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把原本是两门课程的“法律基础”和“~民一门课程,正如教材“导论”中所指出的“这种安排不是两门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反映本课程内容的内在一种合科逻的联系”,也就是说,法律与道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以至于把两门课程作为一个体系连起来讲述。因此,为帮助学习理清这种联系,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程的体系,本从利益高速的角度,分析法律与道德之间这种相互联系与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05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逻辑主线,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容丰富且重点突出且各章次之间内在逻辑性强等鲜明特点.实施本课程几年来,在认识上、教学上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处理好它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三门课之间的关系、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与原98方案课程之间的关系和"基础"课教学大纲、教材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说理的全面透彻性,注意与学生的有效交流、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因其对生命的关注,正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当前,生命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尚处在边缘境地,无论内容和形式,生命教育都极缺失。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全国高校开设的必修课,因其内容与生命教育有丰富的契合性,其也就天然地成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平台。生命教育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适应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教育、"三德"(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各方面进行有机渗透。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新潮流迅速席卷全球,并对现实大学的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产生重大影响.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整合多所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共享平台课程,探索大学生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文章探讨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博雅教育理念的关系,并对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共享平台课程建设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2005新方案"规定的主干课程之一.如何提升该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实现"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正确认识并着力处理好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认识和把握课程、教材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撰写精彩教案,有利于提升该课教学魅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张丽 《华章》2012,(3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均简称“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内容有很强的理论性、现实性和针对性.在“基础”课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情感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由外化到内化的这一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05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逻辑主线,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容丰富且重点突出且各章次之间内在逻辑性强等鲜明特点。实施本课程几年来,在认识上、教学上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处理好它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三门课之间的关系、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与原98方案课程之间的关系和"基础"课教学大纲、教材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说理的全面透彻性,注意与学生的有效交流、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前采用的“应试教育”考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该课程成绩应当采用综合考核评定方式,在考核学生掌握思想品德及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制观念并且能够践履,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效果。其考核内容应当包括理论知识、平时学习表现、道德法律行为规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教育的实际出发,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进行研究探讨,对“基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结构与体系、内容与形式、机制与方法作了论析,认为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的功能,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课程建设,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背景下,笔者将"中国梦"精神与高校课程教学联系起来,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平台,以学生个人梦想为导火,以网络平台为媒介,以校园力量为后盾,意图打造一个多位一体的梦想助力平台,培养有梦青年、助其实现梦想。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开展幸福观教育的理想之所。在“基础”课程中加强幸福观教育,要按照“三个结合”的原则,在课程设计上,以幸福观为牵引,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顶层设计;在课程实施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体验式教学中认识幸福;在课程评价上,重视内在价值,在教学相长中领悟幸福。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教学内容上大致分为“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三个版块。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思想教育”的内容真正落到实处,彰显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就成为该课程教学的关键之一。在这一版块的教学中,必须牢牢把握该课程的思想性,在“吃透教材”、“以学生为本”、“三个贴近”、“话语系统转换”、“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国家根据“05方案”在全国高校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不仅实现了原有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有机融合,而且更好地体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统一,必将对新时期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要真正发挥它的育人功能,就要求教师尽快学透、吃透教材,进而使用好教材,切实增强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独特的性质、内容、任务、特点、方法等构成了其独立品性。全国统编教材十分注重课程的独立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对该课程的独立品性把握不准确的现象,这是教师自身素质、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矛盾、所依托学科边界不明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所致。准确把握该课程独立品性的直接途径,是加强教师培训和集体备课,研读领会统编教材的精神实质;根本途径在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前采用的“应试教育”考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该课程成绩应当采用综合考核评定方式,在考核学生掌握思想品德及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制观念并且能够践履,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效果。其考核内容应当包括理论知识、平时学习表现、道德法律行为规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整合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把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切实提高本门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关键。应把原来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参与性,强调师生之间双向互动交流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主体间性理论倡导一种全新的主客之间的关系,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主体间性理论下反思传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客关系,以此来探索主体间性理论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实现路径,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之一,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均亟待深入。这门课程应遵循整体育德这一德育工作的总思路,狠抓课程改革建设,将课程讲授与实践启发结合起来,积极拓宽教育渠道、力争手段创新,坚持课程建设及改革的若干原则,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重要课程。课程教学在既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效,需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既注意言教,又注重身教;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重视课程理论教学,又要重视课程社会实践教学;既要建章立制,更要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