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观汉记》是东汉刘珍、边韶、蔡邕等相继撰成的纪传体东汉史,在范晔《后汉书》问世以前,世人将此书与《史记》、《汉书》合称“三史”,甚为推重。此书原有143卷,唐代已佚十余篇,传至元代已没有完篇。清康熙时,姚之驷从旧史注文及类书中搜集一部分佚文,辑为《东观汉记》8卷。乾隆时,纂修《四库全书》的馆臣又增收了姚辑本失收的大部分佚文,汇为聚珍本24卷。1987年3月,中  相似文献   

2.
《后汉书》是南朝刘宋时期范晔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从范晔删众家后汉史写作开始,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为止,未能完成全部写作计划。一方面,《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其创造性的撰写成为儒林和史学的典范。以致许多儒者精读该书;另一方面,范晔的为人和被杀的命运,又悬示了一个生动的典型,伴随范晔被杀,撰史由私家的权利被收归国有;皇族继续打压世族。至颜之推对范晔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批评。扬弃范晔,象征士族文人的自我转型,转变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巨变,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颜之推就是一个成功转变的典型。  相似文献   

3.
现行《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社会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主要记载了自光武帝到献帝时期(公元25-220年)的历史。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范晔,“志”的作者是司马彪。范晔(公元399-445年),字蔚宗,东晋、南朝刘宋时人,祖籍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家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范晔出身于世族之家,自幼好学,博览经史,善为文章。刘裕建宋后,范晔入补兵部员外郎。宋文帝元嘉元年,他被贬为宣城太守,政治上不得志,乃立志修订诸家后汉史书,这是其治《后汉书》的开始。范晔的生平著作,有《汉书缵》十八卷,集十五卷,录一卷,《百官阶次》一卷,但皆已散佚,惟有《后汉书》传至今。  相似文献   

4.
(<后汉书>今往今译)的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它与(史记)、(汉书)、(王国志)合称“四史”,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代表作。在“四史”中,(后汉书)的总体地位赶不上(史记)、《汉书),但是它颇有很多独创之处。比如:为了揭示宦官之祸,突出名土与宦官的激烈斗争,特别写了《宦者列传)和(党铜列传);为了突出皇后(特别是太后)对政治的影响,特别设立(皇后纪)两卷。宦官与后妃干政,在东汉王朝历史上是最为突出的政治现象。作者提倡气节,重视妇女中的有才有德的人物,又首创(独行列传)、(逸民列传)和(列女传)。…  相似文献   

5.
王锷 《文教资料》2001,(3):112-119
孔颖达(574-648)字冲远,唐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隋大业初举明经,授河内郡博士,入唐,太宗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累迁国子博士、给事中、国子祭酒,封曲阜县男,是唐代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孔颖达与颜师古、贾公彦等人融合汉魏以来南北朝经学家之注解,撰定《五经正义》180卷,即今《十三经注疏》之《五经正义》,又撰有《孝经义疏》等。 《礼记正义》70卷,是孔颖达与国子司业朱子奢、国子助教李善信、太学博士贾公彦、太学博士柳士宣、魏王东阁祭酒范义■、魏王参军事张权等共撰。贞观十六年(642),又与前…  相似文献   

6.
王楠 《语文知识》2009,(2):93-94
史书有纪传与编年之分。20世纪以来,随着文学史撰著的兴盛,文学史撰著体例也逐渐形成近于史家纪传与史家编年相区别的传统。文学编年史侧重于文学史料、史实、史事的清理与把握,对文学发展进程进行动态的、立体的纪写,从而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学历史进程,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陈文新教授主编的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涵盖古今的文学编年史。赵伯陶先生分撰的《明末清初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赵著),以明末清初(1601——1700)这一风云动荡历史时期的文学为研究对象,采用编年的形式,纲目结合,全面而立体地展现了明末清初百年的文学史风貌。全书史观宏阔,  相似文献   

7.
“二十四史“,也称“正史”,是我国古代24部历史书籍的统称,为一种纪传体史书。这套书卷帙宏大,内容丰富,总共3259卷,约4000万字。它记述的时间,从《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始,至《明史》记叙到明崇债十七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详细记载了我国4000多年各个朝代的人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情况,所以说它是我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历史大事记”。具体地说,“二十四史”指下列史书: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东汉班固及其妹班昭著的《汉书》,南朝宋范晔等著的《后汉书》,晋陈寿著的《三国志》,唐房玄龄等著的《晋书…  相似文献   

