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体育具有优良传统.在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红军的体育传统也没有中断.每逢休整期间,部队都会组织体育活动.在长征途中红军的体育对保持官兵的体力,坚定革命斗志和激发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都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作为土地革命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刻的.通过探讨红军长征与近代贵州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以发展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去探讨长征对贵州近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锐意进取、艰苦卓绝,实现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问题不仅是和平年代中国社会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自“三大”就开始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与历史观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在长征前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并在长征中得到实践和发展,为后来乃至建国后的民族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通过挖掘长征时期红军经过贵州时的民族政策史料,从红军长征期间在贵州的民族政策的实施、特点、影响诸方面论证了红军长征时期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5.
80多年前,在两年的漫漫征途中,红军同敌人进行了大大小小600余次战斗。一支开始从失败出发的军队,竟起死而生,冲破重重壁垒,穿越无数天险,凭借奇迹般的力量,赢得了这场挑战生存极限和战争史记忆的漫长军事行动,上演了人类史上空前悲壮的战争活剧。长征精神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还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世界精神宝库的内涵。长征精神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对构建时代话语权具有突出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关于少数民族政权的基本理论。党在长征期间关于少数民族政权的基本理论与长征前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为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黔北地区流传的红军歌谣不光表达了普通民众对红军的热爱和思念之情,而且也是底层民众记录红军在贵州历史的一种叙事方式,它从侧面反映了长征在贵州的民间历史,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黔西南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红军在黔西南与国民党民族政策的斗争过程中,通过践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认同,保障工农红军顺利地通过了黔西南地区,同时红军的民族政策影响和推动了黔西南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创新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红军时期尤其长征途中物质条件匮乏、斗争形势严峻,但红军依然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工作,有效服务了红军战斗力的生成.新世纪新阶段,为实现党的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军做出了“按实战要求训练,按训练去实战”的战略部署,红军时期军事体育工作的经验,对军事体育进一步发挥鼓舞部队士气、增强官兵体质的作用以及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19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跋涉,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实践产物,对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两者相互联系,共同助力于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夹金山位于宝兴县,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自然景观优美、民族风情多彩,红军长征文化"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结合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合理、科学地开发长征文化"红色旅游"产品,使"红色旅游"在带动"老、少、边、穷"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关联带动、吸纳当地就业和促进改革开放、脱贫致富等诸多方面都能够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征途中工农红军被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后,正确处理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则显得至关重要。少数民族基本都有信仰宗教的习俗,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对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问题,使其很多少数民族人认为对待他们宗教的态度就是对待他们的态度。红军长征中的宗教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第一次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4.
遵义“红军菩萨”的历史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的历史事件。通过田野调查和史料分析等方式,对遵义“红军坟”及“红军菩萨”的民间信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诠释和解读“红军菩萨”信仰在时空背景中生成流传的合力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评盘县会议     
十月,不仅是我国的国庆日,也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和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的伟大纪念日。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过许多重要会议,首推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召开的遵义会议;然而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三年十月,蒋介石向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反革命军事“围剿”。这时,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分子篡夺了党中央的领导权,排挤毛主席对红军的领导,拒绝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在党内推行了一条比立三路线更“左”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结果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力量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最后,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了长征。红军长征出发时有十万人,由于王明路线的危害,到遵义时只剩下了三万人。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批判和纠正了王明的机会主义路线,确立了毛主席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长征是抗战由局部演变为全国性的奠基石.它促使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进步和成熟,实现 "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推动国共两党内外政策由分歧趋向统一,使"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抗日战争指明了全民族抗战的正确方向.长征中焕发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将是我们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8.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是构筑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其所蕴藏的思想价值和历史意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把握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入挖掘并运用其内在红色基因,并将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开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及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征的经验是我们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直至今日仍在指引我们胜利前进.从意志品质角度 深入分析精神因素对长征的促进作用,不论是对当代军人锤炼“血性”,还是培育其忠诚品格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跨学科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以统编教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例实施跨学科主题党史教学,围绕红军长征这一研究主题,将历史课程与多学科有机结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促进不同学科知识与党史教育的融合,在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同时,还为中学党史教育提供了更多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