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章学诚对现实流弊的思考、批判和对刘向父子目录学精神的总结弘扬,确立起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宗旨的目的论;然后以特有的哲学观、历史观来判定目录内涵,使目录服务于著录的目的,由此建立起自己目录学的认识论;从以上认识出发,章学诚提出了加强叙录和使用互著、别裁的方法,期以充分发挥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从而充实和完善了其目录学体系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文史目录学思想是章学诚在总结古典书目工作和文史目录 的首创,具有很高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目录学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优良的传统,这便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自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和《七略》之撰定始,实质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思想便为以后各个朝代的目录学家所接受,所发展,成为我国目录学独特的传统。 刘歆之《七略》,被班固“删其要,以备篇籍”,后名为《汉书·艺文志》而幸存。  相似文献   

4.
古代官修目录是我国目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当代国家藏书的盛衰,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文化的发展和学术的兴替。《别录》与《七略》是官修目录的开创性著作,奠定了目录学“七分法”的基础;《中经》、《中经新簿》、《晋元帝四部书目》形成并确立了官修目录四部分类法;《四库全书总目》是古代官修目录的集大成者,促进了古代官修目录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雒江生先生耕治小学(文字、音韵、训诂) 40余年,学术史的养成在于自中学发轫的自悟和先觉,而学问累积兴发于兴趣和坚持,治学上直接继承了章(太炎)黄(侃)学派,进而发扬光大了有训诂、考订之长的乾嘉学风,代表作《诗经通诂》《尚书校诂》两著,直击古典语文学的源头——“诗经学”和“尚书学”,在重证据罗列兼蕴朴学文风的同时,特别强调从语言文字训诂入手,审订文献、辨别真伪、校勘谬误、诠解语义,进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体现出他小学研究特有的学术肌理和识鉴维度。他的其余述作论文,令人最服膺之处在于“精审”,主要构建了两个学术场域:其一是以小学开路,在文字学、训诂学、古典文学方面自筑机杼;其二是以文字学为基础,在关涉天水与陇南的方言学、古代文史等方面力有创获。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国外目录学对我国目录学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我国目录学家在总结并继承了传统目录学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目录学的理论及技术,形成并完善了我国目录学的理论体系。书目工作和各类型书目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目录学的发展,加快了我国现代目录学前进的脚步。  相似文献   

7.
《唐诗品汇》是明初一部大型的唐诗选本,由闽人高棵倾十年之力编纂而成。该选本通过对有唐一代诗歌的考镜源流、审音辨体,于四期丸品的架构之上,明确提出以盛唐为“正”的诗学观点,较大地影响了明人对唐代诗歌的看法和明代的诗学思潮。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是根据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意旨为宣扬封建道德而修撰的,故该书存在收书范围不普遍、评价不公、分类偏见较深等问题.但<四库全书总目>是一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目录学名著,是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史上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big data)是时下的热词之一,它被认为是又一次颠覆性变革。当下,目录学的系统化、数字化、有序化和大众化是大势所趋。目录学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将进一步影响普通社会个体的知识储备体系和阅读写作方式,从而改变个体的人格构建。目录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有助于帮助实现文献宏观管理与控制的社会作用,成为推动社会文化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0.
袁同礼是中国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其子女将家藏图书捐赠给保定学院图书馆.我们对所赠重要古籍撰写了提要;对赠书中的袁同礼本人著述撰写了题解.其自著书目及同仁所赠并望指正的书目、版本类书籍凸显其在中国近现代目录学史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旧唐书》中的《经籍志·史部·目录类》和《新唐书》中的《艺文志·史部·目录类》为证辨对象,证辨二家的著家、部数、卷数等异同,以及相关存在的舛误,以为研究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德顺军考辨     
德顺军为北宋在陇右设立的军事要塞,对于其治所,时有争议。但细辨史料,考镜源流,正确的结论应该是:德顺军址先在宁夏隆德县,后迁甘肃静宁县。具体而言:陇干城,又作笼干城、笼竿城、陇竿,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奏请,到祥符七年(1014年)十二月筑城,再到陇干县建立共79年,址在宁夏隆德县;陇干县(金统治时一度称陇平),宋元祐八年(1093年)置,到元大德八年(1304年)省陇干县入德顺州,共211年,址在今甘肃静宁县。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内涵有古今之分,不宜模糊;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献的文本"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献";"分类"与"编目"是目录学两大基本内容,不宜混而不清;目录学中的书目分类应分为综合性书目、专门性书目两大类,不宜再继续所谓专科目录、特种目录等旧的分类方法;版本学中的版本分类宜分为写本与印本两大类,其下写本再分为稿本、抄本、影写本,印本再分为刻本、活字本、石印本,刻本之下再根据时间、地区、主体、工艺等划分类别,这样方可层次清楚、泾渭分明.  相似文献   

14.
《内阁藏书目录》由孙能传、张萱等依据内阁藏书校录编成,其打破了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并进行了一定的革新,是明代一部重要的官修书目,其在目录学史与藏书史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内阁藏书目录》的类例划分、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从而来充分说明该书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浅论高校"职称论文"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称论是为评职称免强凑合而成的没有学术价值的章。职称论或内容陈旧,毫无新意;或内容平谈,没有深度;或结构混乱,理不通。职称论的泛滥,使教师的科技研水平下降,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使学术刊物的质量和声誉受到影响;使职称贬值,造成严重的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16.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目录分类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是没有总序和大序,小序也只有十篇。从《直斋书录解题》小序着手,着重探讨陈振孙对目录学分类的继承和发展。《直斋书录解题》的十篇小序中,能体现陈振孙对目录分类传统的破陈出新的是除“谶纬类”小序以外的九篇,它们都是因说明类目创制和著录内容改变而写。  相似文献   

17.
《古史辨》是以疑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考辨我国古代史料真伪的论文总集。《古史辨》出版发行的十五年,正是中国近代史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古史材料集",而且对中国史学近代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古史辨》的疑古辨伪精神与新文化运动相契合,它对跨学科方法和历史演进法的运用是近代史学理论的创新,自由的学术讨论与理性的学术批评为推动近代史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8.
20 0 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张新科教授的新作《史记学概论》。这部著作分“范畴论”、“价值论”、“源流论”、“本质论”、“方法论”、“生存论”、“主体论”等 7论 17章 ,第一次建构起“史记学”的框架体系 ,奠定了“史记学”的理论基础。该著具有如下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  相似文献   

19.
罗根泽作为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侧重于诸子的考证和辨伪,学术习惯和学术思想受顾颉刚的影响甚大,所辨伪书,论证精密,资料宏富,行文朴实无华。本文主要以《战国前无私家著作说》与《<管子>探源》为例来考察其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儒家思想远源流长,儒家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重要而深刻的作用。本文对儒家思想的内涵及其对现代人格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