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西方新闻报道在新闻客观性方面存在着差异。西方新闻更倾向于负面报道,中国新闻则以正面报道为主。这主要是中西方新闻传播思维、传播体制及文化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的。本文从中西方国家的新闻传播体制的差异出发,分析了不同新闻传播体制对新闻报道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客观性理念,既是西方新闻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又是指导西方新闻业界实践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涵在于将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与价值分离,避免报道中的个人偏见,以此保证新闻报道的公正,客观.对此,西方很多人士都作了相关的表述.美国的著名记者林肯·斯蒂芬斯认为客观性理念要求"记者必须像机器一样,如实地报道新闻,剔除所有的偏见,个人色彩和风格".  相似文献   

3.
一个多世纪来,新闻报道的体裁、方式变化很大,客观性理念和报道方式,受到很大的冲击;因为许多西方学者都发现,客观性理念指导下的新闻报道并不客观,于是有些学者接着论证了新闻不可能客观。新闻不必客观等等观点。但是,不管新闻客观性怎样受到怀疑,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或追求,现在依然是人们评判新闻工作的一种原则,因而被称为“一个不会死的上帝”(a god that won't die)。  相似文献   

4.
王珊珊 《新闻世界》2012,(1):175-177
中西方新闻体制的差异是客观报道和客观性报道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的新闻事业属于社会主义新闻体制,西方的新闻体制是资本主义新闻体制,它们基本内涵的不同决定了客观报道和客观性报道之间立场、规范、报道方法的不同。本文从客观报道与客观性报道的缘起、两者之间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等方面对客观报道与客观性报道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映事物。一是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是在选择新闻事实和表述时遵循真实性原则,按照事实本身的逻辑来表现,任何杜撰和虚构的做法都是有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的。作为电视节目的主流的报道形式之一的深度报道,也理  相似文献   

6.
王秋馥  李铭 《新闻传播》2006,(12):60-61
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映事物。一是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是在选择新闻事实和表述时遵循真实性原则,按照事实本身的逻辑来表现,任何杜撰和虚构的做法都是有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的。作为电视节目的主流的报道形式之一的深度报道,也理所当然要遵循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深度报道包括通过记者的采访和调查将隐蔽的事实暴露在受众面前的调查性报道和用夹叙夹议手法着重阐述新闻背后的新闻的解释性报道。  相似文献   

7.
在拉萨"3·14"事件的报道中,一些西方媒体公然违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肆意歪曲事实真相,愚弄、欺骗公众,又一次暴露了隐藏在"客观"、"公正"幌子下的真实面目.本文通过一些西方媒体对"3·14"事件的歪曲报道,分析其歪曲报道的原因、手段及本质.  相似文献   

8.
许燕 《新闻知识》2006,(6):36-38
众所周知,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往往有多重层次的涵义。一般来说,在事实与价值分开的主旨之下,客观性原理可以分成原则要求和执行手段两个层面。后者也就是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实践中真正实施使用的手段和技术,我们通常称之为“客观报道”。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西方“客观性报道”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对于客观性的实际操作,最典型的总结来自Tuchman(1972),他认为,今天的大多数新闻记者很少把客观性当做理论或伦理的建构来谈论,反而把它仪式化为一系列常规惯例。Shoemaker和Reese(1996)也认为今天的客观性“与其是新闻记者的核心信念,更…  相似文献   

9.
思想上存在巨大差异 首先,中西体育新闻报道理念存在巨大差异.西方新闻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闻自由的理念,即必须让不同的观点与新闻来源形成一个"思想市场",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这种理念要求记者在新闻报道写作中始终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客观性原则.我国体育新闻理念受制于我国新闻事业整体的性质,即新闻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因此中国体育报道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与西方体育报道客观化的要求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真实性,指的是新闻报道中每一个构成元素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任何一个组成要素都经得起客观实际的检验。真实、客观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忽视了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新闻报道,必然会导致报道有失偏颇甚至真实性受到冲击、舆论导向偏激,影响新闻媒体在受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加强调查研究,将事物的本来面目原原本本地反映给读者,是确保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客观新闻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西方新闻学中 ,专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客观的新闻学要求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 ;同时 ,它禁止在报道中公开地采取立场 ,而将“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见”区别开来。新闻的客观性是通向“合法”和“可信”的途径 ,它使客观报道的技巧变成一种信念、一种标准、一种价值观。西方学者对新闻客观性有许多批评性见解。人们已经普遍接受这样的观点 :没有纯粹的事实 ;只有人对事实的构造和解释。但新闻工作者又普遍认为 ,这种解释应该也可以采取一种客观的形式和专业的规则 ,从而使主观意志对客观事实的冲击降到最低限度。客观性从一种信念变为一种程式 ,变为一种对新闻事实的处理常规。客观性尽管并不完美 ,却是一个可行的“规定原则”。客观性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新闻语汇和普遍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力求客观、真实,摈弃主观的倾向性色彩,这一观点一直被西方传媒奉为理论圭臬,也常常是其用以衡量、攻击其它国家新闻制度的工具。早在20世纪初,客观性原则已被作为西方新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西方某些媒体却难以遵循这一准则,其报道总是笼罩在浓烈的议程设置之下,尤其是在国际报道中,它们往往按自身意识形态的标准,对他国的内政横加干涉。今年上半年,在对我国非典疫情的报道中,西方某些媒体又一次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最初中国非典疫情的传出,并未引起西方媒体的过分关注,因为当时伊拉克战事正酣。当伊拉克…  相似文献   

