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界所信奉的德育过程转化理论,强调“灌输”及“内化”,对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严重忽视,我们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确定了以活动促发展、探索德育新途径的德育科研课题,力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来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有两个必要的途径,其一是让学生作为主体出现在每一个教育场中,即实现其主体性;其二是将德育活动依附于现实的学习、生活,继而落实到学生个体,即实现其生活性。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德育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产生真正属于自己的道德认知与体验,实现道德的成长。而这两个途径都要求德育工作者树立立体的德育观,把德育的总体目标细化为若干个看得见、  相似文献   

3.
从德育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入手,分析其原因以探究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中主体性的策略,即明确学生主体性观念,通过在德育活动设计、内容、形式、追求等方面进行改革德育活动机制,建立有力的活动激励机制,切实保障学生主体性地位,从而提高德育活动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社会形式下.如何提高普通中学的德育有效性越来越成为难题.山东济南历城二中采取"处方武"的德育方法,通过使校本德育活动常规化与灵活化、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使学校处处都成为德育资源等方式.达到了德育的有效性效果.历城二中的经验表明,组织德育活动所"浪费"的时闻会得到加倍的补偿;德育必须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入手;普通中学应该把德育置于首要位置;对全校德育领导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各类决策的实施力.  相似文献   

5.
杨荣 《上海教育》2000,(6):38-38
我校在1999年3月提出了“把德育活动的全过程还给学生”的德育原则,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演绎过程,把思索的空间留给学生,使教育过程涌动生命的激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活动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为学生营造广阔的实践空间,实现陶冶情操的目的。我们的实践是: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思想有更强的可塑性,班主任在执行德育管理计划时,要有活动渗透意识,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例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管理、在校园集体活动中对接德育管理、在社会实践中融入德育管理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触动,形成丰富的教育成长动力。学生是教育主体,班主任围绕学生设计和组织德育管理活动,符合主体教育的基本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在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体育德的意识,使德育达到学生自主育德的目的方面作了探索,以期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史振华 《考试周刊》2010,(57):228-229
《小学德育大纲》倡导德育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教育学生,要在学校教育与课堂教学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德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长智。小学科学教学也是如此,科学学习中的道德教育要摒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动中,形成德育内涵和德育品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热爱科学,理解科学社会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对待自然和生命的态度,最终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下面我从实践层面谈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德育活动,形成德育品质。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努力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动眼,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交互式、多样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背景,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以提升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方法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小学班级德育活动现状为主要依据,从把学生作为主体,满足学生德育需求、设计具有实质内容的班级德育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育居于首位。学校往往不会忽视课堂教学中德育的兼容,但在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却存在德育渗透的盲区。所以合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平台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8,(37):11-12
本文从农村初中德育活动价值入手,分析当前农村初中德育活动现状,简要介绍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德育活动实施策略,旨在解决现阶段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德育活动效果,使德育活动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13.
主体参与型德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活动,提高认识,养成习惯,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约束能力、道德认知能力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在多年的德育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德育课堂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有利于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德育功能,拓展德育体验空间及效果.为了使德育课堂与校园文化活动相得益彰,需遵循跟进而不僭越、渗透而不凸显、扎实而不虚浮、出新而不重复等原则,不断深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学习品质、审美情趣、人文情怀、社会参与意识等,做好校园文化活动的全过程工作,发挥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德育功...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学参考》2014,(4):F0002-F0002
昭平中学是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样本学校,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育人理念,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认真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样本研究工作。坚持以德育管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学科学习活动为导向,以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为载体,运用多载体、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南京市梅园中学一直在探索以伟人风范为引领的主体德育模式。“学习伟人周恩来精神风范”的实践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德育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作用。 一、基于学生的需要是德育的出发点 “周恩来精神风范特色德育”模式建立在对“学生需要‘周恩来精神与风范’教育吗?”这个问题的探索上,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也是我们对伟人风范主体德育进...  相似文献   

17.
《广西教育》2009,(26):29-29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杨启华在《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当前学校德育活动实效性低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活动是成人的意愿和设计,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德育活动的内容多源自于成人的视阈,空洞、抽离;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制度化与表演化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德育活动的虚假与对学生的规训;德育活动追求学生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与情感体验,使发展与享乐对立。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以游戏精神改进学校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不但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教育学科.而且是学校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主体活动化”教学.以主体活动为优化教学结构的主要目标.设计“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采用问题探究、案例教学、自主学习、对话教学、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德育生活化要求通过学生主体的德育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人生的价值,感悟生活的真谛,形成高尚的情操,不断优化自己的道德行为。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活动、德育管理、德育评价五个角度对初中生德育生活化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当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学生应是这种思维活动积极参与者,是思维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为本位实施生本教育已逐渐成为共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活动中,学生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轴。教师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就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