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决定性环节,也是图书生产的中心环节。三审制是国家规定并长期实行的出版社内部审稿制度,也是一种科学的保证图书质量的制度。本文针对目前出版社三审制实行过程中存在的初审工作粗糙、三审工作程序走形式、审稿报告简单、审稿管理混乱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2.
墨愚 《编辑之友》1998,(5):10-11
对书稿实行“三审制”,在我国已坚持了40多年。无论不同时期各出版社执行得怎样,“三审制”保证图书质量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便是要坚持“三审制”的原因。由于人们对“三审制”认识的差异和操作上暴露的问题一又使图书内容和编校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读者作者怨声载道,社会舆论抨击之声不绝于耳,这就是必须完善“三审制”的理由。论述编辑初审、加工的文章车载斗量,而从编辑角度审视。终审”的文章寥若晨星。笔者不揣浅陋一仅就“终审”问题直抒己见,求教同行。  相似文献   

3.
坚持三审制度,提高图书质量中国书店出版社赵安民三审制的必要性我国出版界的审稿程序历来遵循三级审稿制,即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三级审稿,各有任务,各有侧重点,三者分工合作,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即鉴定书稿质量,决定稿件取舍,又对决定取用...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出版社书稿“三审制”实行的现状及实行三审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落实“三审制”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三审制的规范与实施桂海盛三审制自1952年提出并在出版社实施,至今已经历了45年。1994年6月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又一次强调了三审制的重要性,指出:“提高图书质量的关键是出版社的工作。为此必须加强出版社的‘三审制’。”这说明,经...  相似文献   

6.
终审杂谈     
终审杂谈治金工业出版社副社长任崇信坚持和认真实行三审制,提高编辑工作质量是保证图书质量重要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已为实践证实,也是出版界同仁的共识。过去的书稿三审制是编辑初审加工,室主任复审,报总编辑终审。这个审稿程序,各级编辑人员职责不太明确,责任...  相似文献   

7.
书稿的“三审制”,是出版社编辑人员熟知的项制度.从50年代新闻出版总署规定关于“一切采用的书稿应实行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和社长批准的编审制”以来,一直为出版界所重视,并坚持至今,实践证明,出版社严格执行书稿三审制,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实行三级审稿制的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克兰 《编辑学报》1995,7(3):135-138
三级审稿制度(简称三审制)自50年代初期就已在各出版社实行。1980年国家出版局再次对全国各出版社统一规定,将三审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审稿制度。多年来,各种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性科技期刊也均参照实行这一审稿制度。然而,三审制的必要工作程序如何?其重要性及合理性应如何评价?笔者试图通过《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及《中华儿科杂志》审稿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三审制是我国出版业的一项基本审稿制度,它为我国图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但近年来在图书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三审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论文剖析了三审制的核心原则与制度设计,认为互为逆反的双重金字塔结构、不够均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过分重视行政级别的人员配置、不甚清晰的内部责任与分工,是造成三审制现实之困的制度性原因。论文力图在坚持三审制本质目标不变的前提下,为三审制的完善提供某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于我国出版社实行的图书三级审稿制度,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非议。有人认为这项制度已不能继续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同志虽然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的,但正如衣服做的不合适,不能否定人需要穿衣一样,当前“三审制”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否定编辑工作需要“三审制”。相反,这恰恰证明“三审制”必须进一步加以完善。关口是否多了有人单纯把“三审制”看作三级把关,  相似文献   

11.
“三审制”是国家为保证出版物质量而制定的出版法规,即对书稿的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艺术性等整体质量作出基本评价、确定是否采用,所实行的由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社长(总编)终审这样一种编辑程序。多年来“三审制”为保证图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加强和保证图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规范性制度。然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三审制”却受到了冲击,在一些出版社,“三审制”形同虚设,流于形式,造成了图书质量的滑坡。这就是所谓的“三审制”虚化现象。“三审制”有三大属性。一是管理性,表现为编辑…  相似文献   

12.
书稿三审制是出版社多年来一贯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制度。这项制度的执行,对保证图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三审制受到了严重冲击。在一些编辑人员中,三审制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烦琐的制度。在一些图书的生产过程中,三审制已经名存实亡。三审制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出版界关于出版社现行三审制的议论颇多,成为改革出版社编辑管理体制的热门话题之一。笔者根据近年工作的经验,提出如下看法。一、现行三审制的利弊在议论改革现行三审制的文章中,以湖南教育出版社欧阳维诚、刘华清所写的《论出版社“三审制”的改革》(载《编辑之友》1988年3期)和康秉礼所写的《关于科技编辑体制改革的认识和设想》  相似文献   

14.
实行三审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三审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崔庆喜【武汉审稿是编辑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六艺”中的一艺,在我国出版工作中,无论是出版社所约稿还是作者自投稿,都要进行审读。这种审读方式,一般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这个程序,便是人们常说的“三级审稿制度”...  相似文献   

15.
终审工作的体验郝蕴卿我国各出版社一般都实行对书稿的三审制,其中最后的终审至关重要。统观出现问题的图书,几乎都是由于终审没有把住最后一关。我担任社长兼总编辑三年来,终审书稿约15C部,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做好终审工作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一、严格把关主要...  相似文献   

16.
必须严格实行三审制商务印书馆张万起商务印书馆有百年历史,主要任务是翻译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和编写中外语文工具书。要保证多出书,又要出好书、不出坏书,必须严格实行三审制。一、选题的确定实行“三结合”制商务印书馆选题的确定,一般实行“三结合”制。首先...  相似文献   

17.
马瑞洁 《出版科学》2011,19(2):27-30
互为逆反的双重金字塔结构、不够均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过分重视行政级别的人员配置、不甚清晰的内部责任与分工,是造成三审制现实之困的制度性原因。论文力图在坚持三审制本质目标不变的前提下,为三审制的完善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形式与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它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统一关系。一切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为了提高和保证图书质量而制定的书稿三审制,也不例外地具有其内容和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三审制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呢? 前几年,一些出版社由于单纯追求多出书、快出书,追求经济效益,三审制从内容到形式均受到严重冲击。完全取消的情况有,名存实亡的情况也有。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国家出版管理部门狠抓图书质量,并颁发了一系列条例与规定,进行严格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行为的逐渐规范,出于竞争的需要,出版社都开始认识到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了提高和保证图书质量,各出版社几乎都建立了三审制,并印发了一系列的条款和表格要求执行。也就是说,三审制的形式是具备了,然而对三审制的内容呢?对三审制的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呢?却研究得相当不够,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9.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出版领导机关历来重视图书质量,早在1952年10月,便对出版社作出了必须实行书稿三审制的规定。从50年代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十几年间,曾开展了多次全国性的图书质量检查活动。80年代以来,国家出版局、新闻出版署、中宣部等领导部门,又不断重申要加强图书质量管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多数科技出版社坚持实行“三级审稿制度”(简称“三审制”)。即责任编辑一审(亦称初审)、编辑室主任或委托资深编辑二审(亦称复审)、正副总编辑或委托资深编审三审(亦称终审)。实践证明,“三审制”是保证书稿质量的重要制度,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切实做好“三审”工作,把差错消灭在成书之前。我在编辑工作中体会到,一审是“三审制”的基础,二审则是“三审制”的关键。下面,就谈谈二审工作。一、二审的作用二审处于一审和三审的中间环节,对于保证书稿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①二审者一般由编辑室主任和资深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