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基于嵌入式系统完成了机器人声源定位系统的设计,设计了麦克风阵列和采集电路,并基于互相关函数估计时延法的机器人声源定位算法,实现了机器人声源定位;设计并实现了机器人声源定位演示实验和机器人声源定位半开放实验,实验效果达到预期实验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声音引导系统是基于STC89C52为主控制器的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有可移动声源控制模块、语音收发模块、无线收发模块组成.方案设计主要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核心器件实现对电机控制ASSP芯片(MMC-1)以及语音收发、无线收发模块的控制.应用直流减速电机控制芯片ASSP芯片(MMC-1)实现对可移动声源的运动控制.通过语音收发模块实现可移动声源的定位,并通过无线收发模块进行对可移动声源的运动控制,实现用声音引导小车运动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系统基于i Core3双核心开发板,采用STM32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芯片,通过对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串口通信、可变静态存储控制器(Flexible Static Memory Controller,FSMC)接口、安全数字输入输出卡(Secure Digital Input and Output Card,SDIO)TF卡以及Qt上位机等进行综合设计完成了一个能够实现声源定位和成像功能的系统。系统以STM32芯片进行核心控制,采用计算量小、定位精确、能较好的移植在硬件设备中的基于到达时间差的时延估计的声源定位算法,通过FSMC接口在FPGA内设计实现算法中数据量大、耗时长的矩阵自相关运算,并与各个模块通过数据交互进行核心控制,最终实现声源定位和成像功能。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使用方便,不仅解决了现有产品的不足,而且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STM32和FPGA协同工作下运行效率高、定位准确,相比在单独以STM32为核心时处理速度提升了大约30%,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技术,可以应用在智能交互、智能家电、视频会议、语音识别等领域。该文设计了一个使用麦克风阵列进行声源定位的综合型实验项目,并应用到本科生开放创新实验中。实验充分利用多个麦克风阵元间的空域和时域信息,采用时延估计算法对不同阵元波达时间延迟进行估计。通过构建阵元几何关系并利用阵元信号的时延,获得了在噪声环境下较好的声源定位效果。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项目可以较好地拓展学生的信号处理能力,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正>声源定位及运动状态测定不仅可用于水下潜艇定位等国防方面,其在各个领域中基本都有能够应用的部分。声源定位及运动状态测定研究的核心在于如何便捷高效地定位声源位置,再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分析研究出声源的运动状态。下面就是我根据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对此项研究进行的一些初步尝试。一、声源定位的研究过程(1)声源的定义: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理学上将这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称作声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对声源定位实时性的需求不断提高,实时性要求在采集较短的音频情况下实现准确定位。通过麦克风阵列的几何分布,在时延估计定位算法引入一种普适的反馈机制以提高声源定位的准确性。利用Matlab编写仿真程序在二维平面内进行定位仿真,对比引入反馈机制前、后的定位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引入反馈机制后声源定位算法的抗噪性、抗混响性和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搭建一套声源定位设备进行实际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声源坐标估计值和实际值的偏差在1 cm以内,实现了cm级的定位。这为噪声场中声音信号的处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实现更高性能的降噪。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源定位的GPS模拟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可定量获得物体通过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定位的坐标.该实验作为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已在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研究了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空域互相关矩阵的延时估计方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直接,并且能够在增加麦克风数量的情况下很好地抑制噪声和混响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应用于传感器网络声源追踪定位的3种模型,其中信号源能量模型对数据处理简单,更利于节省能量。针对现有基于信号源能量模型的算法的不足,给出了一种全新的算法—梯度迭代算法,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其在追踪的精确度和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近场声全息技术可实现声源的高精度识别定位及声场可视化,在噪声控制领域应用前景广泛。文章在前期论述的傅立叶变换近场声全息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源法的近场声全息技术,可适用于任意形状的声源识别。首先推导了基于等效源法的近场声全息的原理算法,然后对声场重建计算过程中奇异值积分问题的正则化应用做了简要介绍,最后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双声道音响的噪声源识别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从而验证了基于等效源法的近场声全息技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基于听觉滤波器波束形成的声源定位方法.利用听觉滤波器把每个通道接收的宽带音频信号分解为若干个窄带频率通道信号,分别估计每个频率通道的"空间谱".根据各个频率通道的信噪比对所有频率通道的"空间谱"进行二值加权累积求"总空间谱",由"总空间谱"可得声源的波达方向.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与经典的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无缝定位技术的概念,并介绍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技术的缺陷,同时论述利用俄罗斯GLONASS系统、伪卫星技术和基于地面广播的数字电视DTV系统等,与GPS进行联合定位,从而确定目标的准确位置,最终实现无缝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13.
