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以新规则实施后欧洲女子摔跤运动员技战术特点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2012年、2014年欧洲女子摔跤锦标赛运动员技战术使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新规则实施后,站立技术仍然是主要的得分环节,大分值动作出现的频率增加;站立技术向多元化发展,但使用和得分最高的仍是抱腿技术,占站立总得分的34.8%,滚桥技术是跪撑环节中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占跪撑总得分的54.7%;规则修改后,站立技术使用平均每场增加1.06次,比赛节奏的加快使比赛更具观赏性;运动员以技术优势,双肩获胜的比例明显增加,30″强制进攻环节激发了运动员采取主动进攻战术,而边线战术的使用更加合理。希望本研究为广大女子摔跤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竞赛和训练提供可参考意见,对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3年国际业余摔跤联合会对摔跤竞赛规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与调整,以提高摔跤比赛的观赏性和转播收视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2011年、2012年、2013年世界摔跤青年锦标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摔跤比赛、2013年世界摔跤锦标赛进行研究分析,统计、归纳新旧竞赛规则的变化以及对技战术产生的影响。结论表明:竞赛规则针对获胜方式、时间与局数、消极与警告的判罚、技术分值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以技术优势作为获胜方式的比例明显增加;高分值技术动作比例及平均每分钟获得技术分明显得到提高;每局比赛时间增加以及加大对运动员消极行为的严厉判罚,运动员必须要具有持续、高强度对抗的体能储备;规则修改的技术导向性明确,改变了男子古典式摔跤以跪撑角斗决定胜负的局面,提高了站立角斗的激烈程度与得分比例;男子和女子自由式摔跤中针对消极行为设定的强制进攻时间,要求运动员具备站立强攻得分的技战术手段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了了解国外优秀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在2013年新规则实施后的技战术特点,为中国摔跤队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访谈和使用自主研发的摔跤视频技战术统计分析软件对2013年摔跤比赛新规则实施后的我国古典式摔跤大级别(98公斤级和130公斤级)主要对手的比赛视频进行了研究。结论:1)新规则下98kg和130kg两个级别主要得分技术均为滚桥摔技术和转移摔技术;在其他大分值技术中像过胸摔技术、过背摔技术和抱折摔技术两个级别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差异。2)新规则下站立摔技术的得分远高于跪撑摔技术。虽然站立摔得分高于跪撑摔,但是在单项动作技术得分中,跪撑摔技术中的滚桥摔是得分最高的技术。建议:1)因为古典跤采用新规则后站立摔技术得分远高于跪撑摔技术得分,所以这两个级别的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强对站立摔技术的训练和使用,并选择大分值动作作为自己的绝招加以练习。2)虽然在新规则中取消了30s的强制跪撑,但是增加消极判罚后,反而增加了滚桥技术的得分和使用次数,所以要加强对滚桥防守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摘要:古典式摔跤竞赛规则修改后对技战术的影响还未进行深入研究,为了把握古典式摔跤技战术发展趋势和备战巴西里约奥运会的需要,运用文献资料、观察、数理统计、比较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世界男子优秀古典式66kg级摔跤运动员为例,对新规则下古典式摔跤技战术的运用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与探讨。结论:世界优秀男子古典式摔跤66kg级运动员站立与跪撑角斗得分能力均衡;转移与抱折是站立角斗的核心得分技术,逼迫对手消极成为站立得分的手段之一;滚桥和提抱技术是跪撑角斗得分的主要手段;站立对抗中积极、主动的进攻成为新规则下古典式摔跤的风格特点。建议:中国摔跤运动员整体对抗能力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还存在差距,教练员需加强运动员个人能力与技术风格的培养,在训练中以突出核心技术运用得分能力、加强站立对抗的积极主动性为目标指导训练与比赛。  相似文献   

5.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规则变化后2015年世锦赛三跤运动员比赛中攻防效率表现、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11年、2013年世锦赛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东京奥运周期国际式摔跤项目的备战提供针对性的理论参考。研究表明:规则变化后比赛中攻防效率和综合表现指数均有提高,运动员主动得分和进攻能力增强,攻防兼备和最大限度得分是获取胜利的保证;男、女自由式比赛中站立时抱腿及变化、大分值动作和反攻动作,跪撑中滚桥、交叉握小腿使用比例增加,翻转、警告和边界战术使用降低,战术以打对方消极判罚为主;古典式比赛中站立时大分值动作,跪撑中的滚桥均有增长,站立中抱摔动作和打边界战术应用减少,警告战术的应用增加;古典式比赛中站立和跪撑技术分值的获得与比赛中警告的判罚密切相关,且站立和跪撑得分比例情况反映出比赛中运动员在站立时主动得分能力和技术动作变化少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下一步规则变化或将从两方面进行:进一步加大古典式比赛中站立状态时的消极判罚力度;减少比赛中判罚跪撑的次数。  相似文献   

6.
