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解决心理问题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分析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其途径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广州教育》九二年第四期刊载的杨克祺同志《德育应包含个性心理素质教育》一文,强调不能急视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的确使人读后深受教益。但品味之余,笔者又觉得某些提法不免失之偏颇。 一、德育包含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吗 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属心理教育,简称心育。它通过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清代王国维认为,心育包括智育、德育、美育,心育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个方面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一种中介和基础地位,而且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是必须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心理素质为中介才能产生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4.
关于智育心理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智育心理学研究智育中的心理学问题,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部分,有时也叫做“教学心理”或“学习心理”。其实,教学不仅包含智育任务,同时还包含着德育与体育任务。学习不仅包含智育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包含德育方面的问题。为此,把智育心理说成是教学心理或学习心理是不确切的。必须把智育心理从学习心理中区分出来而与德育心理相并列,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贾涛 《中国培训》2005,(11):53-54
一、班级心理教育的理论价值所谓班级心理教育是指以班级为单位,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学生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心理学表明,人的心理素质就象血液一样渗透人体的各个器官,在完整人的培养过程中,心理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其中心理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中介和基础,它为学生形成思想品德、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塑造道德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为此,我们说班级心理教育在整个班级管理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效应。二、…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并不存在“单纯的智育”,只有在知识转变并发展为信念的时候,才能谈得上教育。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优化人的素质、实施德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德育是语文教学必然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关于“和谐教育”的目标,可从三个方面来把握:第一个层面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发展。这是从人的心理素质角度概括的全面发展。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素质划分为智力、道德、情感三个方面,教育可以通过德育、智育和美育等促使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塑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第二个层面是指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统一起来把握的全面发展。健康的体魄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第三个层面是指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只有在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把握学生身心、心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校心理教育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教育问题,关系着民族的素质水平和现代人才的成长,正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首先介绍心理教育的概念,指出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关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次,分别阐述学校心理教育的实践任务与理论任务,以及现阶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内容。再次,根据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提炼出学校心理教育的六条基本原则。最后,介绍学校心理教育的步骤和一般方法,以供操作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主要从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德育同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界定两方面分析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并兼顾论述了德育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以适应社会新的教育要求。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要做两项巨大的工作:①是心理健康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②是健康心理维护。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自己的一项主要工作长抓不懈。 一、德育创新教育的地位 正确认识德育创新教育的地位,必须把握德育和智育之间的关系,树立德育为智育服务,为智育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的思想。同时,德育又是智育的灵魂,它对于智育的成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社会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要求德育和智育的整合。研究表明,人生成就至多只有20%归诸智力因素,80%则受非智力因素影响,如兴趣、意志、自信心等。对…  相似文献   

12.
蒋佩先 《广西教育》2013,(42):7-7,14
德育,即道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在倡导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当下,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密切相关,贯穿于学校教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盲童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心理健康教育与盲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密切关系,当前社会大环境和社会回归主流的一体化教育方向对盲生心理素质能力的要求等三方面阐述了在盲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就如何在盲校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包括实施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径等。  相似文献   

14.
每个个体的发展和成熟都需要在生理、智力、心理这三大支柱的发展基础之上完成,这三个支柱的高度也是衡量个体的发展和成熟水平的三个维度,个体发展的实质是生命个体遵循内部三维失衡动力而进行成长性平衡化发展的过程.教育是通过体育、智育和心理教育三大具体任务来开展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德育、价值观等上层建构.相比较而言,近年来儿童的养育和教育在心理和智力两大维度得到了高度重视和长足发展,而对心理维度的了解和所作的努力还很不够,因此,教育者需要遵循心理教育的基本原理,把握心理教育的关键目标,落实好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令受教育者成为自在的人、自主的人与自信的人.  相似文献   

15.
不但高考影响下的家长、学生和学校重智育轻德育,而且高考本身也成为制约德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这是大家的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多。德育的内涵和外延亦随之扩大,德育的概念也面临新的突破。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又明确将心理教育(即心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组成部分,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育有着不容忽视的德育功能,心育与德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具有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共同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关注学生心理情感发展教育是塑造人才的核心,又是做人的关键。但是,偏重智育忽视育人情感因素,使完善人格的培养陷入空区的现象仍然存在着。活生生人的个体内心世界充满着七情六欲复杂的内涵,不同的个体情感制约着不同的理解力、应变力、认识力,直接影响着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物质世界的极大丰富,  相似文献   

18.
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大力加强心理教育这一重要课题愈来愈突出地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素质教育呼唤大力加强心理教育。对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有深刻的认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的综合素质主要由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所构成。为了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必须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技教育、心理教育所组成。心理教育就是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心理素质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不…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中学德育的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项构成。这五要素是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其中.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政治教育的理念支柱,道德教育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常态活动方式.法纪教育以“法”和“纪”的形式,充实和保证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进行;心理教育是德育不可缺少的要素.人的心理素质始终起着维持、调节和统和个体的知、情、意、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心理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教育界所重视。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院校在此方面的工作还很落后,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引起民族院校教育工作者对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一、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心理素质教育是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工作。心理素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它反映了人的身心潜能的开发与利用程度。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