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哲学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文就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如何表述,它的周期性以及这个规律的普遍性如何论证,进行了一些探讨。目前国内哲学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有三种表述方式。本文认为,把曲拆性等同于重复性,既不符合恩格斯、列宁的论述,也不符合毛泽东同志的原意。把波浪式与螺旋式看成同一意义,也只从形式上看,而忽略了各自内容上的不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应是上升性(或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其形象比喻是螺旋形上升运动。要论证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一个普遍规律,应该遵循列宁指出的原则,不能以实例的总和为准,、而应由科学的发展来证明。恩格斯用大量的例子说明否定之否定规律,无非是为了通俗化。恩格斯之后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材料;而且将提供更多的科学材料,证明否定之否定是一个普遍的规律,然而这个证明过程永远没有完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揭示事物在上升(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矛盾运动中不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上升的方向和前进的趋势是包含曲折性的,事物的发展呈现出迂回曲折的周期性过程;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都是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正确的形象的表述。  相似文献   

3.
关于“否定之否定”是不是一条普遍规律,争论的文章时有所见.持肯定态度者,无非是引经据典——恩格斯的话,加上许多例证,至多再加上一些对经典理论的“新”的解释,其实其中并无多少足以服人的东西.持否定态度者,主要是举例论证,指出自然界许多发展变化,不能纳入否定之否定的框框,最有代表性的设问就是:共产主义公有制以后,还会出现类似私有制的社会吗?脑力、体力劳动高度统一之后,还会出现分裂吗?这些问题,按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无法回答,只得“迥避”.然而迥避问题决非科学态度!这种态度,也是阻碍我们哲学研究,以致几十年无所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伊林·费切尔是西方著名的马克思学家、德国民主社会主义者.在<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一书中,他从历史哲学和人类学两方面论述了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同时在批判与阐述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及列宁、卢卡奇、柯尔施和斯大林等人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看法中,阐明了他的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观.我们可以不同意他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5.
“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 ,是对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否定。深刻剖析这些观点 ,有助于我们了解其错误所在 ,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中性词语义偏移是汉语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包括肯定否定对举时偏指肯定这一语义偏移现象。本文尝试用语频效应理论来解释肯定否定对举的语义偏移,并探讨肯定否定对举偏指肯定对高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捍卫并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全面的,列宁在其著名的著作《辩证法的要素》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并在其短文《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发挥和论证。它科学地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说明了对立统一规律同其他规律和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对构成唯物主义辩证法内容的一切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所作的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8.
随着必然向自由转化,偶然也同时转化为自由。在必然、偶然和自由的关系上,哲学理性经历了从肯定偶然和自由的联系而排斥必然,到肯定必然和自由的联系而排斥偶然,再到既肯定必然与自由的联系,又肯定偶然与自由联系的否定之否定过程。黑格尔首先提出在必然转化为自由的同时,偶然也转化为自由。但他固于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无力展示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马克思以实践作为自由观的基础,真正实现了必然、偶然和自由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作为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三重维度,即批判之维,通过揭示和还原错误社会思潮的内在本性,从而对其进行价值否定;构建之维,在批判错误社会思潮中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夯实社会发展的思想根基;超越之维,通过解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相似文献   

1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外壳”的揭示和“合理内核”的把握,比入的劳动、主体的生命活动为支撑.马克思赋予了主体和客体以新的哲学基本前提和规定,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到主体和容体的关系,第一次从人的活动的角度,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历史的新型关系.“主体”作为一个皙学概念.在哲学史上曾在不同意义上被使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既用它表示个别存在,又用它表示质料——潜在的实体;中世纪经贮哲学把主体理解为事物本身中存在的某种实在的东西.对主体的概念的近现代解释是从笛卡尔开始的,他把主体解释为认识过程中的能动性的本原.黑格尔,正如马克思批判性的分析指出,他把“绝对精神”、“理念”、“自我意识”当作主体,当做活动者和能动者,但这是一种“抽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际交往的密切,对语言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是在对语言进行转换翻译的时候难免会因为文化的差异出现很多无法对等的情况,本文从全部否定和半否定、部分否定、双重否定的比较以及正说反译,反说正译、否定转移现象讨论了英汉互译时的肯定和否定表达法.  相似文献   

12.
英语有肯定句与否定句之划分,否定句指含有否定副词not或其他否定词的句子。由于修辞表达的需要或短语、习语的固定搭配,有的否定句形式上含有否定词,但表达的意义是肯定的。英语中表达非否定意义的否定句很多,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相似文献   

13.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批判资产阶级史学中形成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而革命,在马克思看来,是把批判的武器变为武器的批判。列宁指出:早在1843年,马克思在《德法年鉴》这个杂志上所发表的论文中“已作为一个革命家出现,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批判的观念是贯穿在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的一个统一的、重大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包括历史理论和历史编纂学)也是这样。它一开始就以批判地战胜资产阶级史学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颠倒"比喻的研究,学者们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式:一是以唯物辩证法的主 要内容为依托展开研究,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旨趣和重大使命为视角进行考察,三是以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为参照进行对比研究.而从唯物辩证法的形成发展历程看,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其实是一段渐进改造的创新过程,其首先吸收和发展了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15.
总体性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进行了唯物主义改造的重要范畴。总体范畴的发现和总体性方法的运用,为马克思建立唯物史观奠定了方法的基础,也帮助其实现了整个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对总体性思想的把握应该从生存论视野、方法论视野和价值论视野三个维度考察。全面理解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的实质,对认识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是不会重复的。但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政变记》中却又同意了黑格尔的这一观点;“一切巨大的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马克思接着作了这样的解释:“他(按:黑格尔)忘记了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以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以喜剧出现。”这里不仅是在辩证地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历史角色地位的交替改变,而且是从根本上指明了美学范畴内的悲剧喜剧与时代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的改造临时纲要》和《基督教的本质》让人们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改变了人的看法,他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全部抛弃。1845年马克思主要从三个方面写了十一条批判费尔巴哈的观点,并制定了一种新的哲学观点:看待世界事物的实践性(基础性)和阶级性(革命性)。  相似文献   

18.
否定句是一个很常见的句型,但是否定句的否定范围却不是很好把握.尤其是当句末出现修饰性状语时,否定范围更是难以确定.稍有偏差便会引起错误的理解.所以当一否定句句末带有修饰性状语时,如何正确判断该句的否定范围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将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对否定范围做出正确判断发表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英语里常用否定词与or或nor来对并列成分的延续否定 ,如果改用and ,则是部分否定 ,但在有些情况下 ,用否定词与and也可以构成延续否定。因此 ,英语学习者要注意英语延续否定的这种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20.
判断,是对思维的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判断,无论其多么简单或多么复杂,它总是肯定或否定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任何一个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或者为真,或者为假.判断只有在语言形式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句子是判断存在的形式.心理学上一般将判断分为两类:一类为直接判断,另一类为间接判断.所谓直接判断,是以感知形式进行的,它不参与复杂的思维活动.所谓间接判断,是以抽象形式进行的一系列推理过程.在人的实际思维活动中,判断和推理是紧密相联的.幼儿判断的发展可分为四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幼儿只用物体名称(“称名判断”)来回答一切问题.第二阶段:儿童掌握了以谓语说明物体的品质、作用和数量的技能,儿童寻找客体的类似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概括客体.不同种类的这种判断是同时产生的.第三阶段:儿童已不满足于物体的共同特征,而且能指出其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