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这一理论,对于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 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的,正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有“长”有“短”,因此,要建立优秀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然后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这一理论, 对于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 一个班级,总是由若干名学生组成的,正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 有 短 ,组 成 班 级 的学 生 也 有“长”“ ”, 有 短 因此,要建立优秀班集体, 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分清学 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然后 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 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  相似文献   

3.
“木桶”法则:其寓意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使木桶多盛水,不是去增加最长的木板长度,而是下功夫依次补木桶上最短的木板。  相似文献   

4.
一只由若干块长短不等的木板制成的沿口参差不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著名的“木桶理论”。如果用这个理论里的“木桶”比作我们的课堂效率,那么“长板”与“短板”就是教育教学中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现代管理科学中有一个比喻性的概念──木桶理论。意思是说,一只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要想使一只木桶能够盛更多的水,就要知道哪块木板最短,并设法弥补这块木板的现状。木桶理论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是:作为班主任必须善于发现自己班级内的“短木板”,并善于补短,以发挥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那么,班级内的“短木板”在哪里呢?许多班主任会肯定地回答差生、后进生,即学业不良者以及由学业不良导致品德不良的所谓双差生。诚然,他们是“差生”,但如果仅仅把差生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现代管理科学中一著名理论——“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木桶的整体容积就必须加长所有短板,并使各板紧密结合”。这给我们本科教学迎评工作带来了很好的启示: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学校的“长板”与“短板”,接着要补齐“短板”,最后还要整合“长板”与“短板”,加强各部门、各院系的紧密配合,提高整体功效,确保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圆满胜利。  相似文献   

7.
在质量管理上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且还不能让这只木桶出现一点漏洞,因为即使有很小的漏洞.桶里的水也会跑掉。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学生个体(教育对象)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教育整体的质量;欲使基础教育改革有所突破,就必须重视对学生个体的研究,尤其要重视对各种特殊教育对象的研究.这也恰恰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短板”和“漏洞”。  相似文献   

8.
孙鸿斌 《班主任》2005,(5):47-47
近年来,有一种"木桶理论"比较流行.这种理论认为: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盛水量多少取决于该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因而,要增加木桶的盛水量,关键在于如何加长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短板加长补齐了,才能提高木桶的盛水量."木桶理论"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在相当多的事物中,存在着与"木桶理论"相类似的情况."木桶理论"强调克服缺点、弥补薄弱环节、发挥整体效应,在学校管理中也是具有一定道理的.但这种"木桶理论"宣传过度,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它使不少教育工作者形成了"补短教育"的观念,使教育教学工作走入了"补短拉齐"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是管理学中著名的“木桶理论”。相对于城镇学校,目前农村中小学面临的综合问题较多,是较短的木板。要加快提升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好的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让短木板“长”起来。  相似文献   

10.
现代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说的是:一只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最长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那一块木板;要想使一只木桶能够盛下更多的水,就要认清哪一块是最短的木板,并设法改变这块木板的尺寸。  相似文献   

11.
重要通知     
思考一:欣赏个体的同时。要注重群体的感受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一个班级,往往由几十名学生组成,正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有“长”有“短”,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决定木桶盛水量的,不是围起木桶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板。如果把素质教育比作“木桶”,那私它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几大板块组成;若从素质教育的内容来看,它是由德、智、体、美、劳等几大“板块”构成。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素质教育只有重视“短板”,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其“盛水量”。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上常会提到“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将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就“木桶原理”的本义来看,在一定的条件下,显然有其合理性。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往往会受到短板的制约,但我认为“木桶原理”用于教育学时,应该关注的恰恰是学生身上“那块最长的木板”。  相似文献   

14.
赵存卿 《教书育人》2005,(11):12-13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这就是现代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木桶理论”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将教师队伍比做“木桶”的话,就绝不仅仅是“补短”那么简单了。教师之“水”的质与量同“木桶”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这里姑且称之为“泛木桶理论”。“泛木桶理论”启发我们在教师管理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常会提到“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将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就“木桶原理”的本义来看,在一定的条件下,显然有其合理性。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往往会受到短板效应的影响,某一最薄弱的环节会使一切努力付之东流,这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6.
材料作文审题首先要阅读材料,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审题中常出现下列三个问题。一、对材料中关键的语句不能作出准确理解。例:“木桶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概念,说的是一个木桶的容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其它的木板即使再高出许多也没有价值。要增加木桶的容量,就必须加长这块最短的木板。很显然,准确把握这则材料的主旨,对“必须加长这块最短的木板”的理解就是关键。那块木板最短,不是小缺点,小毛病,即不是“不对”的问题,而是“不够”的问题,也就是某个局部不足就制约整体效益。对这句话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是管理学中著名的“木桶理论”。相对于城镇学校,目前农村中小学面临的综合问题较多,是较短的木板。要加快提升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好的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让短木板“长”起来。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等方面着力外,还需要关注的另一个要素就是要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缩小他们与城区教师的差距。近年来,浙江省各地教育部门和农村学校已在积极探…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木桶中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就要设法改变最短木板的长度“木桶理论”给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是:要想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不仅要关注“长木板”——明星员工,更要注重“短木板”——非明星员工。  相似文献   

19.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之后,我逐渐明白,班主任工作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探索一些“心理效应”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班风营造:“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班级好…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中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究竟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木板的平均长度,也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对中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是“最短的那块板”。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全面地、全员性地延长“短板”,是一名心理健康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在教学工作中,为突出学生主观感受、心理体验及健康情感熏陶的显著特点,本人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