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荣  王真 《河北科技图苑》2007,20(4):76-78,88
解释了信息能力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信息能力的现状,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加强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是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如何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是高校图书馆不断探索的课题,文章从资源建设、馆员队伍、参考咨询、服务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是"团队的组合",团队是"能力的组合",构建好信息素养型团队核心能力素质模型具有重要作用。信息素养型馆员是团队的基础;高信息素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构成信息素养型团队的核心能力维度。在信息素养型团队核心能力素质模型基础上,全面推行团队管理,高校图书馆可以更专注于服务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而知识能力与服务能力则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基于知识与服务的互动整合,通过实施知识战略与服务战略而形成的.核心能力促进了知识服务的实现以及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科研与信息能力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科研现状,探析了提高高校科研能力建设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抓住机遇,当好信息导航员,不断强化自己的信息能力。  相似文献   

6.
刘瞻 《兰台内外》2023,(1):50-52
信息时代,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缺乏对于大学生而言是致命弱点。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窗口,除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与时俱进的信息数据库之外,更是引导学生提高信息意识,培养信息能力的重要机构。面临读者信息素养缺失的状况,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必须积极应对,做出改变。本文立足于当今社会环境,分析读者信息意识培养的重要价值,指出高校图书馆信息意识培养的优势,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意识的培养策略及其应用,以期在高校素质教育中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王朗  欧兆虎  蔡焰辉 《图书馆》2012,(5):127-129
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内涵更加丰富。高校图书馆要以信息素养型馆员为基础,建立团队战略思维。以信息素养要求为核心,构建馆员能力素质模型,规划、规范和提升馆员的信息素养。提炼主要由信息素养要求和馆员职业精神构成核心能力素质,是构建能力素质模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与学生信息组织能力的养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谢嫚 《图书馆论坛》2004,24(3):38-40,139
文章认为高校图书馆是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场所,并对学生读者信息组织能力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必须关注学生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和整序等能力—信息组织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并探讨了培养学生信息组织能力的基本原则与方案及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美国图书馆协会JobLIST网站发布的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招聘信息为数据源,基于高校图书馆招聘视角,就美国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展开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美国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职业能力可以归纳为4大类:学历、经验、知识与技能、能力,调查的183个职位均要求至少具备4类能力中的3类;美国高校图书馆重视专业馆员的图情专业教育,图书馆从业经验是招聘专业馆员的重要条件。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发展,提出加强职业能力教育、制定专业馆员的职业能力要求、重视专业馆员的图情专业继续教育、专业馆员积极提升职业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信息科技不断发展进步,高校图书馆作为专业知识前沿科学的储藏地,其发展趋势也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出现创新。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在职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图书馆发展创新的阻力,降低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分析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构建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创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信息环境的形成与发展,读者接收并占有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相应地读者在图书馆中的角色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尤其是在知识密集的高校图书馆。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只有在充分识别与有效释放读者能力的基础上,建立起满足读者日益个性化需求服务方案,才能在多变的形势下求得生存之路。本文阐述了什么是读者能力,及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能力特点,并指出在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释放读者能力。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联合保障能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35所高校图书馆的调查,了解并分析了河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河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联合保障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综合服务能力是指图书馆通过数字资源的投入、积累、增长、加工和使用,以满足读者需求并提高教学科研优势,从而实现知识价值最大化的能力。该文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资金人员设施投入、规模与增长、信息服务产出和教学科研产出4个评价维度对我国30个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综合服务能力进行了实证测算,结果发现各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规模与增长及教学科研产出两个维度的指标差异较大,而在信息服务产出和资金人员设施投入维度的差异略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数字素养"概念映射"的数字能力进行剖析,探究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具体实践。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培养学生运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搜集、整理与共享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对数字化信息的思辨、创新意识,同时做好设备、数据的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经验,强化馆员的数字素养意识,采用非传统教学模式并注重多方联动共同推动数字素养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数字能力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数字化科研环境下,数字能力是学科馆员必备的能力之一,探索性地选择天津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欧盟数字能力框架编制问卷对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数字能力进行研究。为学科馆员数字能力实证研究提供测量工具;为进一步建设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数字能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浏览、查询及检索评价信息、存储和管理信息、交流共享、制作内容、安全隐私、知识产权、识别数字能力差距7个维度及用户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来研究天津市高校学科馆员数字能力现状,除横向7个维度外,根据数字能力概念,即适应数字化环境所需的知识、态度和技能,纵向将数字能力问卷分为认知和技能两部分。[结果/结论] ①以欧盟数字能力框架为基础的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数字能力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证明该问卷可以作为该领域的测量工具;②根据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可认为天津市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数字能力较高,且认知水平高于技能水平,使用新型数字工具(如绘制思维导图软件、情报分析图谱软件及专利分析软件)的能力较弱;③天津市高校图书馆正高级学科馆员在使用文献管理软件、数字笔记本、数据库提供的投稿功能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谈高校图书馆与女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十分复杂,针对女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来开展信息教育和信息服务,引导女生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科学的信息服务来加强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建设,这是高校图书馆贯彻和创新教育职能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其适应形势需要,提高办馆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对如何建设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信息素养教育机制进行了研究。信息素养是由信息观、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三部分构成的。高校图书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其工作人员身份的要求、是其工作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要求、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信息素养与图书馆素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和互相支持的。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研究资源。高校图书馆一直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理念,服务广大师生读者。随着国家智慧图书馆体系的提出,如何适应新形势,推动图书馆管理优化和服务创新,更高效地开展工作,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组织能力的杨三角”理论为指导,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旨在通过高校图书馆服务意愿、服务能力和服务机制三位一体的体系化建设,使高校图书馆工作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助力高校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开始向现代化转型。与之相适应,高校图书馆员应定位为:信息的创建者、教授者、导航者和远程教育的传播者。同时,高校图书馆员还应具备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论述高校图书馆建立网络教育平台的意义,指出高校图书馆网络教育平台应建立在数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之上,实现教学与时空分离的一种远程教学形式。网络化中的作用发展水平;以及当前功能上的缺失和解决方法。网络教育平台应具有传播知识、普及信息教育和深化信息能力教育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