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刚 《记者摇篮》2009,(6):53-53
电视研究工作是构建电视思维、创建先进的电视理论、提高电视事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电视研究机构应当充分认识电视研究部门的重要作用,确立其应有的地位,促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就目前的状况而言,电视研究部门所处的位置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直属于台务会领导下的独立机构。  相似文献   

2.
蒋亮 《视听纵横》2005,(3):116-1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传媒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这是电视吸引观众、增加影响力的重要方法。电视舆论监督因其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倍受各级领导和广大电视观众的关心。这从一个侧面警示我们电视从业人员,提高对电视舆论监督的认识,正确把握电视舆论监督的选题,确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毅 《声屏世界》2001,(11):9-11
“文艺需要批评才能发展,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结论。当湖南电视文艺迎来一片辉煌的时候,留给文艺批评界的却是一个寂寞和无奈”。这是湖南电视文艺界…位有识之士分析了新世纪湖南电视文艺的文化姿态之后发自肺腑的一声叹息。对此,笔者亦有同感。电视文艺与电视事业与生俱来,共同发展。湖南电视文艺事业诞生三十多年来,在几千年湖湘文化的浇灌下,在几千万电视观众的呵护下,在湖南电视人的苦心经营下,湖南电视文艺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先后捧回“飞天奖”“星光奖”“金鹰奖”等全国性电视文艺奖百多项。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电视至今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体,但电视节目在制作观念上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电视比以往更加重视受众市场,把观众的需求当作电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不难看到,在相当程度上,娱乐性、参与性、互动性、本土化等因素成了推动中国电视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影响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电视人的重要观念。本拟以《开心辞典》改版为例,探索娱乐化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提高节目质量,培育电视市场。电视市场的超前性、快捷性、多元化和开放性给节目的品种、品位、质量带来了冲击和启示,然而,电视市场是以竞争为主要特征,优胜劣汰不可逆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节目想要站得住脚,必须以优质高效取胜。  相似文献   

6.
徐良 《采.写.编》2023,(9):183-185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综艺节目不断涌现,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需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迅速发展,其内容的多样性对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给电视综艺节目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会。电视和网络综艺完成融合,对我国电视和网络综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融合媒体环境下的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目前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诸佳英 《视听界》2007,(5):69-71
2006年10月16日,在无锡广电“频道专业化、栏目品牌化、节目精品化”的思路指导下,在电视节目统一改版的整体规划布局下,无锡电视健康频道正式更名为无锡电视生活频道,推出全新节目。通过近一年的探索运行,在城市频道普遍受到挤压,专业频道更是夹缝中求生存的局势下,无锡电视生活频道则既有共性的彰显,更有个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电视资源配置、节目制作进行成本核算,考虑其投入产出比,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经营的题中应有之义。但由于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把电视定位于宣传机关和舆论工具的观念,“要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就成了办电视的行为准则。电视资源的浪费与经营的无能往往会被一句“社会效益第一”的口号巧妙地掩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办电视的资金由政府提供,强调电视的宣传作用,时至今日,这种观念影响犹在。许多电视人养成了“大手大脚做节目,不问投入与产出”的习惯,节目制作不计成本,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一…  相似文献   

9.
黄金良 《声屏世界》2005,(10):15-16
本文所说的新媒体.是指我国传统电视在数字技术的孵化下催生的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这些新生的电视,也许短期内形成不了气候,但从战略上考虑,广播电视行业理当把它们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0.
马健  王斌 《声屏世界》2001,(Z2):36-37
电视产业化的节目经营,必须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节目经营观念和节目运作模式,要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管理体制、节目运作机制等适应电视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的要求。 一、电视产业化的节目经营要树立市场观念 树立市场观念,就是要树立电视节目的产品观念,商品观念。电视节目作为电视产业的产品,象其它产品一样,有其制作成本和价格,因此,应该根据它的制作成本和市场行情自主定价,进入市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电视台制作的节目,只管投入,不计产出和成本,一般都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很少进入市场,商品化程度很低,在经过…  相似文献   