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生命的搜救是重中之重.设计了一种基于声源和红外光线的人员搜救系统.在该系统中采用四个麦克风构成平面阵列,实时监测周围环境的声音信号,当侦测到声音信号时,通过测量麦克风之间的时间差,换算出与声源的距离、俯仰角及方位角.红外探测模块实时侦测周围的生命体,再次确保搜救工作的准确可靠.整个系统在STM32F407平台基础上设计完成,通过运行和测试,验证了此方案的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4.
基于RFID和GPS技术,设计一个中小学学生安全定位系统,该系统由控制中心、学校管理系统、安全定位终端组成。安全定位终端提供必需的位置、状态信息,学校管理系统用于掌握本校学生实时状况,控制中心掌握区域状况。通过该系统可以随时掌握中小学学生的上学动态,并实现中小学学生安全定位。  相似文献   

15.
基于行扫描灰度跳变分析的车牌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车牌定位速度慢,定位准确率不够高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行扫描灰度跳变分析的车牌定位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图像进行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行扫描,并结合车辆牌照自身的特点,分析图像的灰度跳变特征,实现对车辆牌照的定位。并用visual C++实现了该车牌定位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定位速度快、准确性较高,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速度高速列车车外噪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基于声源识别,得出车外噪声分布特性及场点主要噪声源。创新要点:1.研究高速列车噪声源强特性及频谱特性;2.揭示不同速度下不同声源频谱变化规律;3.分析车外声场场点噪声变化规律及主要声源。研究方法:1.利用车外声源识别系统(图2)分析高速列车声源分布规律及频谱特性;2.利用声源的垂向(图10)分布研究不同声源在各频率下垂向分布规律;3.利用场点声源与速度的拟合关系(图16)研究场点主要噪声源。重要结论:1.高速列车车外噪声源主要分布在轮轨区域、受电弓和车间连接区域;2.轮轨区域噪声包括滚动噪声和气动噪声,在各频率均为最显著声源;3.在整个列车高度,轮轨滚动噪声对总噪声贡献率大于气动噪声;4.车外场点噪声主要频率为630-2500Hz,主要来自轮轨滚动噪声。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利用车载北斗定位轨迹数据进行道路交通数据变化发现及一体化更新,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车载北斗定位轨迹的道路交通数据快速更新系统。在宜宾市岷江新区及周边约200km2范围内开展了基于车载定位轨迹数据的道路更新试生产。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为道路交通数据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及方案,为北斗车载定位轨迹大数据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快速搜索旅游路线和用户外出紧急情况下的位置定位,提出了一套基于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的网页地图服务设计,对地图个人定位、行走轨迹保存、轨迹列表展示、旅游导航、天气查询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点进行了阐述。该系统在模拟器上调试并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9.
为快速定位走失的儿童和老人,提出了基于Android移动平台,以SMS推送为通讯方式并整合第三方定位模块和地图服务,构建一款LBS应用系统的实现方案。围绕SMS推送方式,系统完成了数据封包规则的定义,并参考TCP协议中可靠性连接服务"三次握手"原理,结合系统实际设计了通信双方建立受信信道的握手方案,保障通信有序、安全地运行。同时,系统采用成熟的第三方模块和地图服务,运用GPS、基站和WiFi定位保障定位模块的高可靠性运行。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旅游景点危险区安全管理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的旅游景点危险区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电子标签、红外报警装置、定位读写器、主控计算机、远程服务器及管理计算机构建,通过定位读写器实现游客信息的采集,并利用RFID定位算法实现危险区游客位置的定位。硬件设计中对主控制器及其外围模块、射频通信模块及红外报警模块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软件设计中对RFID定位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并对系统管理软件进行了分析。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运行良好,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