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唐王朝与突厥之间多次商议和亲,但有唐一代,二者之间始终未能实现和亲之举。究其原因,大致有三:首先,双方曾多次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使彼此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其次,突厥自身反复无常,使唐王朝对其常怀不满。再者,和亲进程中一些偶发事件,造成和亲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2.
自秦统一至于唐,我国政治中心基本都在关中长安地区(东汉、魏晋、北魏都于洛阳除外)。唐以后则开始了政治中心向东北方向迁移的过程,最后确立了以位于中原王朝东北部的北京为国都的政治格局。导致这一迁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政治因素——肇始于唐、炽烈于后的边疆形势变化,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一、唐代边疆形势的变化导致幽州军事政治地位上升 自秦统一至唐代前期,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北方偏西地区。在秦汉有匈奴,在隋和唐前期有突厥。汉初匈奴统一北方,东起朝鲜边界,西至葱岭(帕米尔高原)以西,皆为其地,“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匈  相似文献   

3.
618年,唐高祖李渊灭隋,结束了当时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建立了唐朝.高句丽原是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后来不断扩张,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并与唐王朝有政治和经济上的来往.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登基后,多次派遣使臣赴唐.唐朝奉行以"和"为主的外交政策,与高句丽确立了宗藩关系.唐高祖时期是双方关系最为紧密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京西北藩镇是唐王朝为防御吐蕃侵扰长安和控制平定安史之乱的唐军主力,而组建的地方藩镇。它既受唐王朝特殊照顾,又受其特殊控制,地位不同于其他藩镇。在中晚唐,京西北藩镇保护和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唐王朝维持统一局面的军事柱石;还是决定南衙北司之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说隋大业十一年雁门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隋大业十一年隋炀帝被突厥围困于雁门郡城的突发事件,分析了隋王朝和突厥的关系由和睦转为对抗的背景、原因及其后果。隋炀帝好大喜功,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处置不当,征讨高句丽连遭失败后又遭东突厥始毕可汗围困羞辱,皇帝政治威权一落千丈,终致败亡。  相似文献   

6.
位于舟山群岛普陀海域的桃花与马秦山,是我国古代航海地文导航时期,从西方进入中原王朝江南腹地最重要的地理标志。这一组岛屿的名字,先是随着汉代末期南海佛教之路的开通,遍传西域佛国诸邦,继而由一度称雄西域的突厥人传至波斯湾沿岸国家。宋代,突厥哈喇汗王朝以"桃花石"、"马秦"为华夏中央政权的代表性称谓,载入《突厥语大词典》。揭示这一段史实,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自汉末至唐宋时代东西方航海交往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汉唐长安城兴衰对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与唐王朝建都于西安,为了巩固政权及保卫京城,都曾着力经营与国都属于同一自然地理区域的黄土高原地区。在两王朝前期,随着国势的强大,都城日益兴盛,并带动了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也因农牧业兼营的生产结构未受到破坏。但西汉巫蛊事件及唐安史之乱后,这两个王朝国运丕变,汉、唐长安城受到破坏而衰落,使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衰退,生态环境随之恶化  相似文献   

8.
“秦附庸”附于大骆犬丘国,不直接附于周王朝;西、西县是秦族人自己的地名,犬丘、西犬丘、西垂是其他族人对秦人故地“西垂”的名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第二年,西巡陇上祭祖,途经鸡头道,其中,“鸡头山”为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东北云华山。  相似文献   

9.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在次子李世民的鼎力帮助下,扫灭诸路烟尘,结束了群雄逐鹿中原的战乱局面,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唐王朝。唐王朝前期(公元618年——公元755年),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公元627年——公元649年)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为唐前期的“太平盛世”奠  相似文献   

10.
对中央威权的依赖是河朔藩镇进奉的内在原因,其进奉有定期岁贡和临时进献两种形式.河朔藩镇对中央的进奉说明其与唐王朝中央政府的关系仍然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范畴,而不是与唐王朝并立的对等政权.  相似文献   

11.
隋唐王朝与北方突厥等民族在斗争交往中,领土分疆与彼此实际控制的范围,先后有数十次的变动。隋初曾与突厥约定以碛为界,北疆曾紧抵漠南。但突厥从沙钵略可汗起就以隋藩属政权的名义寄居白道川,开始向漠南发展,逐步控制了大漠南北。至大业年间始毕可汗公开反隋之际,隋突分疆始以河套地区东西向黄河—长城一线为界。隋末唐初,突厥或扶植反隋势力,或趁机南下武装占领,实际控制关中以北大部分郡县达十余年之久。东突厥灭亡以后,唐朝北部疆域在太宗、高宗之际达到极盛,武后时期一度大退缩,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基本定型在阴山一带。  相似文献   

