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tingruo438679@126.com问:我的孩子9个月大,最近突然患了肠套叠,经灌肠后成功复位。请问,孩子为什么会患肠套叠?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什么?肠套叠有复发的可能性吗?多大年龄、什么季节是此病的高发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500例婴幼儿肠套叠整复的临床观察,探讨整复过程中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压力选择、提高整复率的措施及方法。方法:使用遥控式恒压空气灌肠仪对婴幼儿肠套叠进行整复分析适应症、禁忌症选择及提高整复率的措施。结果:500例均见肠套叠典型X线征象,诊断明确,套头位于直肠、乙状结肠15例,脾曲区域、降结肠50例,肝曲、横结肠区域350例,升结肠95例;灌通435例,未通65例,平均整复率87%;未能整复的65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9例有肠坏死及多发性息肉、淋巴结增大及肠腔内囊肿。结论:掌握好适应症与禁忌症、压力的选择,可提高整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小儿肾功能衰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60例肾功能衰竭的小儿患者,采用中药煎剂灌肠,肛管插入深度20~30cm,肛管到达乙状结肠中段,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体位的改变,使患儿的排便感减少.同时药液在单位时间内进入直肠的量明显减少,增加了药物的吸收,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中药灌肠治疗后,患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尿量恢复正常,尿素氮降至正常.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小儿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5例老年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一期切除吻合术20例,行Hartmann术2例,行姑息性结肠造口3例。术后无吻合口漏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结论在老年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患者治疗中,选择合适病例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良好的肠道灌洗和仔细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三种不同灌肠方法在腹部手术后患者的应用比较,选择更合适、经济、耐受性好的灌肠方法。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胃肠外科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胃肠疾病术后病人90例,随机分为辉力灌肠组,普通灌肠组和123灌肠组,比较三种灌肠方法。结论:三种灌肠方法均能有效促进胃肠术后病人的肠功能恢复,辉力灌肠和123灌肠病人耐受性较好,普通灌肠和123灌肠经济实惠,综合来看,123灌肠对于胃肠疾病术后病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灌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应用高频超声对86例临床可疑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检查.结果: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62例,肠套叠1例,急性阑尾炎4例,超声无异常19例.62例均经抗菌药物后治愈.1例肠套叠及4例急性阑尾炎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诊断无异常的19例患儿中2例脑电图证实为癫痫,余17例临床考虑功能性腹痛,多由单存胃肠痉挛引起,解痉治疗后症状缓解.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结论:本研究证实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准确性高,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直观,且安全方便,重复性好,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治疗小儿嵌顿疝5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腹腔镜手术处理的意义。方法辅助还纳嵌顿肠管,镜下观察肠管血运,检查肠管有无缺血和坏死。缝闭内环口,观察对侧隐匿性疝。结果58例顺利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3例小肠穿孔行肠修补,2例小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同时发现对侧隐匿性疝16例并行高位结扎。结论腹腔镜行嵌顿疝手术具有损伤小,发现对侧隐匿性疝气,镜下观察肠管血运,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时手术治疗的方法选择,方法:对1994年到2002年在我院患有左侧结肠癌并肠梗阻的55名住院患者,其中51例行Ⅰ期切除吻合术,Ⅱ期切除4例吻合。结果:Ⅰ期切除术后肺部感染1例,Ⅱ期手术1例78岁男性乙状结肠癌患者术后3天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患者施行Ⅰ期切除吻合术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探讨临床工作中Peutz-Jeghers综合征患儿急诊手术的注意事项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儿以腹痛、呕吐起病,急诊行剖腹探查,行部分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腹痛复发,遂行肠套叠复位术,考虑Peutz-Jeghers综合征合并肠套叠;另1例患儿以腹痛、呕吐起病,急诊行剖腹探查,术后恢复良好,考虑Peutz-Jeghers综合征合并肠套叠。