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为铸就师生幸福的校园生活,我校以乒乓特色文化为辐射,通过乒乓文化建设、乒乓校本课程建设、乒乓活动文化建设、乒乓制度文化建设等,全方位打造学校乒乓特色品牌,真正实现"以乒乓特色兴校,用国球精神育人"的办学理念,建设师生共同的文化家园,创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的培育和建设要经历从发展特色项目到整体文化生成、从自发关注到自觉引领的过程。宜昌市实验小学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成功地发展了艺术特色,然而仅有特色是不够的。学校在梳理和反思的基础上,凝炼出"首善文化"理念,确立了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框架,提出从艺术特色到首善文化嬗变的构想,其核心是培育形成"以善孕善"的环境文化、"善中求善"的制度文化、"以善育善"的课程文化、"以善养善"的活动文化以及"尚善至善"的主体文化。  相似文献   

3.
金薇薇 《江苏教育》2012,(26):28-30
"特色学校"建设历经20多年成效显著,但也进入了发展的高原期。撬动"特色学校"建设的新的支点就是"文化"。关注文化视角,把握文化特性与功能,拓展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路径,将让学校的特色之路走得更稳健,让学校的特色发展更持久,让学校的特色建设更丰满。  相似文献   

4.
由于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学校文化建设要站在文化的高度,遵循文化的规律,运用文化的方式,才能取得成效。根据学校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载体,形成学校特色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建设的路径主要是:从学校历史发展、学科及其特性、学校所处地域、典型风物中选择载体;通过将载体融入学校文化,探讨特色文化的内涵,凝练特色文化的表述,形成学校特色文化;通过创设标识、创建项目、综合设计,在传播、践行中丰富和发展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坚持"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在秉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校本特色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从制度文化、行动文化和育人文化等方面建构本校的文化轨迹,描绘了学校的文化愿景。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施展独有的校园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6.
学校特色文化是学校特有、师生共同认可的一套价值体系。我校在"合·团"特色文化建设时采取了一系列建设性措施,包括:扎根校情,使之有"根";有效渗透,使之向思想层面、制度层面、教学层面、活动层面等全面渗透。基于我校的实践,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在策略上应当注重这样几点,即学校特色文化的构建要结合校情;要尊重"人",切忌目中无人;要注重特色文化渗透的全面性和层次性。  相似文献   

7.
建设学校创客特色文化,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创造中获得成功,如何整合资源,对有限的空间进行整合利用,建设学校特色文化,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学校特色品牌的形成,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开展"通达·智能"特色文化建设,有效整合空间,开发课程,让创客教育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8.
黄艳梅 《江苏教育》2012,(26):45-47
学校特色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质与核心。在谋求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不能仅是"只见树木"式的师德要求和学科培训,而是要有"还见森林"式的全面建构,倡导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新型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就是教师的价值追求、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以及行为方式的统一体,直接决定着学校特色文化的结构与水平。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教师文化的内涵应当是完整的,它应包含观念系统、知识系统与伦理和心理人格系统几个主要方面,具体地讲,也就是应形成与学校特色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的  相似文献   

9.
正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内涵发展,内涵建设的出发点是"人的培养",而目标则是学校育人文化的形成和文化自觉。德育既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又是落实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建设文化特色,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德育成效,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因此,基于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建设下的德育实践创新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命题。学校德育应该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体现办学意志,反映学校文化,彰显价值取向。一、"海洋文化"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10.
府学胡同小学坚持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素养和世界现代意识的人"为目标,形成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特色。依据百年书香学第的府学文化特色,学校制订了"1368"文化建设规划,即:1个"活"的教育博物馆,3大区域(古代教育文化区、近代科技教育文化区、  相似文献   

11.
范英勋 《教育》2013,(14):37-38
河海大学是一所因水利而熠熠生辉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精神传承。近年来,该校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名校、环境美校、道德荣校"的发展方略,按照学校建设"水利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文化步入了由文化到学校文化直接演绎,"政绩"工程表浅化打造,以及对"特色"解读偏离常态轨道等"泛文化"的误区,忽视了学校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要实现"以文化之"的使命关键在于对"化"的解读。本文以此为逻辑起点,从几个维度对学校文化的建设进行审思,即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在于文化的主体定位;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源于文化的地域适切性;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在于走一条自觉创生的文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物候童趣"是基于南京市红山小学近20年来坚持生态育德,把校内外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的学校特色文化。学校用特色文化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家校合作,共同培育"清新向上有灵气"的红山学子,促进家校和谐发展。学校从课程建设、活动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不断丰富"物候童趣"特色文化内涵,提高学校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4.
廉江市安铺镇第一小学在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纽带,充分发掘具有地方乡土特色的"安铺传统锣鼓"文化资源,突出自我创建,走出了一条以乡土特色文化建设引领素质教育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5.
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是从关注学校局部工作到注重学校的整体特色风貌,是学校从变革的初步阶段转型为成熟阶段.学校文化是从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的核心,它既具有文化的一般共性,体现了学校的共同育人价值观,也展现了学校的独特性.从学校文化结构的三层次出发可构建学校特色结构——精神风貌、运行管理制度和物质活动,将隐性的学校文化转化为显性的指标,有利于学校厘清学校特色的层次及关系,为学校特色建设的自主实施、评估、调整打下基础.学校文化的建构过程就是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学校应当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沿"顶层设计—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经验提炼—特色学校"这两条路径进行特色学校创建实践.  相似文献   

1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225-227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文化建设是示范中心建设重要的方面,在"大力倡导追求卓越的文化,不断优化学校资源配置与健全学校激励约束机制,着力提升学校学术水平"的背景下,示范中心文化建设不断显示特色,努力实现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突破,在学校实践育人环节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特色学校建设中存在着"特色"不"特"或是不能持久的问题,其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学校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在特色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要认识到:文化是其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内在根据,要注重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传承与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以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机体哲学视野中,学校是一个有机体,学校的文化形象是学校作为一个"机体"的精气神。基于机体哲学的生命性、生成性、整体性和活动性,以及怀特海关于教育的论述,过程教育理论当包含生命论、生成论、整体论、主体论、浪漫论、生活论和环境论。这"七论"既是学校文化研究的理论支撑,也是学校文化特色的生长之源。学校文化的品格是传统优秀文化、现代先进文化与本土特色文化的融合,不同的学校文化品格和特色形成个性化的学校文化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19.
分享文化是常州市实验小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会分享——一项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产品"。分享文化的实践观点是:"分享文化"建设主阵地在课堂,突破口在德育,载体是校园主题文化建设,抓手是课题研究工作。增强分享意识、提高分享能力、形成分享品质、倡导分享精神是学校分享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分享文化研究的价值在于"思变、创新",也因此才能够迈出形成开放、大气办学风格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20.
塑造学校文化,发挥文化场力,是学校追求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研究型学校"文化塑造的实践研究中,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把学校建设成为展现师生生命价值的绿洲"的办学愿景,以营造探究型的课堂文化、培育创新型的活动文化、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为路径,塑造"研究型学校"文化特色,取得了成果,彰显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