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杨锴  赵希男 《科学学研究》2019,37(1):184-192
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是解决人才短缺的一种跨区域人才“软引进”方式,当前研究在西部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如何构建创新团队方面存在理论缺口。以成员个体特点和优势为切入点,根据个人构念理论,采用凯利方格技术提炼选拔评价指标;以竞优思想为指导,运用个体优势判别方法,据此构建创新团队成员选拔模型,结合具体实例进行验证。研究显示,在认同个体差异前提下,识别出的评价指标突出成员的个性化特征,明确成员个体关注的重点;指标的价值参数为个体优势量化表现形式,在发挥成员个体优势基础上构建创新团队,实现优势互补,符合多主体、跨区域、操作灵活的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特点。依据研究结论,从识别个性化特征与发挥个体优势两个角度对西部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如何构建优势团队给出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层次科技人才胜任力冰山模型,从论文、专利、重点实验室、著名企业、著名奖项和高影响力学术荣誉6个维度构建高层次科技人才群体判别指标,并以基因组学领域为研究实例,识别基因组学领域的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群体。通过对该群体进行国别、机构、代表性学者分析发现,全球约60%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分布在美国,主要聚集在布洛德研究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并培养了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A. Doudna和Eileen Furlong等杰出学者。  相似文献   

3.
团队层面的高校学科团队创新绩效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惠琴  张德 《科学学研究》2006,24(3):421-427
本文在个人深度访谈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团队创新绩效决定因素模型,并对中国高校86个学科团队的66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团队层面验证了这一模型。结果显示:魅力型领导能力和行为、团队工作偏好、组织内创新环境通过团队创新气氛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成员创新能力对团队创新能力有直接显著影响;成员创新行为既对团队创新行为产生直接效果,又通过创新气氛对创新绩效产生间接效果。效果分析得出:成员创新能力、成员创新行为和团队创新气氛对团队创新绩效整体效果较高,领导能力和成员创新行为对团队创新气氛影响较高。因而,提高团队创新绩效需从提高领导和成员能力、改善成员行为以及营造团队气氛入手。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科团队创新绩效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团队创新绩效决定因素模型,并对86个高校学科团队的66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个体层面验证了该模型。结果显示:领导能力、领导行为、成员创新能力、成员创新行为、团队工作偏好、组织内创新环境等因素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效果;团队互动和团队创新气氛的中介作用显著。提出了提高团队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溢出的科研团队成员选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仅考虑成员个体知识能力的差异,而且通过构建角色模型和群体效用模型,考虑并量化团队成员由于知识、经验以及角色等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成员之间知识协作产生的双向溢出效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应算法的改进,实现对科研团队组建和成员选择的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6.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求高校必须顺利开展科学研究,因此明确各类影响因素对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行为的作用关系日益受到重视.针对高校创新团队知识创新现状,基于三元交互论、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流率基本入树法,建立高校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行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管理策略仿真的结果表明:对创新团队成员个体所处环境的创新氛围和人际信任关系进行管理,更有利于提升个体知识创新力、促进团队长远发展与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7.
科研团队具有跨区域、跨层次、多主体等特点,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然而,以往成果对其风险识别存在缺口。从优势理论视角,揭示科研团队创新优势差异对过程风险的影响机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和探索性案例方法结合的方式,分析3个科研团队及其创新过程,随后对其关键风险提炼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创新优势差异通过诱发个体参与风险、协同分工风险和目标互异风险减弱创新协作与风险控制的效果。进一步而言,从个体角度看,个体参与风险体现在定位风险、行为风险、能力风险;从团队角度看,协同分工风险表现在成果分配风险、知识共享风险、成员关系风险;从组织角度看,目标互异风险体现在观念认同风险、任务复杂性风险、决策信息不对称风险。据此,从发挥个体优势和创新优势互补两方面给出创新管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认知视角探讨了移动互联技术对组织内部个体层面、团队层面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在个体认知层面,移动互联技术更多地表现出其工具性的一面,它改变了人与信息的连接方式,强化了个体的知识共享动机,提升了共享能力,创造出了更多的共享机会,从而促使员工更积极地贡献和获取知识;在团队认知层面,移动互联技术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介于工作和生活之间的情境,它改变了人与人的连接方式,增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从而有助于形成高水平的共享心智模型,充分发挥交互记忆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团队和谐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立科技创新团队内部人际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升科技创新团队内部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关系,以及发展科技创新团队之间的和谐关系等三个层面,探讨科技创新团队和谐关系的构建原理与途径,以裨益于科技创新团队创造力的激发.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效率既是反映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运用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科技人才创新效率的静态优劣和动态规律.研究发现:2014年和2018年各省份科技人才创新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有所上升,但都小于1,整体处于DEA无效状态.各省份科技人才创新效率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位于效率生产前沿面类;纯技术效率有效,规模效率无效类;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无效类.动态规律方面表现出科技人才创新效率整体呈上升态势,且技术效率对Malmquist指数所带来的贡献远大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王晓红  张宝生  陈浩 《科研管理》2011,32(3):108-112