72 kg级优秀运动员王旭是我国女子摔跤队2008年奥运会备战的重点运动员,也是摔跤项目夺金的主要突破点。王旭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中国摔跤史上的首枚金牌。2004年奥运会后国际摔跤协会对现行规则作了大幅度的修改。新规则更加突出了站立技术的有效性和使用比例,更加鼓励积极主动地进攻,裁判员判罚的权力加大。因此,王旭面临着技战术打法的重新定位与创新。本研究拟通过对国外72 kg级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王旭下一步备战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7.
探讨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特点,为女子摔跤运动的选材、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以我国87名国家队一组和部分省市的现役女子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问卷调查和实验等方法对其身体机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发现:1)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表现出明显的共性特征,即应同时具备较强的无氧、有氧代谢能力和突出的机体合成代谢能力;2)在不同体重级别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比较中,中小级别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优于大级别运动员,尤其是48 kg级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综合能力最为突出,同时具备较强的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3)同国外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和同项群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具备突出的磷酸原代谢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但糖酵解供能能力较差,亟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2013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女子决赛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提供世界跆拳道女子运动员最新的、最高水平的技术特征;为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最新的、可靠的数据;也为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今后的技术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2013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女子决赛共计8个级别25局的比赛为研究对象,运用录像观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运动员运用有效技术动作、使用腿法、得分、警告等进行统计,分析世界跆拳道女子最高水平的技术特点。得出结论:1)、横踢和侧踢是世界优秀运动员使用最多和得分最高的2项技术。2)、侧踢高位和高横踢是世界高水平运动员高位得分的主要技术,尤其是侧踢高位已成为得分最多、命中率最高的技术。3)、单腿连击技术使用率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古典式摔跤运动项目的特点与规律,将运动心理学知识与专项训练相结合,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阐述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及其训练方法和手段,旨在帮助教练员提高对心理训练的重视,加强对运动员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对87名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试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一般女子摔跤运动员相比,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具有上肢较长、去脂体重高、体脂含量低和腰臀比值低的形态特点;不同体重级别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在身体长度和宽度比例以及体脂含量较为一致,显示出适应项目竞技需要的共同形态特点,但级别越大的运动员,体型越粗壮;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主要由身体充实度因子、身体长度因子和身体成分因子构成,表现出:体型粗壮、上肢长和体脂含量低的特征;克托莱指数、上肢长和体脂百分比3项指标,可作为评价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典型指标。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近10年世界级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的时间结构和技战术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总结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的发展特点,为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平均单场耗时、单局耗时、三局比赛比例不断增加;比赛中15s以上的多拍比例大幅度上升,单回合耗时不断降低;小于15s的间歇比例下降,3140s的间歇比例不断上升;2011年之后间歇与运动时间比不断提高,运动密度呈下降趋势;进攻技术应用增多;运动员主动失误丢分比例下降而主动得分比例明显升高。认为,女子单打比赛时间的大幅延长与计分规则修改的目的背道而驰;比赛时间的延长、多拍比例以及进攻比例的提高对女子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女子单打比赛仍然围绕“以快为主”“以攻为主”“以我为主”的技战术风格,且更快、更稳、更强。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6届世界拳击锦标赛10个级别的前8名运动员进行年龄特征、洲际分布等方面的统计分析;揭示新拳击竞赛规则条件下裁判员的执法特点和目前世界拳坛格局的新变化;概述我国拳击运动员在第16届世锦赛上暴露的诸多问题.为更好地备战伦敦奥运会,结论提出:提高我国运动员临场的技战术应变力;增强心理能力;认真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指导思想;提升中近距离的对抗能力;突出重点、全力保障邹市明的备战训练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和2005年国际摔联对竞赛规则中的局数、时间、获胜方式、处罚、出界、搂抱等都进行了较大的变动.规则的变动导致对摔跤的发展方向、对抗程度、训练技战术等一系列的变化.通过规则变化前后及对锦标赛、十运会等赛事的技术统计、分析研究和讨论,探索规则改变后对自由式摔跤运动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规则的变化去指导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14.
