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博士生教育中多个利益主体的博弈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博弈论理论具体分析了我国博士生教育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新的视角揭示了"目标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是形成"道德风险"、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两大突出因素,提出了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为"均衡点"的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博士生培养机制优化: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博士生培养质量。从国外高校博士生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的经验中发现.我国高校必须以"科学研究"为价值取向.通过统筹考虑博士生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来优化博士生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3.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教育中的"证书项目"以及"联合学位项目"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跨学科培养中具有典型性。其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机制是:以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科间交流,解决复杂的社会及科研问题,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及转换能力为基本宗旨;以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研究项目和方向为基本路径;以专门的跨学科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跨学科师资配备及跨学科提供课程作为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支撑机制。借鉴普林斯顿大学的上述特征,我国高校博士生跨学科培养中应以尊重学生学习自由为理念,以复杂议题为依托,通过自主开发跨学科学位和跨学科项目、专门的跨学科组织机制建设、"多学科"与"大跨度"的师资与课程资源整合、"高标准"和"全渗透"的跨学科科研训练切实推进博士生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控制规模 改革机制——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认为当前我国博士生教育的规模偏大以及培养机制中的"大锅饭"因素,是影响博士生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障碍.仅靠加强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将规模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实施"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以科研项目经费为引导的导师资助制",才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探索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基础上,比较德国传统"师徒制"与新型"结构化"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点。"师徒制"模式重视博士生尽早融入导师的教席工作,旨在为未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积累经验,而"结构化"模式为博士生设立了跨学科、跨机构和跨国界的研究平台,目的是增进师生交流,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培养博士生毕业后应对更广阔就业市场需求的综合技能。传统"师徒制"模式和"结构化"模式相互补充,构成德国多元的博士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博士生培养模式中,德国的大学以个别指导和自由研究为核心的"学徒式",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在研究生院基础上的以集体指导和规范的课程教学为核心的"专业式",在19世纪后期结合美国社会发展实际需求获得了长足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专业式"培养模式更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和博士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而逐渐成为世界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方向。深入研究两种博士生培养方式的不同,可为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不断学习、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东北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培养改革,以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确保科学研究贯穿博士生培养整个过程"为最高原则,以"强化培养过程,优化培养环境"为重点,主要举措包括:改革课程学习环节,强化课程学习的研究训练功能;调整论文评价取向,重点考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潜力;健全导师指导制度,注重对博士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指导;完善论文审查制度,实现过程指导和过程监控的有机结合;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天津大学药学院积极响应学校作为教育部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历史性要求,建立"纵向+横向"系统网格化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入校始,即"纵向"为每位博士生建立个人培养学术档案,将入学至毕业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此外"横向"将所有博士生培养过程进行汇总,掌握整体情况,同时也可将某位博士生的进展情况在院内进行较为精准的定位,以确定继续扶持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者启动预警机制.该方法既实现了博士生培养过程的个性化管理,又能帮助导师和学院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业动态,为院级单位博士生培养质量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我国一流学科建设的任务出发,对照博士生培养的条件和要求,构建了基于卓越目标的一流学科建设和博士生培养关系分析框架。加之科学研究是博士生培养的不二路径,因此,文章通过对博士生科研体验感受进行实证调查,就我国在校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和培养状况进行分析。这一分析突出了以"学"为中心的增值性评价理念,从博士生切实感知到的学习环境与科研经历出发,全面了解博士生对于导师指导、资源平台、研究文化、能力发展、培养模式等的认知和体验,检视当前我国博士生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博士生发表制度现已成为一个颇受争议和关注的议题.本研究引入"内卷化"概念,试图解释博士生发表制度运行时"有数量增长而无实质创新"的现象.具体而言,博士生发表制度的目标指向本为提升培养质量,但在制度执行环节却出现诸多偏差,具体表征为"为发表而发表"的目标替代、"不发表就出局"的资源竞争、"利益联结强化制度合法性"的路径依赖以及"论文数量繁荣并未带来学术创新"的功能锁定四方面.