摘要:虚拟科技创新团队是一种跨地域、时间和组织边界的新兴的科学研究组织形式,是科研活动复杂化、交叉集成化和网络信息时代下的产物。成员选择是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组建和运行的基础性问题,成员选择本质上是科技人才的评价问题。本文针对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特征和需求以个体能力、协同能力和匹配适应程度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拓学的物元方法建立了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模型,为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成员选择提供了一种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团队知识表征与个体自我表征的形成过程,探讨交互记忆系统、个体自我概念以及包容性领导如何诱发创新行为的产生,并构建了三者对成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运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收集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部分中小科技型企业内的82个团队数据,运用跨层次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构建良好的交互记忆系统会促使成员做出更多有益于团队的创新行为;交互记忆系统会通过个体基于团队的自我概念激发更多的创新力;领导包容性程度越高,内部人身份感知与个人创新行为之间的正向影响越强,而包容性领导的强弱对组织自尊与成员创新行为之间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研发团队及成员为样本,实证研究测试团队学习行为对个体社会资本、个体学习倾向与其创新行为关系的跨层次影响.结果显示:个体社会资本、个体学习倾向对其创新行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学习行为对其成员创新行为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学习行为可强化其成员互动频率与创新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且对其成员学习倾向与创新行为之间正相关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有效管理研发团队、促进成员的创新行为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是实现高端人才引培量质齐升和科技强省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中部A省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的调查,发现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对入选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职务职称晋升、个人地位和成长空间等都有显著影响。但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实施中也存在不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人才遴选程序、放宽人才遴选限制条件;构建科学精准的人才评价机制;构建彰显价值的人才激励制度;营造一流的人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孙锐  王乃静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71-1575
 团队成员交换的概念是建立在LMX理论基础上的。团队成员交换(TMX)是团队动态性的重要组件,描述着团队个体与其它团队成员间的互益性交互作用。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团队成员交换对员工创新推动作用影响机理,分析了TMX对建立组织创新气氛的正向效应,为在创新运作层面推动员工创新,完善相关组织创新管理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深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不断巩固.企业能否吸引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持续工作将影响到企业的创新绩效.在对已有关于人才政策、产业人才集聚和组织吸引力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吸引力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建立了假设模型.然后结合问卷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概括出包括产业发展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在内的影响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最后据此验证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跨层次分析理论方法,整合了团队层面和个人层面因素,探讨了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氛围对成员个体知识创造的影响机理,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并提出对应的理论命题.研究揭示:除了直接促进作用外,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氛围不仅直接促进成员知识创造,还通过个体的知识增长对其产生间接作用,并正向调节创造性人格与成员知识创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基本概念进行辨识的基础上,开展了国内外相关评价的研究进展与实践探讨。依托胜任力模型理论与个体创新行为理论,提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冰山模型,该模型包括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影响力、创新能力、创新动机和管理能力等六大方面。上述六大特征构成了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同时与个体创新的行为过程形成了良好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跨层次分析理论方法,整合了团队层面和个人层面因素,探讨了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氛围对成员个体知识创造的影响机理,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并提出对应的理论命题。研究揭示:除了直接促进作用外,科研团队内部知识共享氛围不仅直接促进成员知识创造,还通过个体的知识增长对其产生间接作用,并正向调节创造性人格与成员知识创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作为文献信息源,分析国际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研究人才的合作情况和合作团体的发展及人才流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获取的核心作者及其团队数据,结合履历信息在深入探测科技人才的研究兴趣、国家演变、机构性质、所获教授时间及所属大学变化等一系列个体特征的同时,也深入分析了团队形成机制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国内的研究领域和国外有所差异,国内优秀人才流失严重,同时科技人才以团队科研为主,团队内部联系较为紧密,团队之间的联系相对松散。且群体的内部形成机制主要以群体机构和兴趣聚合到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