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被重视、文化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公共文化设施总量不足、文化生活的社会参与度不高等因素的限制,存在投入规模小、投入资金比重低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我国政府应通过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民间资金繁荣和发展基层公共文化,以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多元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学术界从公共数字文化整体视角探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文献很少。本文采用因素分析法提取影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的四大核心要素:基础因素、资源因素、服务因素和效能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系统优化原则和动态调整原则。评价指标设计了4个一级指标:保障条件、资源建设、公众服务和服务效能,15个二级指标以及54个三级指标,以期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创新扩散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迈向高质量的重要创新实践。文章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政策为例,基于事件史与机器学习研究方法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创新扩散逻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创新扩散的逻辑并非由单一逻辑所决定,而是有赖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国家战略规划、地理区位以及城市行政等级等要素的有效结合,但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并非等同,具体表现为以强经济逻辑为基础,以需求驱动逻辑为导向,以效率考量逻辑为支撑,服务于国家战略规划,兼顾地区间公平的创新扩散逻辑。图5。表2。参考文献54。  相似文献   

4.
构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金保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拨付专项财政性资金予以保障,具有来源单一化特点,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弊端,因此有必要构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金保障体系。这是新形势下和谐财政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产品"特性的经济学要求,具有重大意义。构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金保障体系要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多元化构建、加强监督的原则。遵循建立科学的政府投入机制、完善文化事业建设费政策、吸引社会资金的积极参与、努力争取国际资金的支持4点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建设基于全民阅读视域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应倡导全民阅读,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约束机制;注重公共文化资源设施的有效整合,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挖掘公众阅读潜力,倡导多元财政投入,明确界定政府、市场和社会权责;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强化文化造血功能,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优化社会阅读氛围,强化文化惠民宣传力度,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意义]旨在研究数据驱动背景下的文化产品产权价值链重构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设计/方法 ]结合现有文化产业价值链等相关概念,对文化产品产权价值链进行概念界定,并从系统论角度对其构成要素展开分析。[结论 /发现]基于文化产品产权价值链重构需求和目标,重点揭示数据驱动价值链重构的作用机制,强调数据驱动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品产权价值全链条,基于区块链大数据驱动文化产品产权价值链全链条升级,催生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新的平行价值链,并从价值生成、价值流转和价值实现方面提出价值链重构的实现路径。[创新/价值]建构文化产品产权价值链三阶段模型,提出数据驱动背景下文化产品产权价值链重构三重作用机制,并结合三阶段模型分析重构实现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以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文化供给,有效缓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性失衡困境,成为基层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满足农民分众化、个性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文章从数字技术嵌入并驱动的多元治理、内容偏好、技术接受、网络赋权等维度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动力机制,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动力因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实现,需进行供给侧的系统性数字化转型,遵循数据要素参与治理、农村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平台赋能协同供给、增强保障机制运转韧性的路径指向,进而推动农村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韩慧  李少惠 《图书馆杂志》2022,(2):24-35+56
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率的提升直接关乎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以空间作为切入点,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时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率进行测算,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剖析图书馆服务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十一五”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率总体水平一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服务效率大体可以分为5个等级;(2)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受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财政分权、城镇化水平、设施网络、图书馆活跃度和队伍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十一五”时期影响服务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权和图书馆活跃度;“十二五”时期的影响因素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设施网络;“十三五”时期则在“十二五”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居民受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和队伍建设;(3)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率的空间分异是由政策制定与财政保障、人才引进与结构调整、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结构转型与功能拓展、设备管理与网络运行、活动管理与活动创新六元影响机制不断循环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李国新 《图书馆》2011,(6):59-61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含义是:基本服务免费提供;非基本服务降低收费标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目前阶段"免费"的具体内容包括:免费开放设施场地;免费提供基本服务项目;免费提供配套管理服务。主要突破是:数字资源服务免费提供;自修室免费使用;办证、验证、存包等配套管理服务免费提供;将基层辅导、流动服务纳入基本服务范畴。免费开放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合理界定基本服务;基本服务保障经费实行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以地方财政为主的机制;限期收回出租设施。落实免费开放政策需要关注和解决已经显现的一些苗头性问题,诸如"分而不担"、"投入缩水"、"降低标准"等。免费开放政策是我国建立持续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进程中,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文化产品、文化要素和文化服务政策中都有可供我国借鉴的合理成分,特别对我国在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机制,引导资源向信息、技术、知识产权等文化要素市场倾斜配置,明确非政府文化组织的法律地位、为其提供必要的职能空间等方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数字素养适应性变革构建已成为数字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要素。文章在厘清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数字素养内涵与价值意蕴基础上,基于冰山模型理论与洋葱模型理论,在宏观层面,从“数字意识、数字技能、数字能力与数字责任”四大维度构建了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数字素养的陀螺模型;在微观层面,尝试对核心要素指标进行探析,并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以期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数字素养。  相似文献   

