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门大学学科,教育学拥有知识和组织双重属性,从而孕育了其自身规训的特殊内涵。教育学的学科规训之于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既有促进又有规限。教育学的学科规训,促进了教育学知识范围的扩展、教育学学术梯队的形成、教育学学术机构的建立、教育学基本范式的确立以及教育学学科传人的培养。同时,学科规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学的人才培养和阻碍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完善学科内部建制和外部建制,是确保教育学的学科规训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门大学学科,教育学拥有知识和组织双重属性,从而孕育了其自身规训的特殊内涵。教育学的学科规训之于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既有促进又有规限。教育学的学科规训,促进了教育学知识范围的扩展、教育学学术梯队的形成、教育学学术机构的建立、教育学基本范式的确立以及教育学学科传人的培养。同时,学科规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学的人才培养和阻碍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完善学科内部建制和外部建制,是确保教育学的学科规训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尚缺乏大教育学的建构视野。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学人,应进行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使教育学既成为面向所有教育领域的教育学,又成为能涵盖各教育领域的大教育学,在每个教育领域,都形成独特的教育学中国话语。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进行大教育学建构亟待突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突破学校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突破教育学学科界限;突破西方话语;突破抽象形式。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应当通过四方面路径:聚焦终身教育体系;立足大教育学学科视野;回归中国文化传统;扎根中国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中国化并不现实,因为其忽略了教育学的形成路径、文化性格与中国范畴。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应该走建构中国的教育学的道路。中国的教育学是具有中国文化性格、中国教育元素、中国话语体系的教育学。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可由以下几方面路径完成:由中国教育史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由中国教育实践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由外国教育学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由教育学临近学科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的科学化是教育基本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近200年有关教育学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建构中,教育学的科学化主要被理解为实证化。与教育学科学化相伴随的,是教育学的非科学化取向,即认为教育学主要是有关价值与规范的应用性理论或有关教育意义问题的人文科学理论。教育实践中不仅有事实问题,而且有规范问题、价值问题和意义问题.所以既需要教育学的实证研究,也需要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不同逻辑的教育问题意味着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对“教育学科学化”这一命题的不同理解,预示着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不同逻辑和方法论,由此产生了不同取向的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的科学化不仅意味着教育学的实证研究,而且意味着教育学的规范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我国教育学研究目前存在的实证化倾向,教育学对教育实践中紧迫的意义问题研究的缺失,正在呼唤人文科学取向的教育学回归。  相似文献   

6.
我们时代的教育学教育——以教师的教育学教育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学的教育。教育学教育的对象涉及师范生、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师、非教育职业的大众。就针对教育实践者的教育学教育而言,需要以时代为背景,确立教师立场和实践立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教育学教育的目标,包括激发教育学之趣,引发教育学之需,形成教育学之养,养成教育学之眼,培养教育学之觉等。  相似文献   

7.
科学体系中的教育学:它的地位和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兴起的“元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学学科建设研究”热潮,其中心旨趣和基本标的,就在于通过教育学的自我认识进而实现自我超越。换句话说,即明析教育学的现状,暴露教育学问题,厘定教育学身份,确立教育学方向。实事求是地讲,这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教育学学术规范存在的几个问题,即教育学的学术规范讨论或研究的缺失、学科的学术体系中教育学的学科缺位、教育学的学术独立性的缺少、教育学的原创学术知识的缺乏,然后探讨了我国教育学学术规范建设的途径,即建立教育学的学术形式规范,建立教育学的学术内容规范,建立教育学学术规范与教育政策和实践之间的合理关系,建立制度化的教育学学术规范。文章的结论认为教育学的学术规范为教育学学术创新提供外在的制度保障,而且也可以为我国教育学进入世界教育学学术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理论的开放性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理论的开放性品质是教育学理论品质的核心。历史上的教育学理论都坚持了开放性的理论品质,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自己。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教育学的开放性品质,教育学的开放性理论品质随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问题的变迁而发展。坚持教育学理论的开放性品质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的性质除了理论性和实践性外,还有行动性。行动的教育学是提高教育学教学实效性的需要,是培养教育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需要,是构建教师教育学的需要。教育学教师的行动要有良好的示范性,应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和教学的专家,这是行动的教育学对教育学教师素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教育学是其话语体系的支撑基础。在逻辑上,中国特色教育学依次是教育学“、中国”的教育学和“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般性与中国的特殊性的统一。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具有“话语体系”的一般性、“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学理性和“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特殊性,是话语的表述体系“、教育学话语”的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的价值体系的统一,由教育学的普适性话语、中国特色话语以及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基础话语、核心话语和具体话语构成。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突出表现在中国特质和社会主义性质上,即“:两个结合”的指导思想,人民中心的政治立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基础,辩证统一的思维特质。  相似文献   

