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以英语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必要性为切入点,提出视听说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制约因素,从而通过进一步引入实际案例来探讨如何通过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本文将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谈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导入文化要素的具体教学方案和导入原则。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已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可以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加深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传递中国文化的能力,以助于我国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基于此,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分析为切入点,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导入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导入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学应导入中华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华文化应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孔子儒家、老子道家为主的互融互补的文化,是最为本质最具特征深义的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强调孔子儒家文化,也要强调老子道家文化。本研究从老子"无为而治"治国理念的丰富内涵、历史渊源、当代价值几个维度论证大学英语教学导入老子道家文化的必要性,并对导入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除了基础知识以外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而其重中之重就是需要提高文化的积累和融合。因此本文基于目前大学公共英语教育中文化缺失现象,充分肯定了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就如何将文化导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分析为切入点,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导入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化导入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论述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提出应遵循实用性、客观性、适度性的原则,在课堂上进行内容丰富的文化导入.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将文化教学导入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着手,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欠缺的现状,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介绍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几种课堂教学文化导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不当及处理欠佳造成教学达不到预期目的。在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层级性及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大学英语学习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大学英语文化因素教学策略,以期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质量,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学生大多学了很多年英语,但他们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仍然存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困难。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关注文化背景的导入。本文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并提出了文化导入的一系列原则和步骤。有了这些原则和步骤,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了解更多文化知识,语言水平和文化修养会得到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6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发现,剧烈运动可以引起血浆中IL-6浓度大幅升高,而这些增加的IL-6绝大部分来自运动着的骨骼肌,运动引起的IL-6的增加与运动的强度及运动持续的时间有关。丹麦科学家曾认为血浆中的IL-6增加同运动性肌肉损伤有很大关系,但是这个结论引起学术界广泛争议。近年来,对于IL-6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原有对IL-6在生理和病理方面作用的认识,认为IL-6作为代谢因子在骨骼肌代谢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因此对IL-6同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关系进行重新的认识。本综述将介绍IL-6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之间研究的新观点和新理论。  相似文献   

12.
运动导致了骨骼肌细胞中IL-6表达并且解释了运动中血浆IL-6浓度增加的原因。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IL-6的准确作用,但是研究支持了释放入血浆中IL-6充作激素样效应的假说,介导了运动过程中底物调节。另外,运动诱导的IL-6介导了免疫调节和抗炎性效应。因此,运动导致的骨骼肌细胞中IL-6的表达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取股动脉血检测,并对比目鱼肌做电镜和光镜的观察.结果:(1)大鼠运动后骨骼肌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其变化以运动后24小时较为显著.(2)大鼠运动后血浆IL-6水平较运动前出现显著增高,且在运动后48h出现峰值.(3)运动后血清LDH活性较运动前显著增高,出现先升后降,且峰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血清Ca2 水平较运动前显著降低.结论:(1)运动后超微结构的损伤明显,且损伤较严重的时相出现在运动后24h左右,可能是离心运动致机械损伤和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2)大鼠血清IL-6水平在运动后显著增高,结合电镜和光镜结果,表明IL-6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有重要关联性可作为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夏训对优秀运动员铁调素等铁营养状况以及IL-6的影响。方法:广东省优秀皮划艇运动员26人(男15人,女11人)参加测试,调查夏训前和夏训后血红蛋白、铁调素、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以及白介素6变化情况。结果:夏训后,男运动员组铁调素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极显著上升(P0.01)、血清铁蛋白极显著下降(P0.01),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显著上升(P0.05),总铁结合力显著下降(P0.05),白介素6极显著上升(P0.01)。