结论对于皮肤粘膜黑色斑点且出现外科急腹症的患儿,应考虑Peutz-Jeghers综合征,应首先解决患儿的急腹症,尽可能保留套叠的肠段,术中切除较为明显的息肉,不做预防性息肉切除,术后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和基因检测结果,定期对患儿进行全胃肠道监测和息肉切除术,提高患儿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补盐液、抗腹泻微生态制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和黏膜修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思密达保留灌肠能有效治疗小儿腹泻,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52例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使用我院自行设计制造的对抗牵引复位架进行治疗的护理观察和护理配合,完成了护理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体会是:1、心理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2、术前良好的配合能使手术顺利完成;3、术后细致的护理观察能减少和消除并发症,为骨折早期愈合提供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钡剂灌肠在大肠癌性梗阻诊断中的作用及X线影像表现,通过对16例大肠癌性梗阻经钡剂灌肠诊断为升结肠癌8例.横结肠近肝曲癌5例,直肠、乙状结肠癌3例的分析.得到结论:钡剂灌肠在大肠癌性梗阻急性发作病例中能及时有效地显示其病变部位梗阻性质和范围,可以弥补纤维结肠镜定位欠准确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述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通过C型臂X光机透视下牵引复位后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结果及随访记录.结果:26例手术,疗效优良.结论: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手术适应证,疗效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总结小儿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2001年间经手术治疗的小儿溃疡病急性穿孔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小儿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并对手术方法进行评价.结果:10例均经手术治愈,无死亡,随访半年至2年,无溃疡病复发.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穿孔的诊断不能完全依赖于病史,要综合分析,一旦确诊应紧急手术,手术方法以大网膜覆盖穿孔缝合术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开放复位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66例髌骨骨折患者行开放复位手术治疗(年龄组15~49岁,平均年龄32岁)进行各种相关的护理措施及指导有效的功能锻炼。结果:全部骨折己按期愈合,髌骨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100%。结论:切开复位术是从根本上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通过指导其功能锻炼,可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下颌骨非粉碎性、非缺损性骨折当今多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在内固定手术过程中为达到准确复位,常用方法有手法复位和颌间结扎复位两种。术中采用何种方法来达到复位的准确,术者各有其论。作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手法复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但复位常不精确,术后(牙合)关系恢复难能完全;而颌间结扎牵引复位虽然操作相对复杂且繁琐耗时,但术中复位稳定可靠,术后咬(牙合)关系完全恢复可能性大。作者认为术应前应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术中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及过伸复位在简单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过伸复位.结果24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所有患者伤椎椎体高度均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简单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我院肿瘤外科自 1996年以来 ,共收治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 2 2例 ,并行一期切除吻合 ,现将我科治疗方法与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 4 3~ 81岁 ,平均 6 2岁。急性肠梗阻发病时间 2~ 6d ,肿瘤部位 :脾曲癌 6例 ,降结肠癌 5例 ,乙状结肠癌 11例。病理报告均为腺癌。病人入院后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用抗厌氧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的抗生素 ,如甲硝唑、丁胺卡那霉素等。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术前禁用肠道灌洗。1.2 手术方法 术中肠腔减压及灌洗 ,将病变部位肠管稍游离 ,在梗阻上端上肠钳后切开肠…  相似文献   

19.
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但其手术并发症常常造成严重后果。我院自1965年至1986年共治疗10例,现报道如下: 资料及讨论一、胃回肠错误吻合、例1,患者、男、24岁,因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B—Ⅱ式吻合术。术后胃肠减压量极多,呃逆、腹泻、呕吐、呕吐物有臭味,不能进食,术后第8天经钡餐检查,确定输入袢为回肠,当即手术证实并行胃空肠吻合术,病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大黄浸液在胃管灌注、保留灌肠缓解急性胰腺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82例急性胰腺炎腹胀患者,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配以生大黄浸液100mL胃管灌注2次/d,200mL保留灌肠2次/d,连续7d,观察患者腹胀缓解情况。结果:82例患者在使用生大黄2—3d后腹胀稍缓解,3~5d后腹胀明显缓解,5~7d后腹胀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结论:生大黄浸液胃管灌注、保留灌肠可促进急性胰腺炎患者肠蠕动,改善和消除肠麻痹,缓解腹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