12.
明朝末年,由于努尔哈赤的女真兴起于东北,使得中朝间途经辽东的陆路交通线受到威胁而中断,关闭了多年的中朝海上航线得以重新开通,从此再次成为中朝两国使节往来的主要通道,直到清朝亡明之前。期间,朝鲜使臣李民宬和赵濈所著的《朝天录》详细记载了中朝海上使行往来的路线,并对使节到达燕京后围绕仁祖反正展开的交涉活动做了实录式的描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编年体史书《左传》、《后汉纪》的历史叙事为纵向参照探讨《资治通鉴》,可以见出它在载人和记事两个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其载人之法主要是借鉴了《后汉纪》"连类同书"的叙事之法,创造性地运用了缩小类比人物密度、反衬、记述重大事件与表述主要人物相结合的方法,在扩大记史容量的同时,更好地使历史发展的大势得到了连贯的纵向延伸。其记事之法则主要是借鉴了《左传》的叙事手法,运用丰盈细腻的文字,通过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揭示大的时代主题。并以记言形式来丰富记事,从而使载人和记事同时成为牵动编年体史书叙事发展的两翼,进一步推动了编年体历史叙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体育网络教育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专家咨询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等方法,对我国高校的体育网络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发展较慢,不能满足当代教育发展和学生的需要,并指出发展网络教育的意义.最后分别从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网络课程的组织形式、设计与开发的技术路线和开发与运行环境及技术方法等方面对大学体育网络课程的设计进行了论述,大学体育网络教育是传统教育方法补充和发展,对我国体育教育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很快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在东北扶植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3年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彻底抛弃了协调外交,全力推进大陆政策。日本知识分子自发组织成立了国策研究机构———昭和研究会,该会集结了日本知识界的精英,在近卫组阁、近卫内阁制定和调整对华政策方面贡献了智慧。卢沟桥事变后,昭和研究会提出了协同主义理论,要以协同主义来取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改变中国政府的对日抗战政策,为建设东亚新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昭和研究会的协同主义理论以实现日本独霸东亚为目的,与日本军部明火执仗的武力侵略中国并无二致。这一理论最终随着日本战败而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16.
后凉吕氏家族婚姻及相关问题是研究后凉统治阶层构成、政治体制特点、国运短祚而亡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吕氏家族婚姻发展演变过程不仅体现后凉政权“氏族本位政治”统治特征,而且包含有笼络西征功臣集团势力的政治意图,同时也是氐族贵族统治集团结好河陇地方大族,实现后凉政权“河西化”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7.
元统一中国之后,定都大都(今北京)。为了解决京城粮食供应的困难局面,先后开挖了济州河与会通河。其南北两端衔接了隋唐以来的旧运河,从而使京杭之间水运贯通。此后,明清两代继续整治和使用。自明成祖永乐时开始,治河中枢机构即设置在济宁城区,历经500多年,至清光绪二十八年,因漕粮改由海运而裁撤。治河中枢机构及其直属各官衙在城区的位置与规模,裁撤之后的使用单位演变概况,以及现在可寻找的遗址.文中进行了较详细的表述,以此印证历史上济宁确是运河枢纽。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民法史上,典权制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最初,典权制度以习惯法的形式存在于民间;清代,典权制度散见于大清律例、户部则例中;清末修律时,“一草”对它只字未提;民初,“二草”将典权制度列为专章,但与不动产质权相含混;《民国民法典》对典权制度进一步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典权制度再次沦为习惯法。考察典权制度在民法史上的立法状况,关注其命运变化,分析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也许能为当前中国的法制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泛槎图》是成书于道光年间的一部自传体的木刻画集,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了清代画家张宝的游历人生。他在纪游过程中亲绘各地著名景观103处,并请名流文士和王公巨卿题咏,后又经张太占、刘文楷刊刻成集。考察其写作缘起和成书过程后发现,《泛槎图》的图文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正是基于图文之间的互相启发,张宝在纪游过程中不断修正叙事策略,最终在纪游路线上建构出一种宏大的龙脉景观,成为理解明清文人画家思想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是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扩展生长的前缘地区。在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推挤过程中,走廊内形成盆山相间的地貌,自东向西为武威-张掖-酒泉-玉门盆地,呈一字形排列,是研究新生盆地构造演化的理想地区。基于河西走廊及其邻区晚新生代构造环境、现今盆地与断裂带的几何构造布展、GPS和历史地震资料,建立区域三维黏弹塑性有限元地质模型,以期动态刻画近5 Ma河西走廊系列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探讨地壳的横向不均匀性对该区域构造变形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如下。1)在近5 Ma的区域压扭构造作用下,河西走廊多个力学性质较强的次级块体依次形成左行排列的系列盆地且被NNW-NW向的断裂带和隆起分割。2)与研究区域内的其他地区相比,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和阿拉善地块的交界处及祁连山地区整体抬升速度较快,且北祁连山抬升速度大于南祁连山。3)祁连山北缘榆木山断裂段呈现微弱东西引张,抬升速度比两端慢,地表垂直抬升速率呈现“缺口”形态。4)与河西走廊相邻的塔里木和阿拉善地块的上地壳相对于不断隆升的青藏高原下沉,且挤压盆地中地壳,使得盆地之间出现隆起。数值分析的结果反映了河西走廊系列盆地的演化过程,解释了现今祁连山地区河流网络分布现象,也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东方向扩展生长过程中潜在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