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事创编及表演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具有丰富的教学潜能。在以故事为基础、以表演游戏为主线而展开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不仅锻炼了语言能力,而且获得了艺术、科学、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经验,并学会运用各种表征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这些不同领域的经验是在一个整体活动中获得的,是活动的自然产物,符合幼儿园课程的综合性、整合性的要求。笔者通过对某幼儿园中班一个学期的故事创编及表演活动的观察研究,总结出中班幼儿故事创编及表演活动的特点,并提出几点建议。一、中班幼儿故事创编的特点(一)心理制约性中班幼儿年龄在4~…  相似文献   

2.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游戏活动。本文以户外种植区为平台,以中班幼儿在麦地的游戏故事为例,浅谈通过鼓励幼儿自主体验、引领幼儿自主认知、引导幼儿自主操作的方式培养中班幼儿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3.
足球活动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运动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本文仅将笔者开展中班幼儿足球活动及在培养中班幼儿的足球兴趣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及取得的效果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4.
<正>绘画是幼儿表达情绪、情感,发展个性和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它反映着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幼儿园中班是一个过渡阶段,抓好中班绘画教学,有利于进入大班更好地学习,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关注幼儿绘画,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幼儿园绘画教学单一、传统的现状。在现阶段中班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内在的情感,几乎是很早就把绘画内容公布在黑板上,把临摹成人范画和单纯灌输技能、技巧作为儿童绘画启蒙的教学方法,否定幼儿绘画的自主性。孩子们缺少创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是具有一定情节和竞赛因素的游戏活动,它的有效开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提升幼儿的意志品质和协调幼儿的人际关系。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幼儿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结束时要做好评价工作,以提高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故事是幼儿所喜爱的,是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故事编构对幼儿的语言、艺术、社会、思维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小、中班幼儿故事编构能力进行测试分析,初步了解3~5岁儿童在进行故事编构活动实施前的故事编构能力的准备情况,并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几点相关建议,以期对幼儿故事编构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提供一点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汪京莉 《学前教育》2009,(10):30-31
我班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我发现他们在图书区的时候不太会看书:有的孩子“哗哗哗”地乱翻书;有的孩子随手翻到哪页看哪页,到最后也说不清楚看了什么。然而,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要逐步形成看得懂故事书中所表达的意思及了解故事的主要结构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恰恰需要以幼儿的阅读为基础。中班正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结合中班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及本班幼儿的特点,我选择、设计了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8.
众论     
《福建教育》2014,(4):7-7
帮助中班幼儿选择阅读教材时,阅读教材中的情节发展应该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并向往的经历,既贴近生活,又极具童话色彩。阅读故事的过程能使幼儿通过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和迁移形成新的阅读经验和理解方法。故事书应该单页单幅,画面表现力强。情节发展有序而文字相对简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班幼儿独立阅读的条件。——尤溪县实验幼儿园朱云真  相似文献   

9.
吕敏 《文教资料》2013,(7):152-153
早期阅读是儿童成为成功阅读者的基础,同时也是儿童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开端。培养中班幼儿早期阅读兴趣有利于促进早期阅读的开展。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注重的是口语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书面语言的教育,使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围绕主题背景下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其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提高中班幼儿早期阅读兴趣,促进其早期阅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中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以学习故事的方式记录幼儿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教师作为游戏的观察者、记录者和支持者,与幼儿一起推动游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一、优秀绘本的选择1.以幼儿为本,充分考虑阅读兴趣教师应选择那些画面清晰、形象突出、情节简单、内容健康的绘本供幼儿阅读。如果再细分的话,中班上学期,幼儿对有一个重要清洁点的故事,更容易阅读并理解,特别是对情节比较紧张、角色个性鲜明的故事,尤为感兴趣。而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和理解能力的提高,进入中班下学期后,这类绘本逐渐不能满足幼儿的阅读需要,他们开始对一些有着几个情节点的故事产生了兴趣。但是故事中的情节仍应该相对简单易懂些,其中的主要角色也应该相对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A0):166-168
建构游戏对幼儿的观察、象征、合作、想象与创造具有独特价值,中班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和过渡阶段,教师科学有效地建构游戏指导,将有利于中班幼儿游戏目标的达成和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文章以幼儿园中班主题建构《苏通大桥演变记》为例,提出建构游戏中教师观察、介入、引导、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幼儿来说都是潜在的课程。幼儿的很多兴趣点都能生成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尊重了幼儿的学习意愿,而且有利于引领幼儿学会主动探索学习,促进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有利于培养中班幼儿探索的兴趣。我们在进行主题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众论     
正帮助中班幼儿选择阅读教材时,阅读教材中的情节发展应该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并向往的经历,既贴近生活,又极具童话色彩。阅读故事的过程能使幼儿通过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和迁移形成新的阅读经验和理解方法。故事书应该单页单幅,画面表现力强,情节发展有序而文字相对简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班幼儿独立阅读的条件。——尤溪县实验幼儿园朱云真  相似文献   

