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国际数学教育状况如何,我国数学教育现状怎佯,中国数学教育如何与国际数学教育接轨。这是1993年第二届中国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学术会议的主要议题,笔者依据我国数学教育界专家、教授的报告,结合我们的认以和体会对上述议题作一综述。 一、国际数学教育透视 1.国际数学教育发展概况 数学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记数的原始社会,但现代意义下的数学教育只有200年左右的历史,在中国则还不到百年。 本世纪初涌现出一批名垂青史的数学教育改革家,英国工程师培利发起的数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二、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动向 1.数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大众数学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正向缺乏活力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中国公民应该具有怎样的数学素质?如何建立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数学教育体系?未来中国数学教育如何与国际数学教育接轨?这与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密切相关的。当今世界数学教育正从过去培养“英才”——升学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数学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教育制度和机制、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以及中国的数学教育实践特色。本文总结了我国数学教育70年的经验与成就,并从制度、理论、创新实践、教育现代化及杰出人才培养等视角展望未来,为走好今后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正向缺乏活力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公民应该具有怎样的数学素质?如何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数学教育体系?未来的中国数学教育如何与国际数学教育接轨?这是与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密切相关的。当今世界数学教育正从过去培养“英才”——升学为主的教育转向为“大众”——提高素质为主的教育,“为一切人的数学”的口号在欧美日等国已被广泛接受,而且成为国际世界数学教育的主流,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吸取,并加以发展,“为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国学校德育的主旋律。数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最常见的提法是“运用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是正确的,但是在实施中有时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片面性。例如,讲数学成就多讲中国的,少讲外国的;中国数学史主要讲某项中国成就比外  相似文献   

6.
1988年8月在南开大学举行的“21世纪中国数学展望学术讨论会”上,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提出了“中国数学在21世纪率先赶上国际水平”的设想,这引起了我国数学界的极大关注。这次会议还针对我国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学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和“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改进数学教学”的要求。但我国的数学教育应如何改革,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有哪些差距等问题是需要数学  相似文献   

7.
张奠宙先生接受过民国时期的数学教育,后又成为新中国的数学教育研究者,经历了我国数学教育大发展、大变革、大构建的年代。作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一名经历者、研究者与构建者,几十年来,张先生积极引领着我国数学教育学的发展与本土特色的构建。张先生是我国研究现代中外数学史的一位代表人物。"鼓励创新、推崇创新"是张先生治学精神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8.
张孝达先生是对我国数学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建设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数学教育家.虽然我是数学教育界的晚辈,与先生接触并不算特别多,但仍然得到他的许多教诲、指导和关怀,我永远不会忘记.我认为,学习张孝达先生的数学教育思想,对于我国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建设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张孝达先生的数学教育思想极其丰富,这里浅谈点滴体会,敬请同行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问题出发对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1)什么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在过去十多年中的主要成绩?(2)应当如何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3)什么又是中国数学教育研究急待加强的领域?另外,对“基础与创新”这一论题,应从深层理念与数学的特殊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一二十年来,中国的数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数学教育的实践到数学教育的理论,从国内的广泛合作与交流到国际上的比较与研究,我国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涌现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数学教育研究前沿》丛书是较高水准的中国式的数学教育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收入了在美国、德国、新加坡、香港以及  相似文献   

11.
数学基础教育肩负着普及数学、发展人的数学素养和为数学高等教育、数学专业教育奠基的使命。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数学教育70年发展历程,梳理了新中国数学教育从借鉴起步,到探索初步形成中国特色,到稳步普及,再到深化改革的过程,展现了新中国数学教育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2.
代玉斌 《天津教育》2021,(5):172-17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不断地发展。新时代我国的教育改革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中国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国教育文化水平的高低,对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数学是一门特别重要的科目,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数学教育编辑记者工作委员会于今年3月20日在上海宣告成立。我国著名数学家、91岁高龄的苏步青教授为此题词:“祝贺数学教育编辑记者工作委员会成立,希望你们为促进我国数学教育事业多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会刊简介:《中国数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2003年1月正式创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从2007年1月起正式更名为《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高中版均为月刊,国际流行大16开本,48页。会刊由中国数学教育杂志社编辑出版,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学数学教师、教研员、教育工作者、师范生。会刊的编辑工作遵照"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改革,探索中学数学教育规律,为提高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基础教育质量服务"的办刊宗旨,密切配合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研究课题,交流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经验,帮助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数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索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效率,全面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以适应我国  相似文献   

15.
数学素质教育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素质教育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张定强(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730070)在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如何逐步地使数学教育由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当前数学教育中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数学教育体系的中心课题.本文围绕这个热点和...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封闭性,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训练和题型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使是一些数学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面对一些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中国数学教育,特别是中学数学教育应该看到并重视己经现实存在的问题,更应该及时着手解决数学应用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但对中国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数学是理科学习的拦路虎。原因是我国少数民族数学教育中存在数学语言文字转换、生活风俗习惯、民族数学资源、数学思维方式及数学学习价值取向等文化差异问题,妨碍他们的数学学习。要克服文化差异产生的学习障碍,需实施教育回归,主要路径是要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少数民族数学教育更要关注儿童基本数学生活经验,加强双语教学及"跨文化语言"的教育衔接,从数学是文化的视角来理解少数民族数学教育,淡化形式注重实质、让少数民族学生把握数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育改革的国内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世界了解中国数学教育,使中国数学教育走向世界的呼声在国内数学教育界越来越高。国内数学教育的现状怎样?国内数学教育改革的走向如何?笔者依据手中的资料并结合本人的认识和体会作一综述和评价。 1.数学教育改革的背景——“双料冠军” 自78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经过15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目前这种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能适应生产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和技能,具有良好的数学素质。而我国当前初中数学教育的现状是:数学尖子只会解题,不善解决实际问题;“我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创造水平低、应用数学能力弱,”“我们会做考题的学生夜以继日地苦学,却往往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数学教育改革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对我国数学教育的基本估计对我国数学教育历史和现状的正确估计是改革的依据和出发点 .只有对我国数学教育的已有发展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对哪些应当坚持、哪些应当改进、哪些应当革除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本着继承传统但又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思想 ,通过一系列深思熟虑、科学论证、精心组织的阶段性变革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挑战 ,才能使我们的改革走向继承、发展与创新的良性循环 .在当前的数学教育改革中 ,应当防止简单否定我国数学教育历史的倾向 .如果在没有对我国数学教育的已有经验进行认真研究的情况下 ,就把中国的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