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耐力运动员较少进行力量训练,主要担心肌肉肥大对毛细血管和线粒体功能产生潜在负性的影响。但是肌肉的无氧工作能力、肌肉力量和肌肉的爆发力可能影响耐力运动项目的成绩。力量训练能够提高神经肌肉特征和无氧代谢能力。耐力训练中嵌入力量训练的训练模式可能有助于提高耐力性项目成绩。  相似文献   

2.
血液的粘度与运动员血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训练的耐力运动员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较一般人低,其主要原因是耐力训练使血浆容量增加较多。这种血液性状的变化对于改善血液的流复性、提高肌肉的供氧能力和增强运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以发展爆发力或速度人力量为目的的力量练习中,广泛采用了弹跳练习,跳跃练习和杠铃练习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从而增加肌肉弹性和神经肌肉功能的适应性变化,肌肉弹性势能加大是由于肌肉在收缩活动中接受刺激后产生牵张反射的能力得到提高。 1、全面的力量耐力训练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主要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全身各部位肌肉力量耐力。这是由腰背肌力量  相似文献   

4.
王剑冰 《健与美》2023,(8):24-27
<正>对健身人群来说,拥有健硕粗壮的肌肉是梦寐以求的事情,而让肌肉变得粗壮离不开抗阻力训练,本文将解释肌肉增大的过程是怎么实现的?肌肉增大是指肌肉尺寸的增加。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增加是通过运动和包括力量训练在内的锻炼来完成的——举重是增肌最常见的方法。肌肉增大主要有两种类型:肌浆增大和肌原纤维增大。肌浆增大是指肌肉物理形状的增加,也是大多数人所提到的增肌训练的意思。同时,肌原纤维增大是指肌肉变得更致密、更坚实。  相似文献   

5.
耐力,是一种重要的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为抵抗疲劳的能力。各种体育运动的都离不开耐力。田径运动各个项目都得肌肉用力,自然是需要耐力,耐力训练因此便成为田径训练的内容基本之一。但是,对少年田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速滑运动员休息时与极限运动后呼吸机能以及血乳酸浓度的变化,进一步研究运动训练中肌肉的无氧氧化作用。研究表明,传统耐力训练可明显提高速滑运动员的呼吸机能。大负荷训练有助于肌肉无氧能力的加强,同时也发展了有氧能力,从而有益于耐力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耐力训练耐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耐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强弱的一个主要标志。耐力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重要作用。耐力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系统的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又把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称为速度耐力,而把在饺长时间内能保持高度用力的能力称为力量耐力。决定耐力的因素是大脑皮质的机能长时间保持兴奋与抑制的状态,肌肉活动的能源和它的积蓄、增长与代谢回收工作能力,心肺功能的吸氧能力(肺活量大,每搏输出量大,运输营养和氧气的能力强,有氧代谢能力就高),机能训练程度、身体素质的稳定性和在疲劳时运动技能的稳定性,还有心理的稳  相似文献   