8.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许慎 ,他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汉字研究著作。其生平事迹等史书上记载不甚详明 ,后学者看法有异。  相似文献   

9.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许慎,他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汉字研究著作。其生平事迹等史书上记载不甚详明,后学者看法有异。  相似文献   

10.
合浦珠还     
聪聪 《下一代》2008,(5):47-47
在1500多年以前的我国南朝时期,著名学者范晔编纂了一部纪传体的东汉史书《后汉书》。这部书共分130卷,在其中的《循吏列传》中,有一个富有神异色彩的美丽传说故事,这就是  相似文献   

11.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回族历史学家,一生于民族史的撰修倾注了很多心血,他在《中国通史·导论卷》的开篇第一章即提出中国民族史的撰述问题,通过对民族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发掘民族重新组合时期的民族史撰述路径、结合史书题材对民族史撰述的影响、关注民族史撰述的近代化倾向以及统一多民族历史修纂的实际操作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创建的思考,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民族史撰写是有很大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12.
许慎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他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汉字研究著作。其生平事迹等史书上记载不甚详明,后学者看法有异。  相似文献   

13.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 ——引自初中历史课本《中国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二十二课 其原文出自明史馆臣撰的编年体史书《明实录·太祖实录》卷34,是对明太祖朱元璋为发展经济巩固政权而采取的让步政策进行的形象化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汉书·地理志》记载:安定郡有"鹵县",《后汉书·郡国志》不见记载,卤县东汉废,再无史书记载。从此卤县湮没,治所无考。甘肃省崇信县博物馆陶荣在崇信县境内刘家沟、王河湾、魏家沟许多秦汉时期陶器上发现有"卤"、"卤市"等戳记,并撰《卤县地望考逸》一文,认为今崇信县刘家沟遗址即为汉卤县遗址。笔者前往调查,认为将刘家沟遗址确定为卤县治所,甚为有理。对卤县治所的确定,纠正了《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的错误,填补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上关于卤县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一、王将的身也及其所处的时代王符是东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是安定郡临泾县(今甘肃镇原县南)人,字节信。他的生卒年月《后汉书·本传》未祥。但依和他友善的马融、张衡、皇甫规等人的生卒年月来推断,他的一生大抵不出东汉和、安、顺,桓等四帝时期。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曰:“《潜夫论》十卷,汉王符撰,四库全书著录,隋志,新旧唐志、崇文目、读书志、通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校历史系《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讲授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文选》课多年,一直致力于改进这门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史学基本素质。现撰成此文,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以期与学界共勉。必须重视加强对“导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史学原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读”对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史书有重要意义。它首先是分体裁介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史籍及其作者、成书经过、体例、内容。史料价值。注释、版本和后人研究的有关论著等,从总体上把握这一体裁史书的发展过程。其次,重点介绍各类体裁史书的优缺点,阅读各类体裁史书的方法,从而达到指导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7.
东汉碑刻是个生动而丰富的语言宝库,其种类多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历史、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神仙鬼怪等东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东汉碑刻如此兴盛是与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其目的主要是彰功表绩,向社会宣扬孝道、展示亡者的德勋。碑文须面向大众,要让普通百姓基本读懂,这就决定了撰碑者在行文时无论是用俗语,  相似文献   

18.
试论近代章节体史书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节体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新起的一种史书编撰体裁。它具有依时间顺序,按章节编排;因事立题,分篇综论;既分门别类,又综合通贯的特点。它比旧体裁的史书容量大,系统性强。章节体史书的兴起,显示出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趋势。一形式由内容决定。章节体是在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下,适应资产阶级新史学而产生的一种史书体裁。在古代和中世纪,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西方历史学家只能对社会的各个侧面,诸如政治、军事、外交和宗教等,作一些直观性的、单一性的记录。因此,适合表达这些内容的西方史书体裁,不外乎多卷本的编年体、传记体和纪事本末体等。自从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大机器生产改变了人们过去的狭隘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撰写《史记》,效法孔子作《春秋》的撰述方法,借助历史表达褒贬好恶,宣扬政治理想,成其一家之言;同时,又摆脱了《春秋》“虚美隐恶”的书法限制,贯彻了史家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由于他在撰史方法上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结合时代特征的新发展,从而使《史记》成为继《春秋》之后中国古代史书撰述的又一不朽典范。  相似文献   

20.
班倢伃     
背景链接 班固(6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走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