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2013年在信阳师范学院成功地召开“《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后,《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学论》研究工作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2013年底,“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成立。该联盟由教育部体卫艺司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成立,是全国学校基础体育类的监测中心。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课程论的使命与任务的研究与界定,是关系到学科自身科学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对其的释义既是判析体育课程真理性存在的问题,也是相关体育课程范畴与结构是否科学的体现。由此探索体育课程论的使命和任务,为体育课程论的学科建构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佰军 《精武》2012,(6):39-40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的教育现象.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学校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张学忠 《体育学刊》2003,10(2):12-15
针对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概念不清、体育课程与教学关系不明,将体育课程和教学不同范畴的问题混为一谈的现状,运用现代课程论和体育教学论的基本观点,对体育课程和教学的关系进行论述,从而弄清两的本质和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我国“十五”期间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特殊体育论探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特殊体育论又称残疾人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体系中正在迅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专门研究残疾人体育现象,揭示残疾人体育规律的科学。特殊体育论在整个体育科学体系的子学科群——体育理论科学群中,与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和群众体育学处于同一层次上,并共同构成体育理论学科群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6.
德国体育课程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体育课程论研究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德国体育课程论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①提出了跨学科的体育课程目标;②运动文化教育的设想;③"移动学校"的设想;④提出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研究的5大领城;⑤研究和实施体育课程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做这件事情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阐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内涵 ,以及二者的区别和关系 ,分析建立我国体育课程论的必要性 ,并提出构建我国体育课程论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思想起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现状估价所产生的困惑谈起,明确提出“体质论”与“技能论”之争,是贯穿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整个体系的基本矛盾;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历程中两对类同事件的回顾,进一步确认基本矛盾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奠定学生的体育基础与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奠定学生的体育基础与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这两个问题似乎非常简单,在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对这两个问题也不乏有许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认识和理论具有指导性意义。在现代教学论思想指导下的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前,  相似文献   

10.
程传银 《体育学刊》2007,14(3):69-72
近几年来,德国体育教学论研究的主要观点有:1)体育教学论是一种关于不同背景下具有广泛适用对象的学术范畴;2)运动文化教育的设想与丰富个性的培养;3)体育教学论应该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动态变化而调整;4)体育的“社会疗养院”概念以及体育教学论在生态教育、和平教育、文化交融教育、防止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的构想,并试图架起一座消除竞技体育与体育教学之间鸿沟的桥梁。从人类学和文化学的视角讨论体育教学论问题,指出建立与社会变化相适应的体育教学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学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诸多学者从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学校体育中的众多相关问题进行了颇多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直存在一个较为混沌的问题亟待解决,即学校体育学科中不同子学科的相互区别与联系问题。从目前能够检索到的我国这一领域研究的成果和相关资料来看,对体育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论及体育教学论的概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等核心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而导致了学校体育诸学科的范畴不清,概念不明,研究零散。这一现状不仅不利于学校体育学科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不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助体育课程论和体育教学论等学科的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调查与分析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地区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设置情况。文章根据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地区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现状,研究和完善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地区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指标体系,为充分发挥体育学科教学的功能、明确和落实体育的教学任务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帮助,最终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为学校教育造就了一个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化和生活环境,这个环境是现代学校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活动空间。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亦造成“网络世代”的茁壮成长,而“网络世代”的主体为学生。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学校体育工作决不能囿于成见,更不能对这种变化无动于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皆已触网,体育学科也不能独善其身。探讨网络环境下体育学科学习环境的变化,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成为理论上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功能论的视角对体育课程文化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基于“社会功能文化”将体育课程文化划分为运动文化、社会文化、价值文化三个方面,每类文化的目标定位分别是快乐、多元和民族;基于“结构功能主义”对体育课程文化构建中的环境问题、价值观问题及传承平台的建设维护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对体育课程文化内部结构中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需求基础上,采用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和文献综述等方法,论多媒体技术与高校体育课程整合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为学校体育教学紧跟新课标理念的步伐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代日本学校体育教育与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早期学校 体育教育的发展,直接受到了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由于政治和历史等问题的干 扰,中间曾经中断了几十年的联系。直到70年代后期,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又再度 波及我国。如:健康教育论、体力论、快乐体育、生涯体育、方法论等等,这些对我国学校 体育教育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还有一些学术理论、观点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研究 中借鉴的不多,“运动文化论”就是其中之一,而这一理论在日本学校体育研究中有着广 泛的基础,要想真正了解“运动文化论”的本质以及日本战后体育教育改革能够为我们 带来哪些有益的借鉴,有必要从战后日本学校体育的改革谈起。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科学》2014,(2):44-48
针对日本的"快乐体育论"传入我国以来出现的多义性理解的状况,本文把梳理"快乐体育论"的源头,揭示其本真面目作为研究目的。认为:日本脱产业化社会的到来为其"快乐体育论"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客观环境基础;之前以"运动手段论"为特征的日本学校体育暴露出来的弊端,刺激了"快乐体育论"的诞生;胡伊青加与凯亚洛斯的"游戏论"则为"快乐体育论"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思想依据。概括而言,不应对"快乐体育"的"快乐"望文生义,把其单纯地放在方法论水平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学校体育的现实,从发生论、存在论的高度予以把握;"快乐"不是达成体育目的(体质、技能、社会性)的手段,运动亦不是获得"快乐"的手段,"快乐"作为显发游戏本质的要素,与运动同在。  相似文献   

18.
论体育课程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教学论"和"课程论"两套概念系统和话语系统为分析理据,厘定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的异同,提出对体育课程目标的理解,并提示以"课程论概念系统"(课程目标)代替"教学论概念系统"(教学目标),是当代教育改革中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两对基本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两条主线一直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一条就是教育理论,另一条就是整个体育的发展走向,其理论和实践反映到体育教学中就构成了“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体质论与技能论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的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这两对基本矛盾斗争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是关键。没有合格的教师,学制、课程改革都是枉然。“健康教育化”是近来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流行倾向。该倾向实质上是对“健康第一”课程理念一种形而上学的诠释,不利于体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引入当代西方著名体育学者西登托普先生的运动教育模式,其中的运动参与目标多元化和社会适应目标的模式。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可操作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