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新学年伊始,北京在全市170万中小学生中试行新的《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删掉了原来“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中“敢于斗争”的内容,同时也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见义勇为”改为“遇有侵害要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  相似文献   

2.
先秦道家思想虽以“贵己”、“为我”为标帜,提出了以个体为本位的思想主张,闪耀着为我主义的思想光辉,但与近代西方讲人本主义和个人主义仍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中西文化为背景,把道家为我主义同西方个人主义进行比较,有助于对道家为我主义思想进行现代改造,真正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我出示了一个病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让同学们修改。大家看后,即有人举手。我让一名同学先找出错误的地方,再修改。这个同学回答说:“‘发扬’和‘事业’搭配不当。去掉‘和发扬’。”并把修后的句子念了一下。我肯定了他的回答,转而问大家:“‘发扬’可以和哪个词搭配?这个句子还有别的改法吗?”一名同学回答:“‘发扬’可以和‘传统’搭配。这句还可改为‘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又有几名同学相继发言,把这句改为“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事业,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教室里安静下来后,我又问:“‘继承’和‘发扬’可以和哪个词搭配?”一会儿,一名学生回答:“‘继承’  相似文献   

4.
<正> 不成熟的思想理论是与不发达的政治经济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进行革命,所面临的一切问题是当时世界各国革命未曾遇到过的,正如列宁所说:“你们面临着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就是你们必须以一般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没有的特殊条件,善于把这种理论和实践运用于主要群众是农民,需要解决的斗争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样的条件。这是一个困难而特殊的任务。”革命任务如此艰巨,指导革命的理论却是形形色色,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便是形形色色“理论”中的一种。这种“二次革命论”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又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经世”基于“知我其天乎”的强烈信念,“致用”则是一种人主义的使命感的体现。但是在封建的官僚制度运行中,“经世致用”实际上的运作与实践经历了极为不幸的命运。本以王安石为你,剖析基与“经世”思想的困晨关系和内在逻辑,试图对儒家经世思想发展的一个有代表意义的时段作一个浅显研究。  相似文献   

6.
“人主义”一词源于西方化,又称“人本主义”,是指与神本主义相反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逐渐摆脱宗教神秘主义的束缚,出现了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潮。由于当时的人主义具有与西方近代人主义显不同的特点,昕以通常被称为中国古典人主义。中国古典人主义具有如下几个显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 ,北京市教委新修订了《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和《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原规范的第20条最后一句是“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 ,现在“敢于斗争”被去掉了。这是件值得称赞的好事 ,这表明教育界终于认识到以往的学生行为规范中存在的弊端漏洞 ,对学生行为规范做了实事求是的修改。在以往的教育观里 ,对孩子进行教育时 ,总是注意培养他们善恶分明的是非观 ,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正确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教育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孩子的判断力本来有限 ,在现实世界遇到错综的情况时 ,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行动往往…  相似文献   

8.
庞中银 《江苏教育》2006,(5A):14-15
学校管理的任务就是整合人、才、物及各种办学资源,管好人、理好事、办好校、育好人。管人是为了理事,只有人管好了,学校才能办好。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败,管好人的关键在于师生精神心理世界的管理。校长的思想影响教师的思想,教师的思想影响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思想影响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未来,所以校长和师生的精神世界的建设至关重要。正因如此,学校管理必须推崇“以心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以物为本”的管理到“以人为本”的管理,再到“以心为本”的管理,是管理思想的不断升华与超越,被管理学界称为管理学的第三次革命。“心本管理”符合我们中国人传统文化和管理哲学。古代儒家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要做大事必先正心、诚意,追求“内圣外王”。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治党治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用精神武器来进行思想武装,他们正是靠这种精神武器建成了伟大的政党和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所以管理学家吴甘霖说:“物本管理在美国,人本管理在日本,心本管理在中国。”基于上述思考,近年来,我努力把“心本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心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从师生心理培育人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培训、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腐朽的胡适派人生观胡适根据他的世界观,提出了他的人生观,这就是主張極端自私自利,以个人主义为主体的人生观。用吳稚暉的話說,叫做“人欲横流”的人生观。胡適在他的“易卜生主义”一文中,會引用这么一段话:“我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实純粹的为我主义。要使你有時觉得天下只有关于我的事最要緊,其余的都算不了什么。……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塊材料铸造成器。……有的時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船,最要緊的还是救出自己。”他还接着把革命說成“陸沉”,污蠛說:“最可笑的是有些人明知世界‘陸沉’,却要跟着‘陸沉’,跟着堕落,不肯‘救出自己!’”  相似文献   

