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中华武术武德的内涵进行解析,对武德在当代社会缺失的原因进行探讨,进一步阐释在当代社会重构武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跆拳道"礼仪"文化及武德内涵的比较阐释,认为学校武术中武德礼仪教育存在着多种"缺位",是学校武术武德礼仪教育改革的羁绊。制订一套武德礼仪规范并在学校武术武德教育中严格施行,是当代武术武德教育改革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3.
武术具有其独立的价值体系,武术的价值核心在于武德,重武德培养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建设人才的先决条件,也是武术文化、武术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武德在武术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武德在武术发展中的作用、意义的分析,指出对大学生进行武德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武术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武德。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武术运动和民族传统化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中华武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已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内容中重要的有机成分,而不再是过去狭义的“开德”。新的历史时期,武术社会里更加需要“武德”,但提高武德修养与思想政治,品德,纪委,法制及武术教育紧密相关,而不单一地存在于专门的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武德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进行梳理,发掘了武德文化中的爱国思想、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创新等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提出以武术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武术社团实践和宣传为重点、以各类媒体的武德宣传为辅助,将武德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了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武术教学中要加强武德教育,要通过开设武德教育课程,构建德育环境,创设武德教育情境,加强武德与其他思想品德课程的合作教育,多渠道齐抓共管,以形成"教育合力",加强武师自身修养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传统武德的现代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传统武德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其现代内涵进行诠释,以期更好地发挥武术在当代和谐社会中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道德辩证法认为,任何道德都具有流变性,都会随着社会环境和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其流变后所具有的新价值必将受到社会实践对其进行的合理性论证。武德和其它道德一样具有流变性,它的内容和价值必将随着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法,并结合当前武德研究的现状,旨在从伦理学道德结构论的角度对武德进行新的探讨,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武德相对于武术发展的局限性,提出了构建新的武术道德体系的必要性。文章还对武德的概念做了新的界定,突破了仅仅对武德具体规范和标准研究的现有模式,提出了“武德体系”的概念,并主张从伦理学的高度建构一个“武德体系”。这个体系的框架结构包括武德活动、武德意识、武德价值、武德规范、武德评价、武德教育六个方面。它们构成的是一个动态的辨证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是体育伦理道德的一部分而且是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道德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武术教学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部分,是全民健身、终身健身的主要环节,然而大多数教学过程偏重了技术的提高而忽视了武德的教育。为了使武术能向良性的方向发展,文章从健身明德、学艺明理、立志为仁重义几个方面阐述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如何加强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中国古代军事武艺的变迁机制与文化应适应表现,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历史分析法,对中国古代军事武艺发展的历史阶段、社会变迁的动因和文化适应的表现进行论述,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武艺发展经历了萌芽、形成和转型三个阶段;政治、战争和科技是军事武艺社会变迁的动因;军事武艺文化适应的表现为分化和整合两个方面;军事武艺多元化是文...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视角,寻究明清时代大陆移民台湾对台湾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大陆武术对台湾较有规模的传播始自明代,一直到清未。是三四百年前大陆移民渡海带入台湾,根植于台湾。大陆的军事移民和民间移民对台湾武术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大陆军事武艺和民间武艺对台湾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明朝中叶和明郑时期的军事武艺,对台湾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清代台湾武术的形成和集成发展创造了条件;清朝前期,台湾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各界习武成风,大陆武术各拳种流派在台湾广泛传播中,融合发展;清朝中叶,台湾社会从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建立了以血缘族亲为群体的宗族制度,出现了返乡寻根续宗潮流,台湾武术随着族人返乡寻祖与祖籍地的武术得于交流,大陆武术也从单向传入向两岸相互交流方向发展,台湾武术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南派武术体系;日据时期的台湾武术,在困境中传承缓慢发展。台湾武术是中华传统武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两岸中华传统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历史学的视角,以发展的观点就中国军事武术的起源、发展进行探讨,让更多的人了解军事武术、认识军事武术,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军事武术的发展,以实现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唐朝"武科制"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法等,对唐朝“武科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武科”,又称“武举”。创立“武科制”是武则天革新朝政,选拔将帅建立新的军事体育制度的需要,是武则天政权“不惜爵位,以笼四方豪杰自为助”,“务取实才真贤”培植扩大其亲信势力的必然结果。“武科制”创立:为“习武”之人敞开了入仕之门,有助于唐朝社会“尚武”风气的形成和增强全民身体素质;为国家遴选优秀的武术军事体育人才提供方便,提高了将帅军事体育素质;冲破了“贱武右文”的陈腐观念,对唐朝体育的发展,尤其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历史文化视野审视武德思想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南资料法对武德的含义、内容及形式与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武德也在与时俱进,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步;在此基础上提出武德的发展要与现代化进程同步;要与现代社会道德相结合;要与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并要重视现代武礼、武德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指出:当代的军事武术一方面要继承古代军旅武艺的精华,另一方面也要吸收国外武技精华,为我所用。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使军事武术成为展现我军将士风采的一面旗帜,为国防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军事体育文化元素,它是中华民族传统军事体育文化的重要源头。研究显示:孔子所倡导的"文武兼备"、"德技并重"、"崇尚武勇"的军事体育思想,及其丰富的军事体育实践,推动着当时军事体育文化的发展,仍对后世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少林武术在起源与发展中受到了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其进行研究,佛教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少林武术的武德方面.2)少林武术的拳术、招式命名.3)少林武术的内功修炼方面.4)佛教修行对少林武术的影响.佛教思想与武术的结合,特别是禅与武术的紧密相连,是少林武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被称为“拳禅合一”的武术.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经济特点如何决定其尚武习性,以及游牧民族的入侵如何促进了中原军事武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休闲文化视域下,传统武术的品牌价值就是传统武术给人带来的未来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与超然的心理体验。它一方面取决于传授者对打造传统武术休闲品牌所作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受教者对传统武术休闲品牌的心理认知,是传授者与受教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休闲时代到来的今天,充分挖掘和提升传统武术的休闲品牌价值,对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