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李约瑟问题巳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代名词。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研究李约瑟问题的高潮,然而,李约瑟问题是什么?李约瑟问题有没有解?研究李约瑟问题的价值何在?本文通过对李约瑟著作3主国内学者对其进行的研究,试图对上述问题的研究现状给予概括。以求对李约瑟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将“李约瑟问题”从不同的意义上进行分析,对于“强李约瑟问题”本文赞同“陈方正-余英时方案”,将其消解掉。对于“弱李约瑟问题”和“任鸿隽问题”则加以保留。在区分“广义科学”和“狭义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任鸿隽-李约瑟问题”。此外,明确了科学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数学化和实验性,据此对“第一次科学革命”之时段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姜晓玲 《科协论坛》2007,(9):191-192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针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热烈讨论和长期关注。本文论述了"李约瑟难题"的含义,对广大专家学者所持的不同看法予以了归纳总结,并且针对"李约瑟难题"存在的原因,分析了"李约瑟难题"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视野中的“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李约瑟难题”置于李约瑟科学史思想与科学史研究工作的背景下加以分析,可以认识到它的真正内涵是下述三个问题1)什么因素造成了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科学超越?2)什么因素促成了西方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融合?3)什么因素造成“融合”与“超越”之间的时间差?李约瑟着力解答了第1、第3两个问题,而忽视第2个问题。解答这一问题是“李约瑟难题”留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对现代科学技术本质的现象学分析,涉及西方近代人成为主体与世界成为图象两大进程、对物的均一化的单向度数学筹划、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等各个层面。从这几个方面对照中国传统思想来审视李约瑟问题,不仅可以发现问题本身提法的缺陷,而且还能从更深的层面回答李约瑟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广泛考证近现代科技哲学的李约瑟式解答后,认为库恩的范式理论和科技发展理论为研究李约瑟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域,沿着这条线索,在库恩视域下,以范式理论和科学发展理论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库恩理论和李约瑟问题所共同存在的边际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于"李约瑟难题"从学者关注的层次、时间以及关注者身份方面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对该难题的关注有一个从解题到解构重心上的转移;之后作者从4个方面对中国人关注"李约瑟难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随着对"李约瑟难题"关注重心的转移,对该难题的关注也将逐渐淡化或转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李约瑟之谜"问题的提出及具体含义出发,对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分类介绍及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李约瑟之谜"进行了解释和探索。并给出了提升科学意识的现代化,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以及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等一系列建议。分析和回答好"李约瑟之谜",对于我国重回世界科技前沿,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被称之为"李约瑟之谜",其隐喻了多个深层问题,其中之一即是:怎样的社会文化孕育了现代科学?这个问题将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的差距何以拉开为什么宋元时期如日中天的中国古代科技没能持续多久便落伍于世界?这不得不回到李约瑟提出的那个著名论题: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或者从另一个方面讲,为什么近代科学诞生在了欧洲而不是中国?国际国内学者就此难题发表的文章不计其数,也有人认为"李约瑟难题"本身就是伪问题,因为历史不能假设。不过,我们从李约瑟绘制的"中西科学  相似文献   

11.
中西对自然有不同取向,始自不同的质性自然哲学或物理见解。关于科学革命为何发生于西欧而不在中国,过去已有不少讨论。本文拟从比较中西科学与文化的观点,并通过陈方正和库恩对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与科学革命的看法,来看人类是如何由古代从偏向质性的自然哲学讨论,通过其间大学与基督宗教产生的影响,使西方近代早期物理学数理化,在科学革命中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针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一道艰深命题,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尤为重要,文章从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和发展研究出发,探索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并以山东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为例,通过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指导学生撰写申报专利的途径,探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科学哲学正在走向"语境论",这种走向与Science Studies有关。文章首先分析了"社会建构"所理解的"语境",这种"语境"用"社会重构"取代了"理性重建",从而走向了社会本体论意义上的相对主义。其次考察了"科学实践"视野中的"语境",这种语境把科学置于自然-仪器-社会机遇性聚集的空间或场所,从生成论的视角,为科学哲学重新思考客观性、合理性等一系列概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人脑是迄今所知宇宙中最复杂的物质,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承担者。脑科学的根本任务,总体上看,就是要在传统的脑医学、心理学等知识基础上,采用新兴技术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哲学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大脑的微观解剖结构,考查各结构部分的功能差异及协作规则,进而对人类理智的实质和规律作出系统分析。从早期关于人脑本身的朴素猜测,到当代新崛起的认知神经科学,对人脑机能等的认识已越来越清晰。这些研究的深入,使得人脑由"自在实在"逐步走到了"对象性实在";而不断解构人脑的"科学实在"的地位,则是脑科学发展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教学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教育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结合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在宁夏某学校课堂的具体应用,展示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不插电计算机科学训练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有效性,以“玩中学、做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了不用实体计算机同样能达到学习好“计算机科学”的目的,对教学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科学与修辞二元区分观,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科学与修辞学的三大合流路径(包括修辞学的认知转向、建构主义科学社会学的兴起、科学哲学的语用学转向),科学与修辞之间经历了一次从二元对立到彼此融合的过程,但这融合过程并非完善,一系列方法论难题,特别是关于二者相互关联的机制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借用马尔切洛.佩拉的"科学的辩证法"观念,尝试性地提出了"科学的辩证模型",通过建构以"理由"为中心、以"争论场"为基础的新模型,以期对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阐释,并破解科学与修辞具体关联机制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7.
白晓虎 《科教文汇》2012,(2):6-6,19
"80后"和"90后"是被社会普遍议论的两代群体,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大学校园里,"80后"辅导员面对"90后"的大学生,其工作内容和方法势必要进行创新探索。本文分别对"90后"大学生特征和"80后"辅导员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探索"80后"辅导员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药教育的核心问题,其辩证思维、整体思维、抽象思维等模式贯穿于中医临床各科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因此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优势,通过辩证思维、整体观思维、对立统一思维、取象比类思维、以人为本思维等思维模式将有可能更好地推动病理学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张文莉 《科教文汇》2013,(35):182-183
思维方式是影响领导工作效能与领导绩效发挥的重要因素,研究女性领导的思维特点,挖掘其潜质,扬其长避其短,是提升女性领导力的有效途径。从思维特点上说,女性领导长于感性思维、细节性思维、经验思维和直觉思维,因此,女性领导可在发挥“以情动人”、“关注细节”、“重视经验”、“敏于直觉”等优势的基础上,注重对自己进行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方面的训练,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在提升领导力的实践中获得更多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