10.
伟大领袖毛主席总结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三要三不要”的原则,这是我们与一切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和走资派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今天,我们重温第一国际时代马克思、恩格斯与巴枯宁一帮篡权阴谋作斗争的历史,看一看巴枯宁一帮假革命的反革命的狰狞面目,对于我们掌握思想武器,狠揭猛批“四人帮”,在斗争中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紧跟华主席把反修防修的斗争进行到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乌兰夫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的战略策略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的战略策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民族地区的运用与发展。乌兰夫在领导内蒙古革命斗争中,以政治斗争为主导,充分认识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认真贯彻毛泽东“成立维护群众利益的少数民族自己的军队”的思想,创建了真正的人民军队,在内蒙古取得了政治和军事斗争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斗争。  相似文献   

12.
伟大导师列宁指出:“必须有这样一代青年,他们在同资产阶级作有纪律的残酷斗争中已开始成为自觉的人。他们在这个斗争中才能把自己教育成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他们应当使自己学习、教育和训练的每一步骤都服从这个斗争,都同这个斗争联系起来。”学习列宁的这一教导,我体会到,一个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的革命青年,最重要的是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敢于批判修正主义,敢于批判资产阶级,敢于批判各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人民是有进步历史传统的伟大人民。十八世纪末叶美国人民和他们的先进代表在独立革命时期,反对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种族主义的斗争,就是这种进步传统的光辉范例。美国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产生伟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宣布“第一个人权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给美国人的信》第76页)美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在世界上产生过显著的影响。今天,研究他们那些具有进步意义的理论观点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农民战争史研究中,长期争论着一个问题,就是农民是不是皇权主义者,农民起义领袖有没有皇权主义思想。在讨论中,主要是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有,一种认为无。有无之中又存在互相渗透,即主张有的人承认一定条件下的无,主张无的人承认一定条件下的有。史学领域内的这个争鸣,在林彪、“四人帮”横行肆虐时期遭到扼杀,谁如果认为农民起义领袖有皇权主义思想,就会被戴上“污蔑农民革命”、“污蔑贫下中农”的帽子。大家吓得不敢吭声了。“四人帮”的反革命极左路线在史学领域中泛滥成灾了。讲中国古代史只讲农民起义(后来又只讲所谓的儒法斗争),每次农民起义只讲一个,最多二个起义领袖,而讲这几个农民领袖的时候就拼命拔高,把他们说得具有超越时代的思想品德,描绘成无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北京市教委新修订了<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和《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原规范的第20条最后一名是“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现在“敢于斗争”被去掉了。  相似文献   

16.
新托马斯主义者特别重视道德教育,认为道德上再教育的任务确实是公众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在新托马斯主义看来,没有“灵魂”的人只是行尸走肉,而非真正的人,所以要重视道德修养,恢复人的尊严、提倡爱的教育,并且把“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道德哲学体系取代“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确立起来。它意味着新课程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如何在每一堂课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呢?对此本人谈以下三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黄鹂》在孙犁众多的散文作品中,也许算不得一篇精品,题材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思想内涵也似有点庞杂。这妨碍了我们对它的解读,因此有人说它是“写热爱大自然”的,有人说它是“领悟艺术规律”的,众口难调,莫衷一是。我认为,要理解这篇作品,一是要用“整体感悟”的方法,二是要联系作家的创作思想,这样才有可能把握到作品的真正内涵。这篇散文的倒数第一、第二、第四自然段,是作品的结尾部分,都是议论与抒情,多次谈到了“极致”这一观点,大自然的极致、艺术的极致,认为这是“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作者把整个作品归结到“极…  相似文献   

19.
今年 5月 4日,江总书记在科技部关于在全国开展群众性的“科技活动周”的情况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关键要在全社会形成和发扬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风气,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真正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成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这一切,都是我党运用群众路线这一法宝,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结果。   教育兴国,作为现代的一场革命,无疑也要走群众路线,广泛宣传群…  相似文献   

20.
一、一条产生误解的逻辑:“以人为本”——“以现实的人为本”——“以个人为本” 许多人之所以会把“以人为本”等同于“以个人为本”,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把“现实的人”直接理解为“个人”。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是反对抽象地看待人的,把人看作抽象的类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局限。马克思主义主张要现实地看待人,而现实的人,只能是一个个具体的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意志有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个人。因此,“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只能是“以个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