11.
白兰 《新闻前哨》2004,(10):50-51
看电视,是现代工业明条件下大众化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看电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人的生存状态和整个社会心理?电视作为媒体在这个被看的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还是商业化?电视对大众形成影响的利弊如何?电视制片人在完成电视内容的生产和流通中被哪些因素制约?这都是电视研究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90年代后半期,在湖南卫视、湖南经济电视台的引领下湖南电视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率先在电视领域引入资本运营经验,初步实现市场化运作,在机制和节目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并引发了业界关于“地方媒体突围”和“媒体上市”的讨论。湖南电视改革所得成绩昭著,被业内人士誉为“湖南电视现象”,这支由湖南长沙各电视台组成的队伍被称之为“电视湘军”。  相似文献   

13.
虞怡 《视听纵横》2005,(1):82-83
说起电视媒介经营,人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广告创收。的确,在当前中国三级办台框架下,广告创收在各个台的年收入中一枝独秀,占到了各台年收入的八至九成以上(业内人士称广告是电视媒体的生命钱),广告创收为电视媒介的壮大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特别是电视经济学的提出及电视媒介所面临着的集团化、市场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李昕 《视听界》2007,(1):106-108
无锡广通数字移动电视有限公司(下称“无锡移动电视”)作为政府数字化工程和当地惟一授权户外电视媒体,于2005年5月正式成立,当年10月1日,“无锡移动电视城市频道”作为无锡移动电视的第一套节目正式播出。目前,无锡移动电视已初步构筑交通网、商场网、银行网、健康网、楼宇网等,已分步涉足公交、客运、机场、商场、超市、户外大屏、行政楼宇、银行、卫生健康、影剧院、酒店等场所,2006年末各类电子大屏、液晶屏达到3000屏左右,初步形成“城市电视”的平台雏形和传播效果。本文对无锡移动电视一年多的实践作些盘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如果留意眼下的电视频道,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电视剧、新闻节目、娱乐节目三方竞雄的时代。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作为电视信息传播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纪录片已风光不再。这一局面的出现显然与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的整体位移有很大的关系,然而电视纪录片缺少独立的创新意志和审美价值使其失去了在电视传媒群雄割据背景下的强势竞争力,视  相似文献   

16.
顾仲高  吴鑫 《视听界》2011,(2):110-111
教育电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办以来,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广播电视领域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发展历程中,教育电视整体办台规模实现了由小到大的量变,然而,在期望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却充满了内忧外患。在卫视和城市台的合围下,教育电视处境艰难。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体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无论纸质媒体或是电视媒体都面临着自身转型,特别是电视媒体,在电子科技迅速发展与节目制作面向外来对手竞争的背景下,迅速确立了频道专业化、栏目品牌经营等电视媒介经营模式。而制播分离的实施,更使得电视媒体经营内部存在着不断细化的走向,而且不少电视媒体已经分栏目经营。媒体经济的发展对电视栏目营销的要求逐步提升,一个电视栏目只有在有效的管理经营下才能在媒体市场上立足乃至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视体制集团化的发展战略从整合生产资源入手,无疑是一条振兴中国电视的治本之道,在集团化的体制下,原分属于无线、有线、教育三台的频道资源将被统筹、分工,进行初步的频道化改造。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全国各省广电系统中紧锣密鼓地展开。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电视传媒的竞争格局从节目阶段历经栏目阶段演变成现在的频道竞争阶段。无论是在什么阶段,提高节目质量都是电视管理工作的核心话题,而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系统的职能作用永远是宣传管理的核心工作。从当前电视发展的实际来看,节目评价正在电视管理…  相似文献   

19.
扬地方优势 显荧屏风采──陕西电视台发展进步十句话思路简述王超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全省人民的支持下,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兄弟电视台的帮助下,经过陕西电视先行者和全合职工的努力,陕西电视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1990年建台年时候,已经拥有三个频道,...  相似文献   

20.
郭宇宽 《现代传播》2003,(2):100-102
针对电视产业的特殊性,在当下不能触及根本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在传统制度经济学难于解释的理论死角,本文引入超产权理论的新观点,重新审视我国国有电视系统改革的方式和思路,探讨如何激发我国国有电视系统活力及解决激励相容问题的途径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