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基于对东部、中部和西部5000多名中小学教师调查的数据,探究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的结构、水平与类型。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是由非教学工作、工作时间、间接教学工作和直接教学工作等四个要素构成,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比较重。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水平在地区、城乡、学段、岗位、是否班主任,以及是否寄宿制学校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进一步聚类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集中体现为均衡低负荷型和非均衡高负荷型。为此,需要科学认识为教师减负,因地、因人制宜,集中攻破教师减负难题。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723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研究了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回归预测情况。结果表明:教师工作压力与其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呈显正相关;工作压力中的工作负荷、学校组织氛围、角色控制等维度对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有显的正向预测效应:工作压力中的角色控制、学校组织氛围因素对职业倦怠中的非人性化有显的正向预测效应;工作压力中的角色控制、待遇和社会地位对个人成就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必须关注教师,帮助他们消除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3.
中小幼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的《中小幼教师工作压力源问卷》对武汉市所属7个地区的千余名中小幼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幼教师中有29.6%感到“工作压力极大”,有85.2%认为工作压力是主要的生活压力源,毕业年级教师压力感非常显著高于非毕业年级教师;中小幼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学生问题、时代的新要求、社会环境、工作务件、工作负荷、竞争与个人发展、学校软环境。不同群体教师的工作压力源有一定差异。工作压力是影响中小幼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工作负荷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强迫、忧郁、人际敏感与工作压力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513名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水平在“同事关系”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婚姻状况对中小学教师在同事关系、福利待遇、领导管理上的感受有显著影响;城乡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有显著差异;任教学段不同的中小学教师,其工作生活质量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广东省6所民办高校395名专业课教师组织支持感、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实施集体测试,结果表明:教师组织支持感正向影响关系绩效,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不显著;组织支持感极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正向影响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在组织支持感与周边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要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绩效,除了要重视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外,还要关注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尤其是学校管理、工作环境和工作回报等方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723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研究了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回归预测情况。结果表明:教师工作压力与其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呈显著正相关;工作压力中的工作负荷、学校组织氛围、角色控制等维度对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工作压力中的角色控制、学校组织氛围因素对职业倦怠中的非人性化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工作压力中的角色控制、待遇和社会地位对个人成就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必须关注教师,帮助他们消除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灾后教师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在人口变量学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县灾区221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灾区不同年级的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差异;灾区不同年级和任教年限的教师自我效能感存在着显著差异;灾区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灾区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进而得出结论:灾区教师工作压力和自我效能感能够预测教师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校长服务型领导与教师组织支持感、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356名中小学教师为对象,开展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校长服务型领导对教师组织支持感具有显著积极影响,教师组织支持感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积极影响,教师组织支持感在校长服务型领导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起中介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市455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研究考察了工作条件(学校设施与资源、工作负荷、学校领导支持)与学校人际信任(教师对同事、家长、学生及校长的信任)对教师心理韧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学校领导支持与教师对同事的信任、教师对家长与学生的信任对教师心理韧性表现出非常显著的正面影响,减少教师工作负荷对教师心理韧性中的工作满足感与乐观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2)教师对校长的信任未直接显著地影响教师的心理韧性,但对工作条件与心理韧性两者之间的关系起着明显的调节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对校长越信任,则支持性工作条件更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工作的热爱与奉献以及工作成就感。这些结果为提升教师的心理韧性提供了实证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研究》2017,(2):107-112
基于CEPS初中教师调查数据,文章探讨了初中教师工作时间及分配状况,重点研究了初中教师教学时间、课外教研时间、管理班级和处理行政事务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建议。研究显示:初中教师周工作时间的均值超过了国家法定的上限,但直接用于教学的时间却是最少的。对三类工作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职称、职业倦怠感对初中教师教学时间有显著影响;职称、职业倦怠感、是否担任班主任对初中教师课外教研时间有显著影响;教龄和是否担任班主任对初中教师管理班级和处理行政事务时间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初中教师也需要减负,需要政府、学校及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减少教师的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1.
吸引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是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议题。通过对北京市A区1567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的班主任任职意愿偏低,58.9%的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相对而言,城镇教师、低学历教师、高职称教师以及高中教师等亚群体的班主任任职意愿更低;影响班主任任职意愿的因素复杂多样,职业承诺、匹配和牺牲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其夏普利分解值贡献率居于前三位。要提高教师的班主任任职意愿,可考虑采取如下举措:加强班主任人力资源开发,优先关注重点人群;改善班主任工作设计,提高班主任岗位本身的吸引力;进一步推动绩效工资改革,加大向班主任的倾斜力度。  相似文献   

12.