石红  马志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049-1050,1053
采用"运动员应激量表"对陕西省女子摔跤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优秀运动员在运动受伤、比赛失利、内外压力三个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水平运动员,其中运动受伤、内外压力两个因子上出现非常显著差异.根据测试结果,对运动员在大赛前存在的内外压力、过多考虑比赛结果等方面的心理应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广泛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实践表明,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有效地促进了比赛任务的完成,提高了运动员应对心理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辽宁省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的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酸激酶(CK)和尿八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旨在了解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赛前的太强度训练对女子摔跤运动员机体刺激较显著,机体出现反应,经过4周训练后各指标基本恢复,表明机体对大强度训练适应.结果提示: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及尿八项可以作为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训练期机能状态评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国际摔跤古典式摔跤抱提技术特点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国家古典式摔跤队10人进行调查观察统计发现,抱提技术是我国古典摔跤实战中主要得分的技术之一,是重中之重。在最近的一次规则变动中,反抱提已经被确定为跪撑判罚中的固定初始把位,基本上在比赛中起到了决定胜负的作用,研究认为,抱提技术在对抗中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并随着现代古典式摔跤竞技水平的提高要求运动员的技术精艺求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新规则实施以来世界前八名女子射箭运动员的成绩特征进行分析,为我国女子射箭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女子射箭项目排名赛成绩越高,在比赛中获得奖牌的概率越大,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女子射箭队个人项目后备力量薄弱,基础技术有待提高,目前难以打破韩国女子射箭队的统治地位;中国女子射箭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的表现起伏较大,前三局的得分能力不强,需要加强开局得分能力的训练;为有效应对“远箭”局,发挥正常水平,需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第十一届运动会女子摔跤比赛优秀运动员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竞技水平发展呈上升态势,身体形态基本属于匀称人群,现阶段整体竞技水平处于不稳定状态,运动员比赛中竞技状态起伏较大,需要通过时间和针对性训练来磨练和提高。与此同时,也希望为教练员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训练提供思路和建议,从而加速我国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其训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女子摔跤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征,对训练中如何发展身体素质进行了探讨,并将测试的12项指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结果表明,在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考评中,应以速度、耐力、上下肢爆发力为主要考查指标.  相似文献   

20.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透过对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职业过渡阶段年度参赛的多项指标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处于该阶段的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成长提供参考。结论如下,年度训练周期安排以“板块”小周期训练为主,采用赛练结合的小周期训练模式;赛间训练是网球运动员训练年度周期划分的一种灵活方式,训练内容、时间与强度与比赛强度和成绩有关,比赛强度越大,调整和恢复训练比重越大。比赛获胜时,运动员更容易接受教练员安排的训练内容。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17岁进入职业过渡阶段,其完成职业过渡阶段路径可归为普通型、数量型和效率型三种类型,这与运动员身体条件和打法类型有关,高大型运动员以参赛效率为主,而身体条件较好的选手以参赛数量为主。根据运动员的打法特点,选择性参加快速或慢速场地比赛,且尽可能参加高级别赛事。运动员通常以2~3站比赛作为一个参赛单位,参赛密度逐渐增加,高级别数量增多,效率型运动员全年参赛级别呈“倒U型”分布,普通型运动员参赛级别差异性最小,数量型运动员参赛级别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