出版工作28年间,亲手编辑的唯一一本杂志。现在,它离我而去了;不,是我离它而去了。我真的有些感慨么?  相似文献   

15.
也谈"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期在《大学出版》杂志上拜读了一位同志的有关"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问题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中心观点是目前实行的策划编辑制,其负面影响"日益彰显",常常导致诸如"选题质量很难保证","文字编辑参与选题策划的意识淡漠……编辑群体资源浪费","编辑整体素质弱化","工作质量、效率不高"等问题的出现,甚至"不利于编辑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发挥作用",故而认为"对我国绝大多数出版单位来说,不宜实行策划编辑",而应实行编辑策划制.此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我们认为:第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策划编辑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第二,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应该并存.  相似文献   

16.
十年一梦     
在不知不觉之中,我已经在《档案学通讯》杂志工作十年了。十多年前,我刚刚离开职业编辑队伍不久,再度选择一种业余状态的回头草并不是理想的追求。因此,在我接手这个杂志的时候,既没有加盟档案出版社时的兴奋,也没有创办  相似文献   

17.
正前几天偶然读到王国华先生2008年在《工人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世间渐无编辑家》,感悟颇多。时至今日,笔者从事编辑工作8年有余,深深体会到了图书编辑作为社会人的一种,所具有的特殊而平凡的本质。于是撰写本文,结合自身对编辑工作粗通浅识般的认知,来聊一聊当下如何做一个"三心二意"的编辑。坚守"虚荣"之心虚荣是所有人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有的劣根性之一。最初,编辑被美其名曰"为他人做嫁衣的裁缝",如今更被冠以"文  相似文献   

18.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出版广角》,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精心编辑,积极探索,在区内外,行业内外有了一定影响,已经趋于成熟,1999年起正式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这是一件喜事、好事!《出版广角》是社科类杂志中的一束新花,愿她永开不败,越开越鲜艳夺目,绚丽多彩!此时此刻,我想提几点希望和建议:《出版广角》应当积极地担负起两大任务:一是宣传党的出版方针、政策,研究新时期出版理论,探索出版业改革与发展新途径;二是宣传出版  相似文献   

19.
知道《出版广角》,我还在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任上。那时,《出版广角》经常在全国分片举行论坛。论坛邀请全国出版界的部分人士聚集一起,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纵论出版大势。这种论坛,我参加了两次,一次在南昌,一次在南京。  相似文献   

20.
老子描述的小国寡民,是对耕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向往。作为一份专注于传播出版行业信息的杂志,《出版广角》18年来甘于只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既不固步自封,也不得陇望蜀,实在需要非凡的勇气。专注于"小"。《出版广角》改版后,有所坚持有所变化。在保持原有专业性的基础上,通过更细致更明确的栏目和每期鲜明的专题,紧紧抓住出版行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尤其是"新观察"和"专题"栏目,聚集了全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