高晓清  杨洋 《教育研究》2022,(11):149-159
教师高度的工作投入是保障县域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以湖南省县域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性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索绩效考核公平感对教师工作投入的影响及组织认同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县域中小学教师组织认同较高,但绩效考核公平感和工作投入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教师绩效考核公平感与工作投入、组织认同显著正相关;组织认同能显著预测教师的工作投入,并在绩效考核公平感对教师工作投入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亟须进一步强化对绩效工资改革政策的认识,通过优化绩效考核制度设计提升教师公平感知、构建“共生共荣”的管理环境增强教师组织认同,提升县域中小学教师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13.
现在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认为教师的职业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问卷法对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测试,探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学生因素、自我发展因素和职业期望因素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是否教毕业班在学生因素和职业期望因素上有显著差异,教师的工作负荷在学校类别上有显著的差异,自我发展在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职业压力的六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十个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负荷和自我发展对教师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法对西藏地区387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西藏中学教师工作压力不大,处于中等水平。考试压力,工作负荷,职业期望是西藏中学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民族,性别,职称在工作压力上差异不显著,但是性别和民族分别在考试压力和学生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教师考试压力显著高于男性教师,汉族教师在学生因素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藏族教师。学校类别和教龄在教师工作压力上分别存在显著差异。高中教师的工作压力显著高于初中教师,教龄6-10年教师成为工作压力最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15.
自主性是指个体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能力,它被视为个体的一种重要人格特征,备受心理学研究的关注。教师自主是近年来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和专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判断、抉择和自我决定及行动的人格特质,具体表现为教师在专业活动中的自我定向、自我主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使用中小学教师自主性量表对1500名教师进行调查,以了解我国中小学教师自主性发展特点。同时使用中小学教师自主性量表和教师工作绩效量表对700名教师进行调查,以考察中小学教师自主性发展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中小学教师自主性总体水平较高,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中小学教师自主性三个因子发展水平不均衡,其中自我定向发展水平最高,自我主张发展水平最低。中小学教师自主性在性别上不具有显著差异,在年龄、职称、学段上差异显著。(2)中小学教师自主性及各因子同工作绩效变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自主性及各因子对工作绩效变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沛  张国礼 《教育探索》2005,(10):116-117
根据国内外学者编制量表的经验,自行编制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问卷,对新疆塔城市5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教师职业现状及其对教师造成的不良影响。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普遍很大,并且已经影响到教师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绩效:职业压力对教师健康的不良影响显著地大于对工作的不良影响;不同学校、不同教龄教师的职业压力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普遍很大。已经影响到教师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7.
林琦  丁奕 《教师教育研究》2023,(4):66-73+102
随着基础教育竞争加剧与课后服务等政策落地,中小学教师的课外工作时间日趋增加。本研究基于上海初中教师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教师的课外工作时间较长,平均每日接近8小时,且在性别、学历、学科和教龄上存在显著的群体间差异。虽然教师课外工作时间偏长,但不应该一刀切地盲目缩减,而是要审慎地基于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围绕高质量教学的目标达成对其进行统筹优化。为此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课外工作时间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并发现:两者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不同类型的时间存在效应差异。据此,教师应当合理转移课外工作时间的边际效应,对其进行结构性调整;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者可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支配自主权,引导其回归专业本位。  相似文献   

18.
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艳 《教育探索》2005,(2):99-101
通过对唐山市326名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全国普通人群差,不同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或不显著的差异。其中,中学教师比小学和大学教师差,高中教师心理压力尤其严重;女教师比男教师差;学历高的教师比学历低的教师差;未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比班主任教师差;36-45岁的中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因此,要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必须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大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测量与评价。方法:采用自编量表和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唐山地区4所高校442名教师进行测查。结果: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大学教师对工作总体上基本满意,对工作卷入程度自我评价最高,对工作回报的满意感最低,领导与管理是影响大学教师工作满意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研究探讨了诚信领导对中小学教师工作投入的影响及人际氛围在两者之间的作用。采用诚信领导量表、人际氛围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对收集到的330名中小学教师样本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人际氛围在诚信领导对教师工作投入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诚信领导既可以直接对教师的工作投入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人际氛围的间接作用对工作投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