13.
仝鹏 《出版广角》2016,(17):85-87
近些年,新闻传播“标签化”现象明显,造成很多传播偏向,尤其在网络热点事件中“标签化”传播成为显要特征。这种带有明显价值判断的贴标签行为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负面标签更是给新闻报道的媒介载体、报道人物、报道事件和受众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媒体只有去“标签化思维”,才能真正解决客观性原则与新闻“标签化”传播之间的悖论,回归新闻客观报道。  相似文献   

14.
客观报道对新闻传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自古以来,新闻报道客观性一直占据新闻报道的主导地位。新闻传播主要的工作就是向公众传播新闻事件,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要采取客观的态度,不要将自身的情感因素加入其中。我国新闻报道一直颇为重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下文主要分析客观报道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并探讨其对新闻传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外军事报道的着力点应该落在"客观报道"和"主动策划"两个方面.所谓"客观报道"是指外宣媒体应该在日常报道中坚持西方新闻界普遍遵循的新闻报道客观、平衡的手法.新华社在上半年中美军事交往的报道中充分运用了这一手法,越是热点、敏感话题,越是追求报道的新闻性和客观性,消除"宣传味".  相似文献   

16.
陈瑶  魏明革 《新闻世界》2009,(12):49-50
由于中西方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体育新闻报道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报道理念上,中国体育新闻报道注重政治宣传与舆论引导,西方注重新闻报道客观化。在报道内容上,中国关注体育赛事本身,西方则关注赛事内外;中国注重赛事结果,西方注重赛事特点;中国注重表层信息,西方注重深度挖掘。在报道技巧上,中国对数据淡化处理,西方重视并超越数据;中国较少使用引语,西方较多直接引语;中国偏重激情性叙述语言,西方擅长客观性描写语言;中国善于宏观报道,西方则擅长微观切入。  相似文献   

17.
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西方哲学史上,“客观(体)性(objechvity)问题”是与“主观(体)(subjectivity)问题”紧密相连的经典性问题。这一问题“移居”到新闻学领域后,就转变成了长期困惑人们的“新闻的客观性问题”:表面上,客观性原则在西方新闻界保持着“新闻专业理念”的地位,但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新闻的写作与呈现时,却成了一种迷思──有人队为新闻报道“不客观”,有人认为新闻报道“不可能客观”,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新闻报道“不必客观”①。1959年,在美国《新闻学季刊》春季号上,一位名叫肯·麦克罗里(KenMacrone)的美国学者发表了一篇探…  相似文献   

18.
以"真实、公正、客观"为核心内容的新闻报道原则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可是西方媒体对中国拉萨"3·14"暴力事件的报道却明显失实,学生问我为什么?原因比较复杂,我的浅见是:首先,美国媒体对政治事件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报道中,客观性要求与情感性因素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新闻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生命在于真实。而真实性体现的关键便建立在报道是否客观的基础之上。往往有人认为,新闻报道要力求客观,就必须彻底摒弃情感性因素的介入,认为情感性因素是对客观性要求的妨害。因此,新闻报道必须杜绝情感性因素的影响。事实果真如此吗?真的能做到情感与新闻报道绝对分离吗?新闻报道就不能有情感因素介入吗?情感因素的介入就一定会妨害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吗?如何正确地理解与运用新闻中的情感因素?这些问题自然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  相似文献   

20.
孟海鹰 《新闻传播》2004,(11):43-45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客观性的定义和内涵是:“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但是,客观性不是客观主义,客观主义是以客观性为标榜,不分本质和现象,不分主次,罗列互不相关的现象为特征,这样的报道不能按照客观事物本来面目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其结果往往是走到了客观性的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