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照应谈     
照应,属文章组织结构的表现技法,是指文章、作品前后部分的关照、呼应。所谓关照,就是在写前面时要对后面将写到的内容做必要交代或留下伏笔;所谓呼应,就是在写后面时,对前面写过的内容做必要的回应。照应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一)文题照应。即行文与标题的照应。有开头与标题照应、正文与标题照应、结尾与标题照应,都属文题照  相似文献   

2.
照应,届文章组织结构的表现技法,是指文章、作品前后部分的关照、呼应。所谓关照,就是在写前面时要对后面将写到的内容作必要的交代或留下伏笔;所谓呼应,就是在写后面时,对前面写过的内容做必要的回应。也就是说,“前有交代,后有呼应”。交代和呼应,是一个问题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这好比演戏时,如果第一幕的田上挂着一把宝剑的话,那么,到最后一幕这把宝剑就该让它出鞘。否则,这把宝剑就是多余的道具,一开始就不应当将它挂上去。交代和呼应在文章写作中十分重要,如能运用巧妙,行文比前段后,首尾相衔,前有交代,后有着落,…  相似文献   

3.
照应,属文章组织结构的表现技法,是指文章、作品前后部分的关照、呼应。所谓关照,就是在写前面时要对后面将写到的内容作必要交代或留下伏笔;所谓呼应,就是在写后面时,对前面写过的内容作必要的回应。也就是说,“前有交代,后有呼应”。交代和呼应,是一个问题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倘若前有交代、后无呼应,读者会感到有响无应,交代没有着落;反之,空有呼应而无前面的交代,读者也会感到莫名其妙,多此一举。这好比演戏时,如果第一幕的墙上挂着一把宝剑的话,那么,到最后一幕这把宝剑就该让它出鞘。否则,这把宝剑就是多余的道具…  相似文献   

4.
呼应也叫照应,是指新闻前后部分的关照。前面提到的事,后面有交代;后边讲的事,前面要有所提示。这是新闻布局的方法之一。新闻布局就象楼房的建筑蓝图,没有新闻布局,就写不好新闻。把许许多多的事例材料,按照布局先写的事与后写的事要有所照应,前一部分内容与后一部分内容相互呼应,题与文、首与尾都有所关照,才能使新闻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作者的意图,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呼应可分两类:  相似文献   

5.
小言论写作,拟题和写文二者应该并重,不可偏废。就是说,不仅要写好文,而且要立好题。文章要写得深,首先题目要立得新。所谓“题好文一半”,就是这个道理。只有题文俱佳,方可称为好文章。所以,小言论标题的拟定,应该十分重视,不能认为无足轻重,更不能随便凑和。有的同志对立题不够重视,认为稿件寄到报社,反正编辑会帮助修改的。当然,编辑对不恰当、不理想的标题是要修改的,甚至要重做标题。但是编辑是你文章的第一个读者,“第一印象”很重要。你文章写得好,但标题一般化,编辑往往容易忽略掉,相反,你的文章有一个好标题,编辑就会被吸引住。有时候,作者的一个好标题,会触发编辑的灵感,能把文章编得更精采。  相似文献   

6.
文章有个好的结尾,能提高文章的价值,现在从思维方式角度,介绍三种。一、强调主题的思维普通的结尾,呼应开头,使结构完整,严谨也就够了,于主题没有更多的促进。有的呼应开头,却能起到强调主题的作用。如古文《口技》,开头是:“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隅,施八尺屏障,口技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是交代,介绍了口技者的用具简单。后面详细地描写口技仿效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声响,使人惊魂动魄,结尾几等  相似文献   

7.
写文章要注意前后照应,写如果到后面,忘了前面,就会使句子中相关的成分违反语法规律、语言习惯,或是不合情理,在意义上不能配合。词与词搭配不当,顾此失彼,这是目前报刊常见的语病之一。这种毛病最常见的有: 一、主谓搭配不当: 1、对于学习稍差的学生应耐心予以指导,决不  相似文献   

8.
点评:点评:一要条理,二要简约该文应该是一篇业务经验性文章,且意旨比较专一,题目还是直白一点好,故改之。文章的毛病:一是缺乏条理;二是文字不精炼。所谓缺乏条理,就是没有将所做的事情或体会进行疏理、归纳,而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看起来层次不清楚,表述不明确。所谓文字不精炼,就是写了不少与表达文章意旨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话。比如:文章的第一节完全可以不写;文章第三节中的公司改造户表的过程也可以不写;文章第七节关于市通用机械厂及其家属区用户交费问题上的扯皮事项在第六节中已有交代,无需再写,等等,不一一列举。此外,文中的小标题,…  相似文献   

9.
在组织和运用长句时,处处注意照应是很重要的。所谓照应,无非就是要注意长句前后、上下各种成分、各种词语、各层意思、各种关系之间的相互配合,使之呼应得体,协调一致,以使文句通畅,内容表达周密。长句由于所用词语多、成分多,关系复杂,失去照应或照应不当的错误极容易发生。这里举几种谈谈。一、词语重复,照应不当词语或语义上重复,之所以是照应不当,是因为重出的词语或语义相互撞车,从而使长句前后  相似文献   