12.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有助于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获得感,激活乡村文化振兴活力。论文以宁夏为例,探讨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对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对大部分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且可获得性与可适应性均对可接受性的正向影响较大。因此,推动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可及性建设,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可以从提高资源包容性、发展综合性角度定位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优势特色,从引导服务公平性、投入均衡性角度完善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政策机制,从完善内容匹配性、结构互动性角度提升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化融合是近年来兴起的社会发展战略思维,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主要阵地之一,更应成为文化融合的先觉者、先行者,以"文化"为核心要素主动对接地方产业,以文化融合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基本上以政府为主导、财政投入为主体,公共图书馆经费、人员编制等普遍紧张,特别是免费开放后面临的困难更多,急需补充。本文以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拓展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品牌活动、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的多元化投入为例,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加快多元化投入并稳定运行的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案例分析法,以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以及利益相关方为主线,归纳整合出全球国家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转型的特点,即对接数字转型整体趋势以再造国家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面向日趋广泛的受众多元拓展服务内容,以数字工具驱动服务形式创新和开放合作以建立服务主体多层次协同机制.由此提出我国国家档案馆应从把握档案事业发展机遇明确数字转型本土化内涵,融合中国特色深化服务内容体系建构,应用数字技术拓展服务空间和遵循社会化趋势建立服务主体的协同机制等层面入手,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转型.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5W1H分析法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运营政社合作的动因、主体要素、合作模式、模式选择、监督考核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应利用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规章制度,夯实发展基础;优化文化志愿服务机制,保障公益性质;以文创为抓手,创新政社合作模式等手段,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政社合作供给和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作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阵地,对提升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基于公共文化治理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的理论模型,并在全国630份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相互依赖的角度,分析了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需求契合度、文化素养提升程度、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度、平台易用性、网络使用度、服务质量、邻里效应和政策效应等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乡村居民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采纳决策产生影响。建议提升新媒体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需求契合度,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持续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范围和产品多样性,并以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获得感为基准,着力提升新媒体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8.
该文旨在调查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用户使用情况,分析用户流失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优化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依据。通过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乡村服务点进行田野调查,以S-O-R(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为基础,运用扎根理论作为分析手段,采用实地走访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语料,使用质化研究软件Nvivo11对其梳理与分析,揭示了用户流失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研究发现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刺激、有机体、反应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用户流失行为模型,并结合模型中替代品、信息素养、信息、服务系统环境综合因素对用户流失行为产生影响的四条传导路径提出针对性建议,以避免产生用户流失行为,提高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过程中文化资源分散以及区域分配不均、文化服务资源与用户需求不匹配、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ACP理论的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文章研究了ACP理论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的应用,提出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基本框架和系统构架,详细阐述了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组成要素,指出基于ACP理论的智慧平行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应以文化数据为驱动进行文化资源建设、文化资源管理和文化资源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0.
作为直接服务于"三农"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但当前存在社会和各级政府重视不够、财政投入不足、发展极不均衡、设施设备落后和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建设和发展基层公共图书馆必须提高对公共图书馆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强县市辖区内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指导和业务互动,加强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