女运动员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5),铁调素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极显著上升(P0.01),血清铁蛋白极显著下降(P0.01),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极显著上升(P0.01),白介素6极显著上升(P0.01)。结论:夏训可引起运动员炎症因子升高、铁调素升高,导致功能铁不足;铁调素介导的铁代谢紊乱可能是运动性低血色素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腓肠肌p53和IL-6的影响。方法:21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安静组(C,n=7),耐力训练组(E,n=7),间歇性冲刺训练组(S,n=7)。耐力训练组和间歇性冲刺训练组进行跑台训练8周;末次训练后24~48 h内,各组大鼠安静状态断颈处死,取腓肠肌。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腓肠肌中p53和IL-6水平。结果:1)E组(P<0.05)和S组(P<0.01)腓肠肌p5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组。2)E,S组腓肠肌IL-6表达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冲刺训练和耐力训练对P53的表达产生下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骨骼肌衰老,同时间歇性运动效果更明显;而不同训练方式对IL-6的表达并未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是否通过IL-6抑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以及p38MAPK信号蛋白在此的可能作用。方法:大鼠高脂饮食8周以形成胰岛素抵抗,通过葡萄糖钳夹实验确定胰岛素抵抗是否发生;在此过程中采用8周跑台运动和/或IL-6shRNA载体注射干预,检测血清IL-6、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葡萄糖输注率、各组织IL-6基因表达水平及磷酸化p38活性等指标。结果:高脂饮食8周形成胰岛素抵抗,IL-6shRNA注射组各组织IL-6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8周有氧运动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发生,但是运动注射IL-6shRNA组的胰岛素抵抗与运动不注射注射IL-6shRNA组相比葡萄糖输注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脂饮食大鼠磷酸化p38显著升高,运动高脂饮食大鼠与之相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是运动注射IL-6shRNA组大鼠磷酸化p38的变化却没有明显规律。结论:运动抑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可能通过激活IL-6和/或下调p38MAPK信号通路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血液CK、LDH、IL-4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将8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服药组,通过适应性训练后,进行一次力竭性运动,测定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h、48 h的血液CK、LDH和IL-4等有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服药组的各指标升高幅度均较低(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骨骼肌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和机能具有保护作用,能降低运动后急性免疫应答反应,因而具有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将其开发为运动营养补剂应具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力竭性运动对不同负荷训练的大鼠TNF-α、IL-1β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力竭性运动对不同负荷训练的机体TNF-α和IL-1β分泌的影响,让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不同负荷的游泳训练并进行力竭运动试验,测定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结果显示:小负荷的运动训练对机体IL-1β和TNF-α的分泌无显著性影响,而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使IL-1β和TNF-α的分泌显著增加.不同负荷训练的机体在力竭性运动后血浆IL-1和TNF-α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而对照组在力竭性运动后血浆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从而说明,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可能引起骨骼肌损伤,诱发局部的炎症反应.但是长期的运动训练可能减轻力竭性运动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和骨骼肌损伤的程度,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方法:从4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36只分为对照组(A组)、热应激组(B组)、有氧运动组(C组)与运动+热应激组(D组),剩余6只用于测定乳酸阈强度。各组实验后即刻测定血清IL-2、SOD、MDA等水平。结果:B、D组大鼠经热暴露后肛温均呈非常显著性升高,且出现典型的热应激症候。B组血清IL-2、SOD、SOD/MDA均显著低于A组,C组显著高于A组C组MDA显著低于A组;D组血清IL-2、SOD、SOD/MDA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P<0.05)与C组(P<0.01),MDA显著高于A组(P<0.01)、B组(P<0.05)与C组(P<0.01)。结论:运动热应激可引起自由基生成增多,加重组织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调节温度的信号通路发生中断,体温失衡;之后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机能,抑制IL-2的生成。IL-2可作为评定运动热应激过程中免疫机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白藜芦醇干预对耐力训练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IL-2、sIL-2R和IgG浓度的影响.根据体重将72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安静对照组;B组为耐力训练组;C组为耐力训练 白藜芦醇组.C组小鼠每日给予白藜芦醇10mg/kg灌胃,与B组共同进行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最后一天进行力竭游泳实验并记录运动时间.力竭后24 h处死小鼠取材,测定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血清IL-2、sIL-2R和IgG浓度.结果发现:白藜芦醇显著提高耐力训练小鼠力竭游泳时间(P<0.05);6周耐力训练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白藜芦醇显著提高耐力训练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0.05);6周耐力训练对小鼠血清IL-2、sIL-2R和IgG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白藜芦醇显著提高耐力训练小鼠血清IL-2和IgG浓度(P<0.05).得出结论:6周大强度耐力训练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显著降低,但对小鼠血清IL-2、sIL-2R和IgG浓度等免疫指标无显著影响.白藜芦醇干预提高了耐力训练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IL-2和IgG的浓度.提示白藜芦醇可能是通过提高耐力训练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而提高其运动能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