8.
有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训练非常重要。它不仅是提高心血管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技术和提高在各项比赛中抗疲劳的能力。有氧耐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机能,并为技术训练打下基础。系统的训练安排能够逐渐提高耐力水平,因而可以增加作业的次数,提高每次作业的速度,减少恢复的时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800m跑训练注重发展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忽略肌肉代谢能力的训练的现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了提高800m跑运动员肌肉代谢能力的综合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有氧能力的高低是马拉松跑者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和跑步经济性是衡量运动员有氧能力和耐力运动表现的关键指标,也是长跑训练效果的核心考量。由于力量和耐力训练对机体产生不同的训练刺激,教练员和运动员很少将力量训练作为提升耐力运动表现的手段,以防止有氧能力受到负面影响。通过对大量文献梳理发现,力量训练可以在不影响机体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值的前提下,通过改善神经肌肉功能、转换肌纤维类型以及增强肌肉肌腱刚度和利用弹性势能的能力,提高跑步经济性和无氧能力,改善运动员耐力运动表现。本文基于对力量、耐力训练的生理学适应的探讨,总结不同形式力量训练对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为马拉松选手科学安排力量训练提出建议,从而优化其耐力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健美操专选学生下腰背肌肉耐力状况,以湖南工业大学2009级、2010级健美操专选学生为实验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对湖南工业大学健美操专选学生的下腰背肌肉耐力和肌肉疲劳以及下腰背肌肉平衡状态等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发现湖南工业大学健美操专选学生肌肉耐力和平衡状态普遍偏差,可采用如瑞士球等训练手段提高竖脊肌和多裂肌的耐力水平,同时在健美操训练和课程中应重视下腰背肌肉耐力和平衡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孟浪  赵鉴 《冰雪运动》2010,32(4):13-17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红细胞变化和机能的影响,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能力,缩短我国速滑运动与冰雪强国的差距,促使我国速滑运动更加广泛地采用高原训练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拔l 917 m高原对速滑运动员进行陆地训练,结果表明在5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以及结束高原训练回到平原的1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在回到平原的第2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参加高原训练有益于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雌雄SD大鼠54只分组进行6周耐力性或高强度间歇性游泳训练后,测定其伸趾长肌(EDL)内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证实耐力训练对快肌的无氧功能也有某种程度的促进作用,而强度过大的间歇训练可能损害肌肉的无氧能力。大鼠快肌LDH活性在训练后的变化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200m属于短跑中耐力较强的项目,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速度,而且还要有保持速度的能力即耐力。可以通过在训练中放松肌肉束促进速度耐力的提高,同时在发展无氧代谢能力的同时要以发展有氧代谢能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一切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性等能力的统称。生物学者通过大量的人体活动机能实验认为,人的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最重要是: 1.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结构的形态特征产生变化。2.人体肌肉的化学成分和机体组织中的物质代谢过程的改善。3.调节肌肉和内脏器官活动的神经、体液等生理机能的改善。此外,人体的一切活动还会受到外环境变化的影响。人们认识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对于进行运动训练是必要的。一、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的制约现象许多运动员在系统训练的最初阶段,无论从事哪种项目的训练,身体素质都会  相似文献   

16.
体操是一项强度大、变化多样的体育项目。它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体操项目表现为各种不同运动能力的结合。其中包括速度、耐力、技巧、灵敏、柔韧和力量(肌肉力量)。这些运动能力的结合是很复杂的,首先要有一个能够达到这些要求的训练计划。单一的训练计划,只能提高某一种运动能力,而不能使各种运动能力都提高。本文的重点是探讨运动员的耐力训练和有氧生理机能状况。有氧训练可以发展耐力,无氧训练可以发展速度,负荷训练可以发展力量,一些特定的练习和专项训练则可发展灵敏和柔韧。  相似文献   

17.
提高足球运动员有氧能力训练手段的生理学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对足球运动的技术特声、和供能方式进行了剖析,指出提高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主要是提高心血管耐力而不是持续跑的肌肉耐力。首次提出有氧能力的提高要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采用某些无氧训练手段去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就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认为,力量训练的形式与专项活动形式差别越大,其获得的效果对专项成绩提高的作用就越小;专项力量训练的形式是特定的,其获得的效果是专一的,且有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对已经拥有良好肌肉力量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过多的非专项性的力量训练不但不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甚至可能有负面作用;采用爆发式的弹性力量训练有利于速度能力的提高;从事有氧耐力项目的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采用低负荷、高重复的练习形式,这样不会导致肌肉体积的增大;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专项技术应当以相同的速度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肌肉感受性直接反映运动员心理控制水平的高低。对竞技健美操等,通过成套动作完成比赛的技能主导表现难美类项群运动项目成绩的影响由为明显。本文用实验法,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耐力训练前后进行了上肢和下肢肌肉感受性误差值测试。通过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对比发现,运动员在力量耐力训练后,其肌肉感受性能力不仅没有受到抑制,反而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从又一个侧面证明力量耐力训练是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的运动需要肌肉力量以及心血管方面的耐力,因而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是尤为重要的。在有限的一段训练时间内,什么是提高运动素质的最好方法呢?首先,我们必须确定运动员获取并保持相对高水平的肌肉力量和心血管耐力所需的最少的训练时间。研究表明:大强度的练习可为发展肌肉力量提供有效的刺激,一组要使11块主要的肌肉群都得到锻炼的练习约需20分钟。尽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