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虎 《中学文科》2009,(8):77-78
作为审美对象即客体,物理学是美的,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就需要作为环境因素之一的教师的引导,如果主体被作为客体的物理学的美所吸引而产生愉悦,这就是美,这会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使物理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
审美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心理活动,审美教育也被称为美感教育,把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作为基本的内容。有效运用审美实践活动,能够有意识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进一步培养其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审美活动中,学生是审美主体,语文课文中美的因素是审美客体,其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欣赏、感知和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3.
陈涛 《时代教育》2009,(11):175-175
简要阐述了物理学中所体现的美学特征,分析了物理教学与审美教学的关系,从物理教学艺术诸方面来强调美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强调在物理教育过程中应创设美的意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领略物理学的科学美。  相似文献   

4.
美是一种肯定性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是一种肯定性价值。美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中生成,审美主体与客体具有内在的同构性,客体成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时,客体便具有了能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给主体带来精神愉悦的价值属性,美也就生成了,客体成为了美的事物。  相似文献   

5.
雷花然 《考试周刊》2013,(29):30-30
<正>一要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使语文课堂成为充满美的情感课堂。要通过审美联想,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并进一步创造美,使学生从美的旁观者、欣赏者变为美的实际创造者,这是美育的终极目的。1·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形态,它是指人作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一种意识。自我完善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自我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语文通过形象向学生展现现实生活,这  相似文献   

6.
简要阐述了物理学中所体现的美学特征,分析了科学性与美的辨证关系以及物理教学与审美教学的关系,从物理教学艺术诸方面来强调美育在物理学中不可忽略的地位。并呼吁在物理教育过程中应创设美的意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领略物理学的科学美。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之美是科学美的一部分,包括简洁美与深刻美、统一美与奇异美、对称美与破缺美、理论美与实验美、过程美与成果美。在物理教学中,应运用物理学之美去启物理之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审美的对象,教学美不美,直接地影响着学生对教育客体美的接受,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主体美和客体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充分地传达教育教学的审美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美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过程美,教学内容美,教师教态美,教学节奏美。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曾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客体和主体,应该在审美过程中得到统一。政治课中能有机渗透审美教育,就会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对教师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这就是政治课教学中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中,归纳起来“美”有三种基本形式:自然美、艺术美和科学美。所谓科学美就是在科学活动中,体现着人类揭示、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而显示出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属性。物理学中蕴藏着特有的科学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不但给人以圆满、协调、自治等逻辑美的感受,而且具有对称、和谐、简洁、奇异等形式美的特点。因此,物理学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具有审美价值和美的规律;物理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和审美情趣,即物理教育具有特殊的美育功能。所以作为中学教师,有意识地将美育素材挖掘出来并融合于中学物理教…  相似文献   

11.
李琴芳 《考试周刊》2014,(14):31-32
小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本身有作为审美对象的有利因素:人物形象美、环境描写美、社会生活美。利用小说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有以下策略;以声传情——感知审美客体;积极想象——锻炼审美主体;准确理解——产生审美共鸣;对接生活——拓展审美范围;灵活创造——升华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审美主体的个性差异、审美客体审美价值的主观客观性、审美价值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及和谐美与缺憾美的审美价值等几方面试图阐明“美就是客体的意象与本体个性情趣的呼应与共鸣”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3.
试谈阅读教学的美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材储玉藏珠,是一个"美的富矿",尤其是其中占比例很大的文学作品,更是名家精品,无不闪耀出美的光彩,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享受到课文之美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必须对课文剖琢出"荆山之五",展现出"灵蛇之珠",即揭示课文的审美性质。但是,课文在审美鉴赏中,作为客体,是依赖上体(学生)才成为审美对象的。没有主体的能创的审美,没有主体的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客体就失去了审美价值。当代西方波兰籍的现象美学家茵加登认为,作品的客体层必须通过读者对它的理解,它的效用才能实现①。完形…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科审美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其核心是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将诸多教学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把物理教学过程真正视为一种审美活动。教学中要澄清对物理学科审美认识的误区,挖掘物理学科中的科学美,撷取物理知识中的文学美,渗透物理学史中的社会美和实施情感体验的艺术美,进而推动素质教育视野下物理学科审美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教师按照美的规律教学为审美化教学,学生站在审美的角度学习为审美化学习。在学生的审美化学习中,教师起着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和中介人的三重作用,即教师的形象首先是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又是科学知识美的审美主体,同时又是架起科学美和学生之间桥梁的中介人。审美客体是教师的形象问题,审美主体是教师的水平问题,中介人的作用发挥如何则是教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的科学研究活动中 ,物理学知识已被广泛用于其他学科的研究之中。在化学化工研究领域 ,一些基于物理学知识的新研究方法和新手段使研究工作更简单 ,更直接。实践中获得的物理学知识提高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运用这些知识创造的认识工具 (如 :物理分析仪器和方法等 )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从而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 ,在研究过程中作为认识主体的人 (研究人员 )仍是主动因素 ,人通过实践活动促进认识工具和客体变化 ,认识工具和客体又给人以影响 ,使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工具在认识活动中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7.
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借助物理知识中蕴涵的科学美及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文学美、自然美、物理学史中的社会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完善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情操,同时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心智,提高科学修养和悟性,使学生借助美的光辉认识真理,应该也必须成为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进行教改的新的聚焦点.鉴于此,本文就如何将物理教学与审美教育有机地结合,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人们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索美感的生成原因时,着眼点皆放在审美客体作为总体引发的审美主体的愉悦感的追问上,这是不够全面的.其实,美感的生成在于省略.即由于主体生理上的有限性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主体在审美时省略掉客体丑与非美的因素信息,而能动地接受美的因素信息并进行转化在心理上引起愉悦的感受.审美的省略方式分为两种直觉式省略和有意选择性省略.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具审美价值的学科,物理学科教学的审美构成,应包括物理教学内容美、物理教学结构美和物理教学媒体美等要素,融合了科学美、礼会美、自然美和教学艺术美的审美属性,这些审美凶素都遵循着简洁、对称、奇异、和谐统一的审美法则。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是一门融基础性、人文性、审美性为一体的学科,作为审美主体的教师,理应启发另一审美主体的青少年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客体即语文的审美态度的端正融入其全过程.因此,教师在语文教育中要抓住课文即文字作品而引导青少年学生唤起强烈的审美欲望、满足基本的审美需求、形成特定的审美动机、知悉深层的审美意图,进而促使他们的审美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