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丰硕、影响极大的一次战役。发动百团大战的时机是否时宜,不能仅就战役后期及战后华北的局部形势而论,而应该着眼于战前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及其对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发动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丰硕、影响极大的一次军事行动。这次战役历时三个半月,共歼灭日伪军二万五千余人,收复四、五十座县城,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对华北日军控制的铁路、公路和工矿企业进行了一次大的破袭,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百团大战一扫国民党统治区信心不足、悲观失望和妥协投降的气氛,振奋了全国的士气人心,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打破了以往“一纲一本”的编写模式,实行“一标多本”。目前,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有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及大象版(现为北师大版取代)四种。  相似文献   

4.
百团大战是共产党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一次重大战役。百团大战并不存在“过早暴露”自己力至的问题,而是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龙潭战役,是抗日战争湘西舍战中一次光耀国史、蜚声国际的重大战役。1945年4月.日军在世界法西斯国家大势已去的条件下,为了做垂死挣扎,企图起中国军队反攻准备本送之际,发动了以摧毁立江飞机场,解除它对日军的威胁为直接目的,并进而向大西南进军,以四贵阳,减退陪都重庆的“游江作战”.中国军队奋起抗战.并取得雪峰山阻击战的重大胜利,史称湘西会战。其中,龙还战役是湘西会战中一次重大战役。4月11日,日军主力第20军第116师团分3路从邵阳出发向西进犯。右纵队第109联队,联队长沈寺保二良,下辖三个大队,并配底独立山炮第二…  相似文献   

6.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1940年8月到次年1月,八路军先后出动105个团的兵力,在华北地区长达2500公里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为粉碎日军对华北根据地的“扫荡”,打破日寇的“囚笼政策”,戳穿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八路...  相似文献   

7.
这篇文章是北京师范大学朱汉国教授根据他2013年8月在韩国成均馆大学主办的“中韩历史教育的现状与展望”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改写而成。朱汉国教授是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主编,对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观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文就表达了他的一些见解,值得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在华北战场对国民党军队发动的最大一次进攻,国民党守军在此役中遭到惨败,对战役的认识不足与准备不周是致败的直接原因,作战部队的派系存在和保存实力的行为是致败的重要原因,推行消极抗战与片面抗战的路线是致败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1938年8--10月间,在武汉会战中,国民党集中兵力,在江西德安一带重创日本侵略军,继台儿庄战役之后,取得了抗战初期又一次较大的军事胜利。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江西境内同日军的多次交战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次。因此,对德安之战作一简略介绍和分析,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百团大战的发动是为了打破日本对国民党战场的压力,以华北的胜利影响全国战局,制止国民党内存在的妥协危机;同时百团大战的发动也有击敌和友,加强国民党团结的目的。百团大战在华北予日军以重大打击,直接减轻了日军对国民党战场的压力,使日本企图利用德、意胜利的形势加大对国民党军事压力,以彻底解决“中国事变”的方针落空;在政治上,打破了国民党散布的“八路军游而不击”、“专打友军”的谣言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关辛亥革命结局的相关表述,特别是袁世凯如何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表述有所不同。岳麓版教科书表述为"虚位以待";人教版教科书表述为"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人民版与人教版的表述大致相同;大象版正文中没有直接说明,仅在阅读链接中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做了简要介绍。总之,现行高...  相似文献   

12.
<正> 谁是抗日战争的领导者,国民党方面历来不客气:八年抗战是它领导并取得胜利的,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只是一味扩充自己的实力。污蔑毛泽东在八路军出兵华北前曾秘密指示其主要负责人“今后政策要七分扩张势力,二分对付国民党,一分抗日”。还说“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所参加的战斗只有平型关一役(一个师)及1938年春的晋南游击战(两个师),而中国国军和日军的战役,为战斗38931次,重要战役1117次,大会战22次,合计40070次。”  相似文献   

13.
1.两国教科书中对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叙述中国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1937年,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30多万人被害。——以上均引自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日本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不知何人向正在演习的日军开枪的事件。翌日晨,日军与中国的国民党进入战斗…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我在枣庄参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时,发现该馆展厅内有一幅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不过,人教版教科书是在讲述百团大战时引用此图,可是这幅照片却出现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展厅里。再看照片下面的文字标注竟是“我军民破坏胶济铁路部分路段”。难道是教科书搞错了?我不仅心生疑窦。  相似文献   

15.
豫湘桂战役,是抗日战争后期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于1944年4月到1944年12月,向国民党战场的豫湘桂地区发动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日军称之为“一号作战”。国民党军队在这次战役中,屡战屡败,造成抗战以来国民党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一日军大本营迫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在1943年秋天,就开始酝酿发动这次战役。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一年。当年夏季,苏军粉碎了德军的夏季攻势,10月开始反攻,苏德战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在地中海战场,7月,英美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9月,意大利投降,德意日轴心同盟开始瓦解。在太平洋战场,美军经过中途岛、瓜岛战役后,已转守为攻,先后攻占了阿留申群岛、新乔治亚群岛。日军的舰艇与飞机被大量击毁,开始丧失了制海与制空权,面临海上交通被切断,太平洋的日军有同本土失去联系陷入孤立无援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1944年4月日军发动了"一号作战",图谋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河南会战为该战役的第一阶段,日军在河南会战中使用了战车第3师团。日军的战车师团在豫中平原上快速推进,配合步兵部队完成了一系列作战。中国军队面对师团规模的战车部队,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遭到惨败。日军使用战车师团是中国军队河南会战中溃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豫湘桂战役是抗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发动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日军预定的战役目的是:打通“大陆交通线”,占领并确保湘桂、粤汉及京汉铁路南部要冲,摧毁我空军之主要基地,破坏沿海防务,打击我野战军等企图。日军从1944年1月开始战役准备(日军称“一号作战”),动用了日军中国派遣军约50万人实施作战闭。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材统编统用、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使用以上三科"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即统编教材。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更换使用了十几年的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以下简称北师大版教材),开始教授人教版部编初中历史教材(以下简称部编教材,且本文只就两版教材七年级上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初级中学,从2002年秋季开始使用北师大版《数学》,虽然其间有两届学生使用过华东师大版《数学》,但从今年秋季开始又恢复使用北师大版《数学》.通过对两种版本教材的对比,就“二次根式”的内容来看,笔者认为华东师大版《数学》优于北师大版《数学》.笔者现就“二次根式”谈谈教学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20.
《学习之友》2011,(7):48-48
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起正太铁路破击战,这场战役持续了20天,历史上称为“百团大战”。令人意外的是,“百团大战”中,参战的不仅有八路军的主力部队,还有很多地方部队及民间抗日武装,一些国民党军队也加入了八路军的作战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