15.
故事作为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字形式,其优美的景色,典型的人物塑造,生动的故事讲述,让幼儿为之深深吸引,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并把学到的故事运用到一日生活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研究是一次新的尝试,通过故事教学能很好地培养中班幼儿的文明礼仪习惯。  相似文献   

16.
李琳 《教育导刊》2004,(14):11-13
故事创编及表演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具有丰富的教学潜能。在以故事为基础、以表演游戏为主线而展开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不仅锻炼了语言能力,而且获得了艺术、科学、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经验,并学会运用各种表征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这些不同领域的经验是在一个整体活动中获得的,是活动的自然产物,符合幼儿园课程的综合性、整合性的要求。笔通过对某幼儿园中班一个学期的故事创编及表演活动的观察研究,总结出中班幼儿故事创编及表演活动的特点,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40名中班幼儿进行性别意识研究,利用访谈的方法对被试幼儿的40名家长和1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班幼儿的性别意识发展特点:性别认同方面,中班幼儿对于自身的男女性别认识清楚;性别稳定性方面,中班幼儿知道性别不会随着时间、情境和成长变化而变化,对人的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已经基本形成;性别恒常性方面,女孩回答性别恒常性问题的正确率总体上比男孩略高一些,中班幼儿对自身及他人的性别属性的永久性有了一定认知,具有了性别恒常性意识。2.父母的教育作为上的特征:家长带幼儿认识性器官在男女不同性别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家长带男孩认识性器官的比率显著高于家长带女孩认识性器官的比率;家长对幼儿相反性别行为的干涉程度在男女不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当幼儿表现出相反性别的行为时,家长对于男孩的干涉比例要高。3.幼儿园中班教师的性别教育实践特征:幼儿园中班教师认为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十分必要;幼儿园中班教师自身的性别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性别意识;幼儿园中班教师具有明确的性别教育观念,重视对幼儿的性别教育,并通过绘本故事、动画片、师幼谈话、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18.
︽宝宝的花衣服︾中班文/宋萍薛蓓王洁活动一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看图书的兴趣,让幼儿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对话。2指导幼儿学习有顺序地翻看图书。活动准备:幼儿每人一本小图书。活动过程一、老师有表情地讲故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小...  相似文献   

19.
池丽英 《福建教育》2014,(10):37-38
一个故事,要让幼儿学得生动有趣,教师就需要认真研读故事,理解故事,寻找故事趣点,这是基本前提。教师只有领会故事的趣点,才能进一步思索怎样让幼儿感受故事的趣味,才能准确把握示范时机,带领幼儿在快乐学习、快乐表演中理解故事。如,中班故事《衔肉的狗》的角色形象夸张,稚拙可爱;文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我通过一遍又一遍研读,找到了故事里许多趣点:  相似文献   

20.
孙晓鸣 《幼儿教育》2012,(34):32-33
原方案是教师在仔细观察幼儿秋季日常生活,发现问题后生成的,所有的教育素材和内容皆来自于生活,以重现幼儿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幼儿辨识秋季自我保健的各种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值得肯定。然而,从具体活动设计来看,原方案过于关注幼儿生活技能的掌握,教学比较模式化,忽视了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建议教师结合有趣的故事来设计问题情境,避免说教式,以激发中班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