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军"作为一种武装建制单位名称,在唐宋时期经历了一个向地方行政建制单位名称的转变,而其转变的关键期即是唐末五代时期。五代时期的"军"作为地方行政建制单位,先后设立过17个,其主要是由行政建制单位或军事、经济建制单位改置而来,其设置原因大多是出于政治、军事或经济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果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它可以分为自然果酒和人工果酒两类。葡萄酒作为一种的重要果酒,在先秦时期也已经存在,但其相关内容鲜少见于先秦文献典籍中,这应该与葡萄酒自身的局限性及当时谷物酒占主体地位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中央客馆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先秦始,中国各代王朝在京城均建有馆待蕃客(包括边疆及外国民族)的场所,如汉代的蛮夷邸;魏晋的客馆;北魏的四夷馆;隋唐时期的四方馆和鸿胪客馆,宋代的都亭驿、都亭西驿、礼宾院、怀远驿、同文馆;元明时期的会同馆,清代的会同四译馆等.通过对中国历代中央客馆建制的论述,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对人京蕃客的接待与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六个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共同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先秦雅言、两汉通语到六朝时期共同语的南北分化,以及中古时期的中原雅音(正音)、近古时的官话,再发展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华民族共同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在元明清以来官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六个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共同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先秦雅言、两汉通语到六朝时期共同语的南北分化,以及中古时期的中原雅音(正音)、近古时的官话,再发展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华民族共同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现代汉语普通话是在元明清以来官话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巴蜀地区的资源开发力度经历了由弱到强,开发区域经历了由中心地区到边远地区的走势,生物资源亦是如此。文章将巴蜀作为一个整体,主要叙述分析了巴蜀生物资源中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的相关情况,为了使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个时段的叙述更加明确,笔者将这个大时段分为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三个时期,分时期、较详细地叙述分析了这一时段巴蜀地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与周边地区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军乐与军乐歌辞是一个不应被文学或者音乐忽略的问题 ,中国军乐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 ,并且在军旅中频繁使用 ,而与之相关的军乐歌辞保存下来的却寥寥无几 ,这与先秦军乐的依附地位有关。至两汉 ,军乐渐渐独立 ,军乐歌辞的保存出现专类 ,这当是军乐与军乐歌辞发展的一大进步。本文试图通过先秦两汉时期军乐及其歌辞关系的初步探索 ,简单勾勒出这一时期二者发展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8.
礼乐合称并不表示二者在先秦政教中始终一体而并重.礼教与乐教的关系与地位的不断变化,实质反映了先秦意识形态政策的变迁状况,对儒家礼乐文化思想之形成以及汉代意识形态政策之取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学发展到两汉时期,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逐渐取得独尊地位, 并称之为经学。经学与两汉专制皇权紧密结合, 加强了对史学的控制。其原因是统治者对史学功用认识的不断加深所致。其手段是皇权控制了史学工作的全部外在条件, 而经学则从内部控制了史家的史学思想与价值观念。皇权与经学对史学的控制使史学日益成为经学的附庸  相似文献   

10.
王彤 《保山学院学报》2015,(3):14-20,57
先秦时期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阶段,时人已经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对当时的环境概况、人类活动与环境以及环保意识与行为等方面都有真实的记录.这些都能见之于先秦时期的各种文献,是研究当时环境面貌不可或缺的史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就先秦文献中所反映的环境史史料价值做一些初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徐州”有多种涵义,不仅为古九州之一,而且指示具体地点还有齐薛县和东平舒.从对(史记)中“徐州”三种涵义的阐释,说明在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州”所指地域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健康·健全·和谐——试论先秦诸子的体育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的先秦时期,众多的思想家曾经本着不同的政治理念,对于体育及养生在人格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过各自的阐述。尤其可贵的是,有的思想家还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角度,指明了体育和养生的终极目标,从而使我国早期体育人文精神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温故而知新,先秦诸子的体育人文精神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依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敦煌遗书重显于世已经八十多年,中外学者根据这批珍贵资料研究我国中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宗教、文学、艺术等等领域的历史,成果斐然,大为可观.民间讲唱文学的研究,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讲唱文学在我国土生土长,源远而流长.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歌谣、神话和传说,经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漫长的孕育发展,到唐代瓜熟蒂落,宋元以后奇葩竞陈,在文艺大花园里与传统的诗文争芳斗艳,成为一种新型文艺形式,影响后世戏曲、小说、各种曲艺等等,至为深远.过去研究我国讲唱文学的演变历史,只能追溯到宋代,更早的却苦于史料不足而无法作进一步探究.敦煌讲唱作品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唐代讲唱文学已经正式形成的确切史料,从而使这方面的研究大大地深入一步.所以,敦煌讲唱作品在我国讲唱文学发展史的研究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比较儒墨两家的消费思想,指出两个学派因经济地位的不同所产生的思想分歧,以及因同处于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故两个学派的消费观念也具有一定的相近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史学在各自的区域内分别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分别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传统模式。而中西方在古典时期所创立的史学传统也成为了指引和鼓舞后世学者的灯塔,对于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里的古典时期在我国指的是中国的先秦到两汉时期,而在西方则主要是说古希腊罗马时期。本文将对中西方古典史学在发展途径、史书体例、治史态度等方面加以比较,以期能扬长避短,对我们的学习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中医养生学发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养生学在我国源远流长,萌芽于先秦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了以道家、儒家为特色的养生理论。《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从秦汉到晋唐养生理论进一步完善,养生流派也已形成。宋元到明清中医养生学发展到黄金时期,各种养生方法的研究已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对如今的中医养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在原始社会中,原始人的价值取向往往表现为图腾崇拜,而这种崇拜是对人的能力的崇拜,体现出了人类朦胧的主体意识.到了先秦,随着人的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人们对人生价值展开了探讨,而互补互斥的儒道学说,则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哲学奠定了基础.汉以来,儒学得到了发展,"独尊儒术"的价值取向得以形成,但其被模式化和格式化的封闭体系却成为了束缚人的精神枷锁,以至到汉之后出现了儒释道互争长短的局面.到了宋明时期,带有佛学色彩的程朱理学成了社会的价值取向,但其对个体存在的否定却受到了人们的质疑.而到了明清,思想家们对传统价值哲学观念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质疑,提出了强调自我、肯定个体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与之相应而生的是大量的“解经文体”。在先秦时期,“解经文体”的阐释目的大多都是解经,但其阐释方式各有不同,因此构成了具有不同文体特征的“解经文体”。刘勰的文体研究方法对先秦解经文体“经传体”进行了研究:首先,“原始以表末”关注“传”的发展历程;其次,“释名以章义”阐释“传”的体名称;最后,“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结合具体“经传”体篇目并将其与“经说”“经解”两种先秦解经文体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跨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经历了从胚胎萌芽到生长成熟的漫长过程,到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顶峰,取得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成就。中国文学史上的历次诗文革新运动,无不是以先秦诗文作为师法的楷模和品评的标准。可以说,先秦文学对中国民族文学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重预防犯罪的法律观是儒家思想的闪光点,在先秦诸子之中,可谓独树一帜.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从多方面对犯罪原因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并进一步提出了富民、教化、以刑辅德、宽猛相济的预防犯罪对策.其中不乏明显的缺陷,但先秦儒家能从政治、经济、社会、道德、教育甚至于执政者的责任等层面考察并谋求建立一种预防犯罪的机制,这在2000多年以前的古代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