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在安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安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安徽省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设定的几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2000年以来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障碍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相盅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安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主导产业含义,列举了县域主导产业的内在要求.并据此设计了县域主导产业的主要考核指标体系,即行业增长率、经济贡献、技术、社会效应、产业关联性等.最后,以安徽省A县的产业选择(主分量)作为实证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在中部崛起和皖江城市带开发的大背景下,工业发展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但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也成为伴生安徽经济增长的一个不争事实。根据安徽省1990—2011年的经济数据,计算安徽省经济增长的碳排放总量,运用脱钩理论分析安徽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动态脱钩变化,分析表明安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脱钩存在复钩的可能,且表现为三阶段动态复钩的变化趋势。据此,安徽省应调整产业结构、审慎产业转移、开发清洁能源、加大环保治理投入和加强森林碳汇,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以来,安徽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提高外向型经济质量,出口贸易发展较为迅速。从贸易发展数据直观考察,安徽出口贸易分布不均衡,不同区域存在发展差异。测算安徽省十七地区贸易基尼系数,发现安徽不同区域出口贸易差异显著,但随着经济不断增长,这种差异在逐渐减小。进一步对区域差异作收敛分析,发现安徽出口贸易区域差异存在条件β收敛。最后,从出口相对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两个角度提出促进区域贸易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安徽产业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及资源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角度,对安徽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及其调整进行系统研究,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SSM)对安徽制造业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安徽主导产业选择、结构定位及产业整合问题.并提-出安徽产业定位的整体思路:以现代农业为特色产业,以资源性产业为基础产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突出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服务,全面推动安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社会经济不断深入的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大.基于相关文献和六安市统计局及相关网站的数据,构建县域经济水平的评价体系,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六安市三区四县的经济发展做出相关得分评价,发现六安市三区四县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改善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意见,并给出提升六安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增长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三个角度对安徽省制造业的27个细分行业做了详细分析,指出安徽省的制造业竞争力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但经济规模水平总体仍然偏小,以资源初级加工业为主,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优势增强,呈现出从重化工转向高加工化工业特征。从而为改变安徽制造业现状,改变产业的结构层次较低、缺乏行业及区域的竞争力的行业,提高产业的扩散效应和竞争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体育产业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和体育产业规模、市场基础、主导产业,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和体育消费意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总结了安徽省体育产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般规律与特征,并提出了主要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安徽省成为国家首批两个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省之一,建设的核心在于就地就近城镇化。“郡县治,天下安”,县城的作用进而凸显。从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两个方面对近年来安徽县城发展作用进行历史性回顾,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家、长江经济带以及安徽次区域等三个层面分析了安徽县城的地位与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县城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安徽省试点工作的核心关键环节;(2)推动安徽县城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之一;(3)县城将是安徽省各大板块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最后,从发展模式、规划建设及产业选择等方面对近期、中期和远期安徽县城发展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具有较强的带动性和关联性。正确选择工业主导产业,并加以积极扶持,促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实现结构转型、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选择好对区域发展具有重点突破作用的工业主导产业,更具决定性的意义。本文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为例,对该区的主导产业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其发展、扶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县域经济是冲破"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民营化为主体,工业化为主导,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努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文献资料法、调查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部分民办高校运动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民办高校运动队建设中出现运动员选材困难,梯队化建设断层;训练周期短,"学训矛盾"问题突出;训练条件设施简陋;教练员队伍不完善;激励政策不足的问题,结合民办高校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安徽民办高校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影响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内外生变量基础上,总结了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实践做法,凝练和反思工程实施对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后提出安徽中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发展中面临的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的经济取得较好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主要人口问题和挑战:人口老龄化比重增加且速度逐渐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素质相对较低且分布不合理;劳动力年龄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就业压力增加,压迫经济发展。人口和发展是安徽省当前以及未来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采取综合措施、正确引导才能解决人口主要问题,才能为振兴安徽经济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安徽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2000年至2012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金融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显示出安徽省步入了城镇化中期快速发展的阶段,但金融指标增长速度缓慢,金融资源闲置问题突出,发展效率在降低,安徽省金融不能有效的促进安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出安徽需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效率;完善安徽金融机构体系,实现城镇金融网点全覆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和谐安徽过程中,宗教的影响不可忽视.宗教在安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中都能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安徽中的积极作用,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宗教管理部门要用和谐的理念开展宗教工作,宗教界自身要探索适应安徽省情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随着安徽经济的加速崛起,人口与经济的分布不一致性在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差异也在不断扩大。全省经济发展大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中部凸起的空间格局。与经济格局相反,人口分布北多南少,经济发展滞后的皖北地区是全省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改善安徽省人口分布的战略目标就是促使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分布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人口分布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安徽滁州技师学院)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安徽省重点建设十所中等职业学校之一、安徽省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单位。  相似文献   

19.
对安徽省家庭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安徽居民对家庭体育的参与状况、认识与态度、余暇时间的分配、活动场所、活动方式、活动项目等情况,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安徽家庭体育的发展不容乐观,并根据目前状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安徽省家庭体育的发展,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融洽,预防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建立安徽省1990、2000、2010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均GDP空间属性数据库,借助GIS空间分析模块,采用冷热点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安徽近20年经济空间布局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揭示:安徽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呈单极向多极转化趋势,具有点、线、面特征;全省经济热点区总体保持稳定,基本在合肥、皖江经济带,但次热点区空间变化较大;安徽省内部存在明显的区域经济差异且有向合肥——皖江经济带极化的趋势。而全省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主要受自然资源、政策、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