透析"内卷化"的形成机理不难发现,博士生发表制度作为一种评价制度,其评价标准的"数字崇拜"消解了学术本真,评价主体的"权力让渡"弱化了培养责任,评价结果的"高度关涉"催生了内卷乱象.为突破"内卷化"困境,推进博士生发表制度回归学术本真,培养单位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博士生发表制度的内在张力;加强科研发表指导,落实培养单位对博士生培养的主体责任;淡化"淘汰"色彩,以分流退出机制提升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国内博士研究生招考工作中人才的选拔实施现状与问题,希望通过借鉴国外"申请审核"方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申请考核"制博士生选拔方式,以创新能力考查和科研潜力预测为核心改革博士生选拔办法,提升导师选才能力,强化导师自主性与自律性的平衡,完善后续培养过程中的质量监督考核,以形成良性循环的招生培养体系,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博士生培养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十四五"规划开局与高等教育普及化起始的交汇,促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必须选择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也赋予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以重要战略意义。基于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理性认识,现阶段我国博士生培养存在如培养目标模糊、标准偏低、缺乏对知识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招生方式缺乏灵活性;培养过程中知识结构固守传统、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制度刻板;高水平导师不足及对博士生培养精力投入不够等问题。借鉴世界顶尖大学博士生培养经验,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应着力树立高质量培养目标、优化招生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过程、强化优质导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认为博士生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某种脱节,造成了博士生培养中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博士生培养与学科点建设及学科的科研方向存在着若即若离的现象;博士生培养以导师为单元而不是以学科为单元;培养制度的外在强制性过强,比较死板,不能及时按照博士生培养的要求进行调整等。指出博士生创新培养在本质上也是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制度的重要内容。建议要从源头上把博士生创新培养纳入博士点学科创新体系中,必须建设以学科为基本单元的博士生创新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来,美国博士生教育经常被视为"金标准",成为世界各国仿效的对象,人们把它的成功归因于对博士生的科研训练。美国博士生的科研训练以研讨班为主,通过实验室轮转实现博士生、导师、学术兴趣的互动,以科研项目研究为训练平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相应地,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应当充分发挥研讨班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积极为博士生提供科研实践机会,鼓励和资助博士生参加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柏林自由大学是德国9所精英大学之一。自2003年以来柏林自由大学开启了跨学科集群博士生培养策略,塑造了新的科研范式和博士生培养模式。其跨学科集群中科学的战略规划、高效的研究平台以及创新的组织文化无不体现出"学习共同体"的特质,并展现出融合多元文化,汇聚各家思想,讲求科研效率的特色。通过以柏林自由大学达勒姆研究院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模式为案例,以学习共同体为理论基础,对其跨学科科研组织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博士生的学术热情与学术投入是影响博士生培养的核心要素,而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基于一项北京市大规模的博士生调查研究,文章分析表明:导师全方位指导的强度越大,博士生的学术热情增加的概率显著提升,学术热情减退的概率显著下降,科研活动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都显著增加。这一结论很好地支持了导师"三全育人"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博士生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博士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将高品质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作为该校研究生院的使命,建立起相应的博士生质量保障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建立学术管理体系;以博士生发展为诉求,打造多方支撑体系;以质量保障为宗旨,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制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博士生教育与质量保障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当前我国高校的博士生培养要全方位支撑博士生学术发展,强化博士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规范博士生管理制度与流程,坚持以生为本的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18.
大陆高校招录港澳台博士研究生,既是培养了解中国国情的港澳台地区人才的渠道,也是培养港澳台高级人才国家认同的途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南方某"985工程"高校某社科类研究院的台湾博士生专班是大陆高校较大规模的兼读制台湾博士生专班之一,现正发展成为港澳台博士生专班。文章以个案研究方法,论述分析该专班招录、培养方案、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遇到困难与解决对策,旨在以这个港澳台兼读制博士生班的个案,为大陆高校提供相关办学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9.
博士生培养环境因构成要素的错综复杂而成为待揭开的"黑箱".基于注意力配置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Nature发布的2019年博士生调查数据为样本,对我国的博士生培养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博士生所感知的培养环境,由以导师为核心的微观组织环境、培养单位构建的中观制度环境和输入社会信息的宏观社会环境构成.权力机制的异化、激励机制的缺失以及社会化机制的嵌入,造成了目前组织环境的秩序失范、制度环境的工具理性以及社会环境的信息超载,进而影响了博士生的学术成长.应通过规范导师指导权、强化制度激励效应以及加强人文关怀等措施,切实改善博士生培养环境,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德国博士研究生实施集群化的培养模式。柏林自由大学达勒姆研究院通过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跨学科组织,开展博士生培养和科研工作。在跨学科的科研组织中,科学的战略规划和创新的组织文化体现出"学习共同体"的特质,展现出融合多元文化、汇聚各家思想、讲求科研效率的教育特色。严格的博士生培养和科研项目审查机制为高效公正地开展研究提供了平台。这种新的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校博士生教育改革与跨学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