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锁定考点】1.读准文言字音;2.理解常用实词含义、虚词用法;3.正确把握朗读节奏与断句;4.理解、翻译重点语句;5.掌握文言基本词法、句法;6.把握文本主要内容;7.评价人物形象;8.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9.赏析文本写法;10.适度拓展、理解文本。【新题演练】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  相似文献   

2.
“孰与”和“孰若”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两个语言单位,其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但它们到底是什么词,至今还不十分清楚。一、从《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起《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三个句子: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吾孰与徐公美?③吾与徐公孰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古代散文选》注解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谁美?孰、谁。这样的意思文言里可以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也可以说“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相似文献   

3.
纵观《邹忌讽齐王纳谏》,有六个“三”值得品味。 三次对话。三次对话发生在邹忌与妻子、与妾、与客人之间。同一个问题,表达不尽相同。对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对妾“吾孰与徐公美”,对客人“吾与徐公孰美”,行文活泼,有变化。针对同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邹忌的发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朝服衣冠,窥镜”时问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有的读者认为这是在与城北徐公比美,邹忌并不知道究竟谁更美。这样理解并不符合作者本意。实际上这个疑问是无疑而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一句话本身包含如下信息:一、城北徐公之美是公认的事实;二、邹忌把徐公当作“美丽者”的标准;三、接近徐公之美是邹忌的目标。也就是说,邹忌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比不上徐公的,他的问话只是顺嘴说说而已,这种类似比较的发问,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是一种以接近徐公之美为满足的炫耀。关于自己比不上徐…  相似文献   

5.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美男子邹忌与徐公比美,分别向妻、妾、客询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其中“孰”或前或后,句中词序不一,有“颠倒”现象。这涉及到文言文中两种基本句式的常识,搞清楚其规律,对理解文意大有益处。词序,又叫语序,是指词语在组成句子时的先后次序。词序的严格规定性,是汉语有别于其他民族语言的重要特点。一般说来,汉语的一个词在句中充当某种句子成分,其位置是固定的。比如主语一般要放在谓语的前面,宾语要在动词的后面,定语、状语要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词语前面等等。这种次序不能随便…  相似文献   

6.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虽极其简短,但情节生动,意味深长。究其原因,与多种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关系极为密切。简单地说,修辞就是修饰文辞,通过对语言的加工、调整和润色,借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邹》文中,作者首先运用错综的修辞方式,或抽换词面,或伸缩文身,或交迭语句,或变化句式,使人物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地位和交际场合,表现了各种不同的语态。“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都表明同一个意思:徐公没有您(邹忌)漂亮。但是,同一种思想、意思的表  相似文献   

7.
“谁与邹忌的关系最亲?”一句平实而又恢谐的问话掷起了一串笑声,但旋即,那洋溢着笑意的五十二张脸又低了下去,仿佛头下桌面的书间有无数看不见的磁力线似的。一阵嗤啦嗤啦的翻书声后,小明用眼的余光扫了扫近旁的座位,只见几只手正在耳旁摩挲着——这是举手的序曲,这是抢答的前奏!“唰!”小明果断地举起了手:“妻子与邹忌的关系最亲。你看她脱口而出‘君美甚’,那夸夫、赞夫的感情多鲜明!客与邹忌的关系最疏远,他不仅未说‘君美甚’,甚至也未用妻、妾用的‘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样的反问句,而是用了‘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这样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中表示比较的句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用“与……孰……”“、孰与”表比较。如:①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我与徐公比谁更漂亮呢?②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智囊全集》)意思是: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看廉将军比得上秦王厉害吗?”二、用“孰若”、“莫如”“、不若”表比较。如: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童区寄传》)“孰若”可译作“哪如”。全句意思是: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如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徐公比不上你漂亮啊!③莫如以…  相似文献   

9.
也许,齐国邹忌之妻的那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曾令你忍俊不禁.而相对于智子疑邻的“宋国富人”,邹妻或许要“以五十步笑百步”了。虽然她对丈夫的夸赞违背了事实,但还没有去说徐公的什么坏话。而“宋国富人”对关于及时修墙的同一句忠告,在儿子,是聪慧的证明;在邻人,却是怀疑的因由:感情亲疏导致认知误差如此之大!  相似文献   

10.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其中有一段主客对话的内容: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试验修订本高语一册63页)“问之客曰”四字,原必修本作“问之”,估计是版本有异。近翻阅诸祖狄《战国策集注汇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其上册507页  相似文献   

11.
乙常青 《初中生》2006,(7):18-18
言中表示比较的句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用“与……孰……”、“孰与”表比较。如: ①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我与徐公比谁更漂亮呢?  相似文献   

12.
门庭若市     
邹忌是个出众的美男子。爱妻,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当然是你喽。爱妾,我和徐公比,谁更漂亮?徐公哪能跟您比?作文明日之星有客人来访。我和徐公比……徐公赶不上您。一天,邹忌和徐公相遇。原来徐公比我美多了!看来,妻和妾是因为偏爱我,客人是有求于我,所以都没有说实话。《让座》责编李依桐精精彩彩典典故故作文明日之星55邹忌来见齐威王。大王,您也要小心,别像我那样受到周围人的蒙骗啊!有道理。群臣百姓有能够指出寡人错误的,受重赏。命令一下,人们纷纷进谏。呵呵,门口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燕、赵、韩、魏等国也都派人来朝见齐威王…  相似文献   

13.
一、下列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坐谈,问之客日——指代“吾与徐公孰 美” 。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指代“徐公”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指代妻、妾、客 “皆以美于徐公”这件事 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指代齐 威王广纳贤言这件事 二、加点词语中,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i 。 【 】 A.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皆…  相似文献   

14.
一、理清思路学习文言文,首先要从整体上了解文意.因为只有从整体上了解了文意,才能品味语言,探究结构,把握文旨,鉴赏技巧.要从整体上了解文意,就要从理清文章思路入手.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在预习和质疑的基础上,我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妻、妾、客对邹忌与徐公谁美的问题各持什么态度?邹忌从中悟出什么道理?2.邹忌在进谏时说:“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中的“此”指的是什么?3.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意见,结果如何?妻、妾、客都认为邹忌比徐公美,而邹忌通过窥镜自视认为不如徐公,从中悟出他们是或私、或畏、或有求于自己,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往往被蒙蔽;由私事比国事,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所以邹忌讽谏齐威王要纳谏除蔽;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意见之后,齐  相似文献   

15.
齐人一妻一妾《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内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相似文献   

16.
[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  相似文献   

17.
师旷论学     
《初中生》2009,(35)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感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选自刘向《说苑·建本》)  相似文献   

18.
【原文】 有人焉,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以事其君,可谓臣乎?曰:否。杀其身以事其君,可谓之臣乎?曰:否。夫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资于事父也。杀其身者,无私之极则也。而犹不足以当之,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况于无形无声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不然,而以君之一身一姓起见,君有无形无声之嗜欲,吾从而视之听之,此宦官宫妾之心也。君为己死而为己亡,吾从而死之亡之,此其私匿者之事也,是乃臣不臣之辨也。  相似文献   

19.
〔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①者,其良人②出,则必厌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厌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目阚)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③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④无与立谈者,卒以东郭⑤墙⑥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厌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日:“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⑦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⑧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  相似文献   

20.
〔原文〕崔武子1见棠姜而美之,遂取2之。庄公通焉。崔子弑3之。晏子4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5,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