10.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这可以算得上是编辑的行话.但也有不少编辑不约而同地认为做标题主要是作者的事,无章可循,相对于文章内容来说,是"软件",能做到题文相符就可以了;编辑工作无非是选题、组稿、审稿以及加工、整理等.殊不知加工、整理是审稿的延续,是积极的、高层次的加工、整理,不仅要防止和消灭错误,还要积极地提高质量,关注其内容.而标题是内容的"首领",应该格外关照才对.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图书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都谈到图书的“题跋”,但是对“题跋”的概念并不统一。新版《辞海》中解释为:“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叫题,后面的叫跋。”其中援引了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认为“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最后归结为:“一般指书、画、书籍题识之辞”。《辞海》的这段释义,等一部分是不很准确的,这里仅以书籍而言,一般把正文前面的称为“序”,后面的称“跋”。黄裳同志在《谈“题跋”》一文中就说“……要谈出些较有系统的意见还是很不容易的,例如题跋与后记之类应该怎样区分就不大说得清楚;又如‘四库全书’的‘提要’,事  相似文献   

12.
呼应     
忻志伟  周骥 《新闻实践》2013,(9):I0004-I0004
呼应,即一呼一应,相互联系或照应。在文章写作中强调前后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突出,增强文章的严谨性和感染力。在版式设计中,呼应也是一种较常用的表现手法,就是利用光影、色彩、图像等元素.使版面中的图图、图文之间形成一定的关联,从而产生对应、均衡、和谐、含蓄的表现效果。图一是反映日本2011年“3·11”地震海啸灾难周年祭的一个版面。版面下部的黑白画重现了灾区的悲惨一景,  相似文献   

13.
据我所知,一些著名作家、记者在写文章时都重视编拟写作提纲。有的即使没有写在纸上,但心里却有谱。可以这样说,编拟写作提纲的过程,就是对文章进行构思和设计的过程。提纲拟得好,能使文章的思想及内容瞻前顾后,互相呼应,有机联系,逐步发展和深入,使各部分内容都能各得其所,起到各自的作用,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一篇文章的写作提纲既能体现作者对材料的选取和全文的组织结构,又能体现作者思想的条理、层次和逻辑性。但是,有些通讯员由于不重视写作题纲,不编拟写作题纲,所以写作时事先无设  相似文献   

14.
裘全先生是一个非常讨厌片面性的先生,无论说话、写文章总是力求面面俱到,说了正面又说反面,讲了前面不忘记后面,顾了上面也不遗漏下面,提到左面的同时也要提到右面。  相似文献   

15.
编辑的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实交代:这个标题是抄著名漫画家方成的。方成称之为“编辑的幽默”的一件事是他亲身经历的。他所说的“编辑的幽默”有其特定的含义,在下不敢改变,依样“拿来”一用。有家报纸的青年编辑约方成写一篇讲幽默的文章。方成按时交稿。编辑按时发表。只是改动太大,引发了一连串的“幽默”故事。方成很细心。他  相似文献   

16.
谈写"引言"     
绝大多数论文和许多一般性文章的开头都有引言,这好像已经成了一种惯例. 有必要写好引言,因为它是论文或一般性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比较重要.说它重要,是因为一般在此处交代本题的目的、性质和范围,述评文献,阐述理论基础,提出问题与假设,说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论纲,以至为术语定义,交代待研究问题等.这些,实际上是正文的背景材料,用以表明正文所处的环境,读了这一部分才能更好地理解正文.  相似文献   

17.
罗宾:在文书档案管理中,有的单位把上级部门的批复放前面.本单位的请示放后面装订为一件。而外单位来文和本单位相应的复文一般还是分为两件管理的吧?是不是也可以把本单位的复文放前面.外单位的来文放后面装订为一件呢?请问请示与批复、来函与复函应为一件还是两件?  相似文献   

18.
确定志书的篇目,是编写志书关键性的一环,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篇目的命题尤为重要。题要辖文,文要对题,题文相符。是无可争议的简单道理。但实行起来,有时会不知不觉地超越题外,与题不大相称,以至文不对题,兹略列如下: 一,越题的。有部县志,第4编林业,第3章以经济林命题,设茶叶、蚕桑、果树、木本油料四节。果树有的可归林业,有的显然不能归林,茶叶是经济特产,也不能归林业。蚕桑是两种概念,一为蚕,二为桑,蚕是饲养的,以产茧为目的,桑以采叶为目  相似文献   

19.
有经验的老报人都说:题好一半文。意思是说,拟好标题,就等于写好了一半文章。好的标题能起到概括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美化版面的作用。在编辑部,编辑们编完一篇稿件后,常常还要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花费好长一段时间来制作标题。给报纸写稿子,有一只生动传神的、令人过目不忘的“大眼睛”(也就是起个好名字、做个好标题)不仅十分必要,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闻出版报》1994年3月9日发表《法制日报》记者张新庆写的题为《新闻媒介如何报道官司》长篇文章,其中有“建立必要的案件报道规范”一节,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