12.
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是新时代终身教育学内涵更新、终身教育理论研究深化、终身教育实践发展以及我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完善的必然要求。建设终身教育学学科亟待解决终身教育学的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学科定位及性质、体系等方面的问题。新时代建设终身教育学学科需要明晰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方向,明确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处理好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中的终身教育学研究和终身教育研究、终身教育学与终身教育实践、终身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终身教育学研究的中西关系,加强终身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一个由众多教育学科组成的教育学学科群(即教育学体系)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和流行,大教育和大教育学的出现和发展已成历史发展的必然。教育学和教育科学二者其实是同义语、同义词,指的是同一事物。在教育学体系中,旨在研究教育规律、原理和方法的学科,不应称之为"教育学",而应称之为"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体系中居...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在分科分类中处于尴尬境地,在社会科学群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对教育学的定义和使用也存在混乱和随意。历史上的教育学家都努力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是教育学并没有获得真正学科意义上的承认。教育学下位学科的蓬勃发展并不意味着教育学的兴盛,反而使教育学沦为其他学科的附庸,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学是中国传统教育学与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发展的产物,民族性作为它的主要属性,是中国教育学区别于其他国家或民族教育学的主要标志。对于中国教育学而言,它在继承中国传统教育学的同时,经历了一个借鉴、模仿甚至移植他者教育学的过程。尽管中国教育学在不断发展,但如何全面关注民族性依然是一个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中国教育学的未来发展只有立足中国多元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不断关注中国多元文化的教育实践,才能凸显其民族性,中国教育学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中华民族话语的学科。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场域一直是众多学者关心的一个问题。随着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场域逐渐体现自主性的倾向。但是,当教育学场域遭遇教育实践场域和权力场域时,限度便随之而来。自主与限度构成教育学的一对矛盾体,体现了教育学场域的现状,并推动着教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传统是从教育学这个复合系统中抽象出来的,在教育学发展历程中产生,是融历史客观性在内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研究范畴、研究范式、知识体系等教育学相关内容的集合,是被赋予了价值和意义的事物。教育学传统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教育学传统具备稳定性、阶段性、发展性和借鉴性。教育学传统与传统、文化传统、传统教育学、教育传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需严格区分。教育学传统对教育学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和指引的作用,但事物具备两面性,应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教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变革是教育学研究者在教育学领域进行的变革.社会的发展、教育学相关学科的发展、教育改革等是教育学变革的外部因素;教育学研究者对教育学危机有普遍认知是教育学变革的内部动因,两者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教育学变革.教育学在变革中朝着理论的本土化、学科体系的完善化、关注点的实践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程目标与高师教育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课程目标为切入点 ,对教育学课程目标进行了界定 ,论述了教育学课程目标的内涵 ,提出了制定教育学课程目标要遵循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教育学课程目标在教育学改革中的作用 ,以及教育学整体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学研究者的学科意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学研究者必须努力寻求教育学的内在因果性与外在因果性的统一,使其成为一种自觉的科学,并发现其中的生命意味。同时,教育学研究者必须具备元教育学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自觉的具有教育学学科意识的教育学研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