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为考察身体锻炼与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女生在求助维度上明显好于男生,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少使用情绪取向和消极应对方式;身体锻炼与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肖计划等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和自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问卷对8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信度、效度、T检验和方差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和低年级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应重点关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应对方式有积极影响;大学生应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倡每次锻炼6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每周锻炼3次左右.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65):185-186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职护理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为中职护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自制体育锻炼调查表对重庆市960名中职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中职护理学生心理症状阳性率为84.9%。(2)心理总分与锻炼程度、锻炼效果、锻炼兴趣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3)锻炼兴趣、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重庆市中职护理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以及减少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改善中职护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蔡婧 《文教资料》2010,(12):200-202
为了探讨大学新生的适应性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本文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2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①大学生新生的总体适应性状况良好;②专业兴趣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③大学新生的适应性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依赖、抑郁、躯体化对适应性具有消极的影响。这表明大学新生的适应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依赖、抑郁、躯体化对适应性具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大学新生不同的应付方式对高考成绩的影响,采用《简易应付方式问卷》,对411名大学新生进行应付方式与高考成绩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考成绩在大学新生的"积极"与"消极"应付方式维度上无显著相关;应付方式在男女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别差异。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今后应采用更加敏感的心理测评工具,对大学生的应付方式进行动态的观察和评价,同时分时段来分析应付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使结果具有更好的可信度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和探讨高职院校农村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发放“大学新生社会适应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大学新生社会适应性的城乡差异性不明显;在独生子女与否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和家庭关系维度存在显著差异。高职院校农村大学新生倾向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最后针对以上结果提出若干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7.
万祥龙 《教育》2013,(8):55
大学新生的学习方式转变问题是一直比较受关注的问题,也一直是大学班主任和辅导员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理工科院校的大学新生的班主任和大学新生专业基础课教师,笔者对大学新生的学习问题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对象为一个班级的学生,计40人。通过两个月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不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学生超过30人;能自如应对大学学习的学生仅有3人;其余的同学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能勉强跟得上大学的学习。这一结果显示了大学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极大不适应。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湖南体育职业学院2008级612名大学新生为测试对象,采用大学生压力应对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新生压力应对策略主要以积极应对为主,消极应对策略使用相对较少;高职院校新生在应对策略运用中无显著性别差异,男女大学生主要以直接应对、计划应对等积极的应对策略为主,相对较少采用间接应对、逃避等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策略;高职院校新生压力应对策略在班级、不同专业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长期坚持半场娱乐篮球锻炼的中年人进行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长期坚持强度适中的半场娱乐篮球锻炼,能够延缓中年人心肺功能、身体素质下降的速度,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心理健康能产生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半场娱乐篮球对中年男性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期坚持半场娱乐篮球锻炼的中年人进行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长期坚持强度适中的半场娱乐篮球锻炼,能够延缓中年人心肺功能、身体素质下降的速度,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心理健康能产生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一些CUBA男子篮球队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存在着训练手段单一、综合性的训练手段运用不多,训练方法运用不够丰富、缺少对新颖训练方法的尝试,每周训练的次数不够、每次训练的时间较短,训练强度的重点出现偏离、未突出篮球运动项目特点四个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运动训练对矫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河南农业大学146名学生进行测试后,选出12名患有较为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以每周三次,每次进行俯卧撑、2000米跑的方法,锻炼10周。实验结果提示,长时间结伴方式的锻炼,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运动锻炼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显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篮球运动的规律和特点,结合作者的教学训练经验,针对篮球战术意识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篮球战术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通过固定套路战术配合的训练,找出在技术、实践中培养学生战术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684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来探讨大学生社会态度对其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态度整体水平低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应对方式趋于采用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大学生社会态度对应对方式影响显著,且为正向影响;大学生社会态度各因子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力不同,不同的因子对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着不同的影响。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对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纠正消极应对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有实际指导意义。从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级大学生面对应激事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的差异检验显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性别、民族和年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仲玉兰 《成才之路》2020,(3):104-105
篮球运动是一项可以锻炼人们的整个身体的全身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园应依据幼儿的特点,创新幼儿篮球教学,将篮球运动引进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之中,与游戏相结合进行教学,开展趣味性的篮球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进行篮球运动,培养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强健他们的体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核磁共振磷谱分析方法研究有氧训练对股四头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受试者进行有氧运动训练,运动强度为最大摄氧量的70%,每周五次。运动时间为45min。训练过程共持续10周。在Philips公司生产的1.5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对受试者训练前后进行31P-MRS采集及定量分析。结果:31P-MRS可检测到七个不同代谢物质的共振峰,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PCR浓度显著性升高。从动态磷谱上可以观察到,训练前与训练后相比,PME和PDE化合物浓度无明显变化,γ-ATP、a-ATP和β-ATP化合物浓度基本保持恒定。定量负荷运动后Pi化合物浓度明显升高,通过恢复,Pi逐渐下降;3min24s训练前与训练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CR化合物浓度明显下降,通过恢复,PCR逐渐升高。结论:经过十周有氧训练,安静状态下训练后与训练前PCR浓度相比,显著性升高。短期有氧训练能提高组织能量代谢状态。31P-MRS是检测训练效果的有效工具。经过十周有氧训练,定量负荷运动后3min24s训练前与训练后Pi、PCR浓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训练后恢复较快。短期有氧训练能提高Pi、PCR恢复速率。31P-MRS可以作为无创性评价代谢物恢复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家庭环境对医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16PF、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55名医科大学新生进行研究。结果:1.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学生家庭环境有显著差异;2.家庭的组织性、知识性、道德性、亲密度和独立性好,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的人格因素得分较高;3.亲密度、知识性、成功性和娱乐性好的家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较多;4.组织性、控制性和道德性差的家庭,学生消极应对方式较明显。结论:说明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应对方式有重要影响,我们应注意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9.
篮球运动是一项趣味性、娱乐性、欣赏性、艺术性很强的团体运动项目,它具有增强智力、强身健体的作用,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大学体育是人生进行终身体育运动的关键时期,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应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女大学生篮球课兴趣调查的结果显示:由于受学生心理、生理以及对篮球基本知识的认识、教师的教法和考核标准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兴趣不足或失去兴趣,建议:体育教师应该从加强学生生理卫生知识和篮球基本知识教育、改进教学方法、确立恰当的考核这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